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那些女商人

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

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据传天资聪颖,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她历经坎坷建立起陕西吴氏“商业帝国”,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 。周莹终生未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博弈,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她广济百姓的义举和远见卓识的经商理念至今还被当地人们广为流传周莹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周莹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偌大的家业落在她一人肩上。 周莹任用贤能,多谋善断。在她的努力下,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商铺遍及全国,另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不仅如此,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广。在整合资源上,她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在南方包桑园、提前订购生丝,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在制度改革上,周莹让手下掌柜伙计参股,进行资金扩充,实行“阳俸阴俸”,且伙计们的家人也可以在吴家工作。一名成功的商人,要在自己的经营中永立不败之地,信誉的好坏,决定了成败。周莹一生对信誉的投资,帮助她建造起了一座商业帝国。1900年,慈禧西安避难时,周莹向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从此母女相称,对于一个寻常人家的女人,这种殊荣是绝无仅有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她不仅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正因为如此,她才在社会、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赢得了无与伦比的人气和名声。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周莹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她在关中受灾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将粮食分给周边穷苦人家。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最早的女企业家:巴寡妇清

巴寡妇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战国时代大工商业主,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丈夫死后,巴寡妇清守着家族企业,凭雄厚财力保卫一方。秦始皇表彰其守贞之节,封其为贞妇,为她筑女怀清台。是秦始皇陵里大量水银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军事上的特殊地位,与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乌氏倮被国家当作上宾礼遇。其后,秦始皇强迫六国豪强贵富共12万户迁到国都咸阳,以便于帝国的监视和控制,寡妇清亦在此之列,不久后寡妇清死于咸阳。

市井餐饮代表板桥三娘子

史籍《太平广记》卷286中记载汴州有一个名叫板桥三娘子的女商人。“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多有驴畜。”。她有数家餐饮店铺,商业规模相当可观,还使用了驴子驾车等工具。

造船巨头:俞大娘

唐朝时期的商人俞大娘,从事的是造船行业。唐肃宗、代宗时,理财家刘晏为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在扬子(江苏仪征)设10个造船工场,置专知官督办造千石大船,说明唐时有极强的造船能力。每年建造的船只越来越多,仅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南)、温州两地就每年可造各类船只600艘,不但造船数量日益增多,而且造船的工艺水平日益先进。唐大历、贞元年间(公元766—805年)富商俞大娘有大船,这种船称“俞大娘航船”。江湖语曰:“水不载万”,意思是说大船不过载八九千石。然而“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pǔ,广大之意〕,此则不啻载万也。洪鄂之水居颇多,与邑殆相半,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不啻载万”,就是说差不多达到一万石的载重量了。“开巷为圃”是说船上可以种花果、蔬菜。驾驶船只的工人就有数百人之多,我们可以想象“俞大娘航船”规模之大,真像水上居民之乡了。以上就是比较出名的女商人,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她们的经商手段不比男人差。而且周莹、巴寡妇清还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可以说是巾帼英雄。

冶炼业致富:高五娘

古代的冶金业当是属于技术性含量较高的行业,一般人不易得到这种技术。因此,在史籍中有关商业性质的冶炼业记载很少。以冶炼业为生的商人以洛阳寡妇高五娘最为有名,而且是夫业妻继。“洛阳高五娘者,美于色,再嫁李仙人。李仙人即天上谪仙也,自与高氏结好,恒居洛阳,以黄白自业。高氏能传其法”。夫死之后,高五娘仍“以黄自为业”。高五娘掌握此冶炼技术后,致富极快,招致了别人嫉妒,被人告发。“后卖银居多,为坊司所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