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受害者:猶太人或是巴勒斯坦難民

19世紀末,歐洲重新瀰漫著一股反猶太人的情緒,這股情緒從沙皇俄國直到法國。猶太人的精英階層擔心,在不久的未來,整個歐洲都可能成為猶太人的墳墓。這時猶太人之中產生了一種新的運動——猶太復國主義。

誰是受害者:猶太人或是巴勒斯坦難民


這一次,猶太人和以前只是被動地逃跑不同,他們開始反思為什麼2000年來這個民族一直處於被迫害和不斷逃避之中。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因為猶太人沒有一個屬於本民族的家園。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全世界都被希特勒的大屠殺震驚時,猶太復國主義者終於抓住了機會。1947年,聯合國宣佈在巴勒斯坦建立兩個國家,英國人於1948年撤出,猶太人終於實現了2000年來的夢想。

從猶太人建國起,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就進入了斷斷續續的戰爭狀態。這個時期,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富人和中產階級大量逃離,遷往附近的阿拉伯國家。當這些自願的遷居者越來越多時,阿拉伯國家開始出臺限制措施,他們並不歡迎巴勒斯坦人前往。在阿拉伯精英階層逃離時,猶太人知道自己無路可退,除了保住這片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土地,別無他法。

誰是受害者:猶太人或是巴勒斯坦難民


然而在這時,以色列已經計劃了下一步:他們意識到,在即將建立的以色列國內部,阿拉伯人還是佔了大多數,如果按照這個情況建國,雖然這是一個猶太國家,但它的人民以伊斯蘭教徒為主。如果要改變人口比例,只有一個辦法——驅逐阿拉伯人。第二年,隨著英國人撤出,以色列隨即宣佈建國,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立刻以入侵作為回答。雙方的戰爭中,無辜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了受害者。

埃及、約旦、敘利亞等國的入侵給了以色列最好的藉口,在總理本古裡安的默許下,以色列的軍隊有條不紊地驅趕著阿拉伯平民。有的人看到局勢的混亂主動離開了,如果他們不離開,以色列就把大喇叭架在卡車上,放足音量,製造恐慌,逼迫阿拉伯人撤離。如果這一招還不奏效,就進行武力驅逐。最初,軍隊還進行區分,如果一個地方的人民沒有抵抗,就不進行驅逐;到後來,事情層層加碼,就已經不去計較道德問題了。

誰是受害者:猶太人或是巴勒斯坦難民


到戰爭結束時,在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口中,80%的人已經被趕走了。對於這次背井離鄉,巴勒斯坦人稱之為大災難。

國際社會在難民問題上,幾乎沒有對以色列造成多少壓力。而那些阿拉伯的兄弟國家,正沉浸在分贓的忐忑不安之中。1948年的戰爭除了以色列獲勝之外,還有兩個得利者:約旦佔領了巴勒斯坦的西岸地區;埃及佔領了加沙地帶。當得知他們能夠保留佔領區時,阿拉伯內部已經考慮不到向以色列施加足夠的壓力了。

因此,當戰爭的硝煙結束後,以色列制定法律重新分配土地,原本屬於阿拉伯的村莊被清空後,分配給了新來的或者貧窮的猶太人。阿拉伯人的離去,是為了給猶太人騰出地盤。對於以色列來說,這是一場事關生死的遊戲。

事實上,沒有必要一味譴責以色列的政策,這是一場事關生存的鬥爭,不是一場理智的遊戲。

誰是受害者:猶太人或是巴勒斯坦難民


在以色列驅逐阿拉伯人的同時,伊拉克、約旦、北非等地也產生了排猶情緒,大量猶太難民湧入以色列。但是這些猶太難民在高效政府的組織下,很快融入了當地生活,有錢人支援沒錢人,沒錢人則努力勞動,以色列從此走向了繁榮。

而作為對位的巴勒斯坦難民卻成了爛瘡,幾十年後都沒有人管這個問題。那些有錢人都堂而皇之地走了,留下了沒人照看的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