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從黃材溈水逆水而上30多公里,到達山巒清秀、風景優美的溈水源。佇立於溈山之巔,“極目楚天舒”“一覽眾山小”,這邊,是溈水流域寧鄉,那邊,是資水流域安化。

溈水源處,出土了世界上唯一一對商代青銅虎食人卣。這對奇特的虎食人卣,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姿態,虎以後足及尾支撐身體,構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雙赤足踏於虎爪之上,雙手伸向虎肩,虎欲張口啖食人首。虎肩端附提樑,梁兩端有獸首,樑上飾長形宿紋,以雷紋襯底。虎背上部為橢圓形器口,有蓋,蓋上立一鹿,蓋面飾卷尾夔紋,也以雷紋襯底,與器體一致。虎兩耳豎起,牙齒甚為鋒利。

卣,作為一件盛酒禮器,是貴族階層的標誌,以虎作為表面紋飾,顯示貴族權勢的威嚴。遺憾的是,這兩件珍寶皆流落於國外,一件藏於法國巴黎賽努奇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一件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山這邊,溈水流域,遠古炭河裡文明熠熠生輝;山那邊,資水流域,蚩尤故里、蚩尤傳說、梅山文化,綻放古老神奇的光芒。

是誰?帶著這遠古而珍貴的虎食人卣,跨越溈水流域和資水流域,卻把它遺落在這分水嶺的山頭?

蚩尤故里、梅山文化,炭河裡文明,相距如此之近,它們之間,又有何神秘的聯繫?

問山,問水,問歷史的足跡,等待人們去解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類對生存和文明的探索步伐,從未停止過。

涿鹿之戰的失敗,蚩尤第九兄弟姜央率領部落人員,從遙遠的中原退回到黃材盆地,逆溈水而上,越溈水源,來到資水流域,這一大片的山區,有其獨特的優勢,令人驚喜。這裡,山洞多,一個個天然的溶洞,是人類居住的天然場所;這裡,豐富的動物、植物資源,滔滔的資水,為部落提供豐盛的食物來源。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當然,歷史上,這裡沒有長沙、益陽之分,更沒有寧鄉、安化之名;這裡,就是雪峰山脈南端;這裡,就是梅山文化的地域範圍。

梅山文化產生的地區是古梅山峒蠻居住地。《宋史·梅山峒》雲:“梅山峒蠻,舊不與中國通,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其北則鼎”。即包括今天的長沙、湘潭、益陽、常德、懷化、婁底、邵陽等市25個縣級行政區域的全部或部分,寧鄉即在其中。

梅山土著就是蚩尤的直系後裔。關於先祖蚩尤的記憶,至今仍然保存在梅山教的傳承主幹,即梅山本土師公的法統中。梅山師公,是當代人對梅山民間信仰從業者的概稱,其前身就是巫師。巫師本身是主持祭祀的專職祭司,現在的梅山師公法事,比如“和娘娘”、“蹌梅山”、“唱太公”等,都是祭祀祖先的活動。師公搬演的儺戲,就是再現祖先的故事。這些法事和儺戲中,均保有對先祖蚩尤鮮明的記憶碎片。

比如,師公在做法事時,要戴頭扎,而頭扎的圖案,第一塊和第五塊拼起來,也是饕餮紋。關於饕餮紋,孫作雲先生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認為其原型是蚩尤。

還有一種可能,涿鹿之戰前,蚩尤部落的世居地就在洞庭湖流域。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著名民俗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子艾論證,梅山是中華民族三祖之一蚩尤部族的世居地之一。

歷史學家周谷城的《中國社會史論》在談到漢族與苗族的鬥爭時,有一段這樣的論述“苗族自始至終即居於長江中下游兩岸,與漢族對抗。古時候其族曾有強國曰九黎;其君主叫做蚩尤,曾乘漢族炎帝榆罔之衰聯合許多小苗族,向北方漢族作總攻擊。略取過中原的大半,且有驅漢族出塞外之勢。漢族諸侯有熊國之君公孫軒轅聯合漢族中的許多小族,與蚩尤戰於涿鹿,並斬了蚩尤,恢復了黃河流域的地盤。於是苗族退處江南。”

也就是說,蚩尤部落本來就生活在長江中下游。

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遠古時候就生活著很多原始人類,經過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過艱苦的勞動,在距今5000多年前,逐漸形成了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叫做“九黎”,以蚩尤為首領。他們藉助優越的地理條件,不斷地辛勤開拓,生產力不斷提高,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一躍而成為雄踞東方的強大部落,創造出輝煌燦爛的農耕文明。

如今,在21萬平方公里的湖湘大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都有稻作文化遺址的發現。永州道縣王蟾巖125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遺址;洞庭湖區澧縣八十壋發現8500年前的數萬粒栽培稻穀,澧縣彭頭山6500年前的水稻田;茶陵獨嶺坳7000—6500年前的稻作遺存;懷化安江有7600年前的高廟農耕文化遺址。遠古時代先民,在三湘大地,繪就了一幅巨大的農耕文化遺存的歷史長卷。這些都是蚩尤部落創造的輝煌農耕文明留下的痕跡。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蚩尤部落佔據有今天的江西、湖北、湖南等廣大的長江中下游,也是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域,中心地帶就在雪峰山南麓的梅山,即今天的寧鄉、安化、新化一帶,其都邑就在黃材盆地炭河裡。

日益強大的蚩尤部落逐漸由南向北發展進入中原,必然與由東而來的炎帝部落、由西而來的黃帝部落發生衝突。土地紛爭、利益衝突,必然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就如同20世紀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是,在原始社會末期,爆發了蚩尤與炎帝、黃帝的規模空前的部落大戰。這場亙古未有的大戰,我們在《炭河裡史話》(4)已作描述。蚩尤部落戰敗後,姜央率部落人員退出中原,回到故里黃材。從此,中原成為炎黃部落繁衍之地。而蚩尤部落退守江南,回到大後方,休養生息,後來,形成洞庭湖、鄱陽湖流域的三苗聯盟。

今天,作為蚩尤故里的安化、寧鄉一帶,雖然居住的是漢族為主,這些人裡面有土居的蚩尤後裔,也有外來的移民,是他們,把蚩尤遺址、蚩尤崇拜、蚩尤民俗、蚩尤精神流傳下來,把蚩尤的偉大精神傳頌著、紀念著。

走進蚩尤故里安化,這裡蚩尤文化遺存甚多,寺廟祠堂林立,山溪洞穴奇特,既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又是名副其實的蚩尤文化帶,各種文化現象共繫於“思尤”之中。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這裡有思遊鄉(1995年併入樂安鎮)。思遊是思尤之意。思尤,飽含了思念蚩尤老祖的深情厚意。

思遊鄉裡有蚩尤村和大禾村。

蚩尤村就在蚩尤界上,蚩尤界東接梅城,西臨新化,縱橫20公里,海拔800多米,是歷代漢、苗、瑤聚居之地。

蚩尤村的人生兒育女,送老歸山都要敬蚩尤,或吹牛角,或敬楓神。蚩尤村裡有一片30餘畝楓木園,傳說蚩尤被殺後的木枷丟在蚩尤界上,長出一片楓樹。楓葉是蚩尤鮮血染紅,楓樹就是蚩尤之神,到楓樹下拜祭就能消災祛病、逢凶化吉。古代楓樹園一直立有禁碑:永禁砍伐。上世紀50年代末大鍊鋼鐵時,楓木園幾經劫難仍未逃脫厄運,山民哀嘆不已,現村民又在種植楓樹,敬楓神依舊風行。這裡的楓樹崇拜和寧鄉老糧倉、楓木橋、黃材炭河裡的風俗一脈相承。

大禾村又名大禾凼。1959年,在黃材鎮寨子山,一位農民上山開荒種地,一鋤挖到了目前發現唯一以人面為主飾的商代青銅方鼎(人面紋方鼎)。這方鼎上就刻有“大禾”二字。說明歷史上,黃材和安化大禾村是一脈相承、山水相依的。

這裡有蚩尤江。蚩尤江發源于田心鄉,流經蚩尤界,過新化遊溪橋,到白溪注入資江,全長約50公里。蚩尤界下有條蚩尤河,相傳為蚩尤開鑿,後裔連通,為戰之用。後代強人勇士常從此出入新化、漣源、梅城。陰河中有天池、龍洞、宮娥、蓬萊、神龜、燕潭等奇洞無數,景色各異,瑰麗多姿。

這裡有蚩尤橋。蚩尤江上的蚩尤橋,是下連梅城,上通新化、漣源的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行人路過都要在橋上歇息;村民每年都要在橋上擺上三牲,燃起香案祭拜蚩尤,以求風調雨順,百業興旺。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這裡有蚩尤屋場。蚩尤界的蚩山上有座蚩山寺,歷史上是祭祀蚩尤之寺。雖然未考證毀於何時,但遺址可見。山上地基平坦,面積約5畝,奇異的是此地坐北朝南處有一屋場形狀,村民們說是蚩尤屋場。蚩尤屋場還有個鮮為人知的物象,屋場以上的竹筍全是實心,屋場以下則全部空心,民間相傳蚩尤北上時封敕:我為九黎兄弟求生存,如不實心,山上竹筍必定空心。在思遊每家每戶,教育子女的祖訓都是做事為人,實心實意。

這裡有蚩尤冢。蚩尤屋場不遠的下山坡有一個蚩尤冢,又名“蚩尤衣冠冢”,相傳蚩尤被黃帝擒殺後,部下將蚩尤的衣物埋於此處,以紀念蚩祖。

儘管在安化蚩尤故里有如此多的蚩尤文化遺存,卻沒有發現古城。蚩尤時期的都邑在哪裡?它就在不遠處的黃材炭河裡。

三苗、夏、商時期,洞庭湖以南的三苗部落相對獨立於中原。每年,三苗首領都要派人從黃材炭河裡出發,前往蚩尤屋場、蚩尤冢祭奠先祖蚩尤。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商朝時期的某一年,三苗部落又鑄造出了新的盛酒器具——虎食人卣。一年一度祭奠蚩祖的日子即將到來,三苗首領準備了豐盛的果品、三牲,更用一對新鑄造的虎食人卣盛裝釀造的美酒,一對人馬前往蚩尤屋場,沿著崎嶇的山路,剛過溈水源,忽然,電閃雷鳴,一場暴雨驟然而至,山洪瞬間爆發(現在的寧鄉溈山和安化、新化仍然是暴雨中心,泥石流時發生),這一對舉世僅有的虎食人卣不慎跌落山澗,跌落到了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

儘管三苗部落、炭河裡文明,梅山文化被歷史的烽火所湮滅,但從黃材炭河裡到安化蚩尤故里,歷史的足跡從沒有間斷過。從黃材的大禾人面方鼎,到安化大禾村,從連接溈水流域和資水流域的虎食人卣的出土,從黃材及其周圍不斷出土的青銅器,從炭河裡古城的發掘,從亙古未變的安化蚩尤崇拜、蚩尤精神的傳頌,都在訴說著遠古那段驚心動魄而又輝煌燦爛的歷史。

真可謂是:

奇山秀水記蚩尤,豪邁精神誓不休。

涿鹿當年身勇死,思遊今日誌長留。

竹枝翠鬱忠心注,楓葉殷紅熱血酬。

自古苗鄉多壯烈,何須史冊載風流。

蚩尤故里——寧鄉梅山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