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寶玉,是戀人更是同志,愛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黛玉跟寶玉是戀人更是同志!愛情的基石,卻是黛玉的罪

如果說封建社會是一片無邊無際汙濁的大海,黛玉寶玉的堅持就像那大海上唯有的一葉孤舟,倆小玉兒在孤舟上相攜相依相濡以沫;渴望那“天盡頭”有個清淨潔白能存身的“香丘”。與寶玉不同的是,黛玉很早便悟透了必敗的結局——“你我縱為知己……奈我薄命何?”“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黛玉和寶玉,是戀人更是同志,愛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前文分析了林如海仕途上可能遭遇的禍事,這禍事很明顯的影響到了黛玉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首先是仕途,書上寫道:“獨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勸他去立身揚名等話,所以深敬黛玉”!但是,沒有如此勸寶玉的多了去了:晴雯、惜春、鳳姐兒、李紈、尤氏等一群呢,怎麼也不見寶玉對別人用個“敬”字?

很簡單啊,她們不勸,是知道寶玉不喜,所以樂的迎合寶玉的性子!黛玉與她們的根本區別在於:黛玉從不曾違心的去迎合寶玉什麼!她不勸,是因為她懂仕途!(當然要懂一些了,她的父親就在仕途躑躅一生,她自幼充男兒教養,啟蒙老師是祿蠹賈雨村,啟蒙書本是《四書》……)既然懂,又為什麼不勸?只能因為她跟寶玉一樣,並不認可仕途,所以不勸!這跟寶玉的認知是完全一致的!

寶玉不是貪玩不學習,寶玉是很好學的,連寶釵都說“寶兄弟,你整日家雜學旁收”。他只是不肯學那些所謂的“正經書”,曹公是把自己的深刻見解體現在他身上:“這總是前人無故生事,立言豎詞,原為導後世的鬚眉濁物”,當時的仕途,在曹公的認知裡,是“國賊祿鬼之流”!黛玉跟寶玉的觀念一致,所以當黛玉不勸寶玉時,寶玉才能深敬黛玉!一位閨閣女子能有如此的見識,寶玉理應深敬!這是黛玉因前世之因,給予的今世恩情!寶玉因此不再孤單,有黛玉欣賞有黛玉懂得!


黛玉和寶玉,是戀人更是同志,愛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寶玉在湘雲襲人面前,一片私心贊黛玉:“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她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這是寶玉與封建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寶玉悲劇的根源。且看湘雲襲人,對寶玉這句肺腑之言是什麼反應?“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賬話”!很顯然,湘襲二人,把寶玉的肺腑之言當成了痴話傻話!

再看黛玉,她聽到後是什麼反應?“又驚又喜,又悲又嘆”!懸了數年的心,因這一番話就此落地:“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為什麼因了這一番話,黛玉便認定寶玉是個知己呢?因為寶玉深知黛玉不勸仕途的原因啊,並且因此深敬黛玉! 寶玉的這份懂得後的深敬,堪為黛玉知己!

這番“訴肺腑”也成為寶黛愛情的分界線。有了寶玉這番話,黛玉便再不曾疑寶玉“見姐姐忘了妹妹”!因為賈府女孩兒雖好,卻只有黛玉值得寶玉“深敬”,只有黛玉是寶玉的同類人!

這番話,說明了寶玉對愛情的認識已經成熟了:他已經深知了黛玉的思想和觀念,這是他愛黛玉的根基!從此,他取定了他的那一瓢飲,即便再喜愛那弱水三千,再對那萬千女兒細心體貼,那也不再是愛情了從此以後,黛玉再沒有外人口裡的“小性兒”過,寶玉也再未辜負過黛玉的知己情! “若林妹妹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寶黛愛情的基石,就是這些所謂的“混賬話”裡的“混賬思想”啊!哪天黛玉開口勸仕途了,那就是黛玉的思想變了!寶玉也就“與她生分了”。愛情,也就隨之結束了!

因為黛玉是“厭惡仕途”的,所以她絕不會勸寶玉去立身揚名!這是寶玉愛黛玉的基礎,卻也是黛玉的一宗大“罪”——無“德”!

這個“德”,可不是現代所說的品德,一點兒邊兒都沾不上!這個“德”,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奴役民眾思想的工具!比如那傳說中的“停機德”:樂羊子妻,為了丈夫能入仕為官,停下機子不織布,來勉勵丈夫刻苦攻讀。

但是,究竟這仕途是什麼?是否值得寒窗十年或一生半輩子去追求?丈夫的長處和興趣又是什麼?是否喜愛且適合為官做宰?不是考上了進士就適合做官啊,招禍的多了去了!再有,為官的目的又是什麼?為了百姓做主?為了皇家基業?還是做個“祿蠹”?……

寶玉曾對襲人詳細分析過當時社會所謂的“文官武將”,不過都是沽名釣譽罷了,於國於人百無一用!曹公為了說明這份認知,也重筆寫下了賈雨村的仕途沉浮路!這才是當時社會的真實的仕途!這放到現代社會很容易化解:三百六十行呢,不一定非當官,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就是了!哪一行做好了,都是前途無量!但在當時社會,尤其是賈家這高門大戶,根本沒有其它的出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因為寶黛不肯迎合社會主流,所以便被世人認定“只知胡鬧”了!其實用現代的眼光瞧瞧,寶玉何曾有什麼紈絝了?黛玉又如何“胡鬧”了?不過是固執的隨心而為,不肯隨大流罷了!其實在自己喜愛的領域,兩人也都是力爭上游的:寶玉十三四歲,便以“詩才”傳出府外了,被人“抄錄出來各處稱頌”,寶玉亦“鎮日家做這些事務”;黛玉與眾小姐作詩填詞,勇爭第一。兩人調製的護膚化妝品,是比賈府買來的還要好得多……但這些,明顯都是不為當時社會認可罷了,所以素日“雜學旁收”的寶玉,才負氣燒了除《四書》之外的所謂“正經書”;所以曹公才筆蘸血淚的寫下實褒明貶的“荒唐言”——“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所以黛玉哀唱“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黛玉沒有,寶玉也沒有啊!

但這話襲人是不懂的呀,她只當是寶玉的瘋話傻話!估計“樂羊子妻”們,觀點大多都如襲人,她們不懂,也不必懂,她們只要像機器一樣,照做就是,照做就有“德”!做官意味著榮華富貴、光宗耀祖、封妻廕子,所以她們拼命逼迫協助丈夫考科舉走仕途!至於丈夫的心意和學習素質,那是可被忽略的!社會不容,當然也教導女人不容!這就是傳說中的“女子無才便有德”吧!子民們若都有了腦子有了思考,封建禮教好多東西就被列為成“糟粕”了!

這其實也正是寶釵的悲劇吧!寶釵之悲,在於博學!在於有見識有頭腦,偏又要處處遵循封建禮教,自己拼命壓制規範自己,這才生出了“熱毒”吧,一旦冷香丸沒條件供應了,即便百鍊成金——俗世裡最貴重的金,卻也只能“雪裡埋”了!
黛玉和寶玉,是戀人更是同志,愛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當然,除了“厭棄仕途”作為愛情的基石外!寶黛的觀念和追求也是基本一致的:1只以感情為主,無視階級區別:比如紫鵑和襲人等,寶黛都視之為平等的朋友!這在當時社會,實屬難能可貴!當時社會的觀念就如探春所說的:“那些小丫頭子原是些玩意兒”……寶黛的這種思想,算是百年以後“人人平等”的觀念的雛形吧!

2兩人都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寶玉是“情不情”,黛玉是“情情”!於他們二人來說,世間萬物都是有情的!黛玉的“情情”,是指那些能觸動自己心意的事物吧,大到香菱這學詩的精靈,小到一片不知名的落花,黛玉都給了她(它)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關懷。

黛玉對外人的體貼,跟寶釵是不一樣的!黛玉,她沒有能力去資助湘雲二十幾兩銀子辦一場螃蟹宴,她的錢,全是賈母資助的。就算她不畏人言拿出錢來,她也沒有親哥哥幫忙去弄那又肥又大的螃蟹;她也沒有本事去幫岫煙贖回那小棉襖,她能做的只能是物傷其類的嘆息;她更沒有面子去王夫人處捐一身衣裳給金釧作裝裹,她的衣裳哪件不是賈府的……

但黛玉也做了她能做的。比如收斂自己的性子,用心體察香菱的心,好引導她走進詩的殿堂;或者手把小鋤葬落花,自己尋不到渴望的“香丘”,便給它們一個吧!她葬的是花嗎?那是她由己及花的憐憫痛惜啊。花且如此,何況與她同命相連的人呢?湘雲幾次刻薄她從不計較,寶釵幾句真心話便換來她赤誠相待,對岫煙“物傷其類”的幾句嘆惋……皆因為她知道,她晶瑩的心能體會到:她們就是同她一樣的苦命花啊,只是一隻絹袋一抔土一首葬花詞,是黛玉能給落花的全部;而這份赤誠的相待,也是黛玉能給這群薄命姐妹的全部了!

這份給予,在好多務實者眼裡,可能就鄙視和不屑了吧,他(她)們會從鼻子裡嗤一聲:真能作!也許我們在成人的世界裡顛簸太久了,所以我們已經記不清了:那些沾滿清淚的詩的篇章,都是用滿含赤誠的心來寫的!她葬落花,從來不是為了譁眾,只是為了遣懷——那沒有未來的悲哀,那無處安放的傷痛,那寄人籬下的委屈,那遲早如落花般逝去的美好……

寶玉的“情不情”,是指那些於他無情的事物,他也給予了十足的溫情吧!比如痴心畫薔的齡官,比如未著一面的付秋芳,比如那偶然入眼的鳥和魚,比如香菱的“夫妻蕙”……
黛玉和寶玉,是戀人更是同志,愛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3 寶黛都忠於自己的情感,不會違心的去迎合那些世俗的喜惡!

比如寶玉的幾位男性朋友:秦鍾,柳湘蓮,蔣玉函,三人都是偏離了主流觀念甚遠的,都是視仕途經濟如洪水猛獸的!且不論寶玉與他們是不是同性戀,但我斷定寶玉是以平等的心態珍視與他們的感情的!這是超越了階級的真情厚誼!(這跟薛蟠與香憐玉愛等的感情,用錢買情,今兒朝東明兒朝西……我認為沒有什麼可比性吧!)比如秦鍾,死去幾年了,寶玉仍不忘囑託柳湘蓮去上墳,此情可嘆!而這三位,也的確沒有辜負與寶玉的感情,一位臨死還惦記著寶玉,兩位是脂批筆下的“紅樓四俠”!

這三位,黛玉肯定從來沒見過,但黛玉卻能完全理解寶玉與他們的感情。賈府流傳的所謂“遊蕩優伶”之言,黛玉何曾入心過?卻在寶玉因此捱打後,心疼的痛哭不已!挑著沒人在旁的時候,趕去哽咽著說一句“你從此可都改了吧”!

這是在勸寶玉改“邪”歸“正”嗎?不是的,勸這話時,黛玉肯定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一是心疼寶玉不為世俗所容,無端的挨這頓毒打;第二隻怕寶玉若從此真的走上仕途等主流道路,黛玉在思想上便落了單!等他入鄉隨俗的變成了賈雨村那樣的祿蠹,他也就不再是她的知己了,也就變成了黛玉心裡口裡一齊嫌棄的“臭男人”……就像寶玉說過的,“若林妹妹說過這些混賬話,我也早和她生分了”。同樣的道理,若寶玉走上當時的正途,黛玉也就和他生分了!

寶玉深知黛玉的心意啊,所以才認真的說“你放心,就算為這些人死了,我也是甘願的”!這是對他們的態度,也是給黛玉的承諾啊!黛玉,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啊!賈政痛恨寶玉結交他們,王夫人也痛恨寶玉跟黛玉“胡鬧”啊!
黛玉和寶玉,是戀人更是同志,愛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再看黛玉的愛情,那僅僅是愛情嗎?“願奴腋下生雙翅,隨風吹到天盡頭”,那是黛玉一生嚮往的清淨潔白的“香丘”啊,而寶玉,是黛玉在堅持嚮往的路上,遇到的唯一同行的同志!寶釵為追求的權勢付出了婚姻和感情,黛玉為追求的愛情付出的是淚和命!脂批有云“黛玉至死淚不幹……”!這若不能稱為無私,那世上還有什麼是感動?

也許,現代社會,大多數人講究務實和功效,那些為愛情而愛的過程,便被好多人不屑和鄙夷了!他們看好的,是為達成婚姻而運用巧妙的手段,那些目的性清晰,方向明確的步伐!他們喜歡的,是能幫丈夫事業成功的勸誡,能幫丈夫處理俗世的手段,能容忍丈夫對愛情的左搖右擺卻不哭不鬧的大氣……而那些流血流淚不肯妥協的痴情愛戀,難以訴之於口的脈脈情懷,對愛情不自信的輕輕觸探,那一低頭的嬌羞一回眸的深情……那緩緩流淌的愛的過程,我們已經不屑去看了!

我們的世界太大了,事情太多了,所以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用心體會那些淚水裡的璀璨真情,去分辨那些情淺情深了!所以,也就推崇高效率和實用性吧,畢竟這些能落到實處……所以寶玉和黛玉那一路純粹的愛,那小心婉轉的試探和自尊,那固執的不合時宜的感性,那怕失了怕傷了怕痛了對方的患得患失,那不肯被抹髒的乾乾淨淨的心,為了那份“清爽”而對抗整個社會的勇氣和鬥爭,我們,便看不懂了,便厭棄和鄙夷了,便不屑和冷笑了……也許,不止是現代社會吧!或許曹公還是寶玉的時候,便看多了這一切;在他提筆之前,便猜透了這一切,所以他才能在開篇便嘆: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