中國古代的那些女商人

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首富——周瑩

周瑩出生於陝西省三原縣,據傳天資聰穎,進入涇陽安吳堡大戶吳家,並嫁給吳家少爺吳聘,後其夫吳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吳家逐漸家道中落,她歷經坎坷建立起陝西吳氏“商業帝國”,也成為當時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敵國的成功女商人 。周瑩終生未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博弈,留下許多傳奇的故事。她廣濟百姓的義舉和遠見卓識的經商理念至今還被當地人們廣為流傳周瑩進入涇陽安吳堡大戶吳家,並嫁給吳家少爺吳聘,後其夫吳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吳家逐漸家道中落。周瑩毅然決定代替故去的吳家父子重振吳家東院,偌大的家業落在她一人肩上。 周瑩任用賢能,多謀善斷。在她的努力下,吳家東院重新拾起鹽商生意,商鋪遍及全國,另在全國設立了7個總號;不僅如此,周瑩還將生意擴充到了蠶絲、棉花、棉布、藥材、茶葉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廣。在整合資源上,她向種植棉花的農民提前簽約訂購,在南方包桑園、提前訂購生絲,保證貨源的充足和收購價格的穩定;在制度改革上,周瑩讓手下掌櫃夥計參股,進行資金擴充,實行“陽俸陰俸”,且夥計們的家人也可以在吳家工作。一名成功的商人,要在自己的經營中永立不敗之地,信譽的好壞,決定了成敗。周瑩一生對信譽的投資,幫助她建造起了一座商業帝國。1900年,慈禧西安避難時,周瑩向太后提供了10萬兩白銀,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並收她為義女,從此母女相稱,對於一個尋常人家的女人,這種殊榮是絕無僅有的。《辛丑條約》簽訂後,她又向太后進交白銀,同赴國難。慈禧感於她的義舉,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她不僅在國家危難關頭慷慨解囊,對鄉里更是樂善好施,正因為如此,她才在社會、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贏得了無與倫比的人氣和名聲。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這一件件義事,使她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女商人”。由於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湧現出饑民大潮。周瑩決定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災民。她在關中受災地方開設粥廠,讓涇陽、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糧店開倉放糧,將糧食分給周邊窮苦人家。涇陽、三原兩縣在修縣誌時,特別將她的善舉載入史冊。

最早的女企業家:巴寡婦清

巴寡婦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戰國時代大工商業主,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丈夫死後,巴寡婦清守著家族企業,憑雄厚財力保衛一方。秦始皇表彰其守貞之節,封其為貞婦,為她築女懷清檯。是秦始皇陵裡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軍事上的特殊地位,與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烏氏倮被國家當作上賓禮遇。其後,秦始皇強迫六國豪強貴富共12萬戶遷到國都咸陽,以便於帝國的監視和控制,寡婦清亦在此之列,不久後寡婦清死於咸陽。

市井餐飲代表板橋三娘子

史籍《太平廣記》卷286中記載汴州有一個名叫板橋三娘子的女商人。“唐汴州西有板橋店,店娃三娘子者……寡居,年三十餘,無男女,亦無親屬,有舍數間,以鬻餐為業。然而家甚富,多有驢畜。”。她有數家餐飲店鋪,商業規模相當可觀,還使用了驢子駕車等工具。

造船巨頭:俞大娘

唐朝時期的商人俞大娘,從事的是造船行業。唐肅宗、代宗時,理財家劉晏為諸道鹽鐵轉運使時,在揚子(江蘇儀徵)設10個造船工場,置專知官督辦造千石大船,說明唐時有極強的造船能力。每年建造的船隻越來越多,僅明州(今浙江寧波市南)、溫州兩地就每年可造各類船隻600艘,不但造船數量日益增多,而且造船的工藝水平日益先進。唐大曆、貞元年間(公元766—805年)富商俞大娘有大船,這種船稱“俞大娘航船”。江湖語曰:“水不載萬”,意思是說大船不過載八九千石。然而“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養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間。開巷為圃,操駕之工數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歲一往來,其利甚溥〔pǔ,廣大之意〕,此則不啻載萬也。洪鄂之水居頗多,與邑殆相半,凡大船必為富商所有”(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不啻載萬”,就是說差不多達到一萬石的載重量了。“開巷為圃”是說船上可以種花果、蔬菜。駕駛船隻的工人就有數百人之多,我們可以想象“俞大娘航船”規模之大,真像水上居民之鄉了。以上就是比較出名的女商人,女子也能撐起半邊天!她們的經商手段不比男人差。而且周瑩、巴寡婦清還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可以說是巾幗英雄。

冶煉業致富:高五娘

古代的冶金業當是屬於技術性含量較高的行業,一般人不易得到這種技術。因此,在史籍中有關商業性質的冶煉業記載很少。以冶煉業為生的商人以洛陽寡婦高五娘最為有名,而且是夫業妻繼。“洛陽高五娘者,美於色,再嫁李仙人。李仙人即天上謫仙也,自與高氏結好,恆居洛陽,以黃白自業。高氏能傳其法”。夫死之後,高五娘仍“以黃自為業”。高五娘掌握此冶煉技術後,致富極快,招致了別人嫉妒,被人告發。“後賣銀居多,為坊司所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