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宝玉,是恋人更是同志,爱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黛玉跟宝玉是恋人更是同志!爱情的基石,却是黛玉的罪

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一片无边无际污浊的大海,黛玉宝玉的坚持就像那大海上唯有的一叶孤舟,俩小玉儿在孤舟上相携相依相濡以沫;渴望那“天尽头”有个清净洁白能存身的“香丘”。与宝玉不同的是,黛玉很早便悟透了必败的结局——“你我纵为知己……奈我薄命何?”“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黛玉和宝玉,是恋人更是同志,爱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前文分析了林如海仕途上可能遭遇的祸事,这祸事很明显的影响到了黛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首先是仕途,书上写道:“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话,所以深敬黛玉”!但是,没有如此劝宝玉的多了去了:晴雯、惜春、凤姐儿、李纨、尤氏等一群呢,怎么也不见宝玉对别人用个“敬”字?

很简单啊,她们不劝,是知道宝玉不喜,所以乐的迎合宝玉的性子!黛玉与她们的根本区别在于:黛玉从不曾违心的去迎合宝玉什么!她不劝,是因为她懂仕途!(当然要懂一些了,她的父亲就在仕途踯躅一生,她自幼充男儿教养,启蒙老师是禄蠹贾雨村,启蒙书本是《四书》……)既然懂,又为什么不劝?只能因为她跟宝玉一样,并不认可仕途,所以不劝!这跟宝玉的认知是完全一致的!

宝玉不是贪玩不学习,宝玉是很好学的,连宝钗都说“宝兄弟,你整日家杂学旁收”。他只是不肯学那些所谓的“正经书”,曹公是把自己的深刻见解体现在他身上:“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词,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当时的仕途,在曹公的认知里,是“国贼禄鬼之流”!黛玉跟宝玉的观念一致,所以当黛玉不劝宝玉时,宝玉才能深敬黛玉!一位闺阁女子能有如此的见识,宝玉理应深敬!这是黛玉因前世之因,给予的今世恩情!宝玉因此不再孤单,有黛玉欣赏有黛玉懂得!


黛玉和宝玉,是恋人更是同志,爱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一片私心赞黛玉:“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这是宝玉与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宝玉悲剧的根源。且看湘云袭人,对宝玉这句肺腑之言是什么反应?“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很显然,湘袭二人,把宝玉的肺腑之言当成了痴话傻话!

再看黛玉,她听到后是什么反应?“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悬了数年的心,因这一番话就此落地:“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为什么因了这一番话,黛玉便认定宝玉是个知己呢?因为宝玉深知黛玉不劝仕途的原因啊,并且因此深敬黛玉! 宝玉的这份懂得后的深敬,堪为黛玉知己!

这番“诉肺腑”也成为宝黛爱情的分界线。有了宝玉这番话,黛玉便再不曾疑宝玉“见姐姐忘了妹妹”!因为贾府女孩儿虽好,却只有黛玉值得宝玉“深敬”,只有黛玉是宝玉的同类人!

这番话,说明了宝玉对爱情的认识已经成熟了:他已经深知了黛玉的思想和观念,这是他爱黛玉的根基!从此,他取定了他的那一瓢饮,即便再喜爱那弱水三千,再对那万千女儿细心体贴,那也不再是爱情了从此以后,黛玉再没有外人口里的“小性儿”过,宝玉也再未辜负过黛玉的知己情! “若林妹妹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宝黛爱情的基石,就是这些所谓的“混账话”里的“混账思想”啊!哪天黛玉开口劝仕途了,那就是黛玉的思想变了!宝玉也就“与她生分了”。爱情,也就随之结束了!

因为黛玉是“厌恶仕途”的,所以她绝不会劝宝玉去立身扬名!这是宝玉爱黛玉的基础,却也是黛玉的一宗大“罪”——无“德”!

这个“德”,可不是现代所说的品德,一点儿边儿都沾不上!这个“德”,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奴役民众思想的工具!比如那传说中的“停机德”:乐羊子妻,为了丈夫能入仕为官,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勉励丈夫刻苦攻读。

但是,究竟这仕途是什么?是否值得寒窗十年或一生半辈子去追求?丈夫的长处和兴趣又是什么?是否喜爱且适合为官做宰?不是考上了进士就适合做官啊,招祸的多了去了!再有,为官的目的又是什么?为了百姓做主?为了皇家基业?还是做个“禄蠹”?……

宝玉曾对袭人详细分析过当时社会所谓的“文官武将”,不过都是沽名钓誉罢了,于国于人百无一用!曹公为了说明这份认知,也重笔写下了贾雨村的仕途沉浮路!这才是当时社会的真实的仕途!这放到现代社会很容易化解:三百六十行呢,不一定非当官,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了!哪一行做好了,都是前途无量!但在当时社会,尤其是贾家这高门大户,根本没有其它的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因为宝黛不肯迎合社会主流,所以便被世人认定“只知胡闹”了!其实用现代的眼光瞧瞧,宝玉何曾有什么纨绔了?黛玉又如何“胡闹”了?不过是固执的随心而为,不肯随大流罢了!其实在自己喜爱的领域,两人也都是力争上游的:宝玉十三四岁,便以“诗才”传出府外了,被人“抄录出来各处称颂”,宝玉亦“镇日家做这些事务”;黛玉与众小姐作诗填词,勇争第一。两人调制的护肤化妆品,是比贾府买来的还要好得多……但这些,明显都是不为当时社会认可罢了,所以素日“杂学旁收”的宝玉,才负气烧了除《四书》之外的所谓“正经书”;所以曹公才笔蘸血泪的写下实褒明贬的“荒唐言”——“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所以黛玉哀唱“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黛玉没有,宝玉也没有啊!

但这话袭人是不懂的呀,她只当是宝玉的疯话傻话!估计“乐羊子妻”们,观点大多都如袭人,她们不懂,也不必懂,她们只要像机器一样,照做就是,照做就有“德”!做官意味着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所以她们拼命逼迫协助丈夫考科举走仕途!至于丈夫的心意和学习素质,那是可被忽略的!社会不容,当然也教导女人不容!这就是传说中的“女子无才便有德”吧!子民们若都有了脑子有了思考,封建礼教好多东西就被列为成“糟粕”了!

这其实也正是宝钗的悲剧吧!宝钗之悲,在于博学!在于有见识有头脑,偏又要处处遵循封建礼教,自己拼命压制规范自己,这才生出了“热毒”吧,一旦冷香丸没条件供应了,即便百炼成金——俗世里最贵重的金,却也只能“雪里埋”了!
黛玉和宝玉,是恋人更是同志,爱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当然,除了“厌弃仕途”作为爱情的基石外!宝黛的观念和追求也是基本一致的:1只以感情为主,无视阶级区别:比如紫鹃和袭人等,宝黛都视之为平等的朋友!这在当时社会,实属难能可贵!当时社会的观念就如探春所说的:“那些小丫头子原是些玩意儿”……宝黛的这种思想,算是百年以后“人人平等”的观念的雏形吧!

2两人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宝玉是“情不情”,黛玉是“情情”!于他们二人来说,世间万物都是有情的!黛玉的“情情”,是指那些能触动自己心意的事物吧,大到香菱这学诗的精灵,小到一片不知名的落花,黛玉都给了她(它)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怀。

黛玉对外人的体贴,跟宝钗是不一样的!黛玉,她没有能力去资助湘云二十几两银子办一场螃蟹宴,她的钱,全是贾母资助的。就算她不畏人言拿出钱来,她也没有亲哥哥帮忙去弄那又肥又大的螃蟹;她也没有本事去帮岫烟赎回那小棉袄,她能做的只能是物伤其类的叹息;她更没有面子去王夫人处捐一身衣裳给金钏作装裹,她的衣裳哪件不是贾府的……

但黛玉也做了她能做的。比如收敛自己的性子,用心体察香菱的心,好引导她走进诗的殿堂;或者手把小锄葬落花,自己寻不到渴望的“香丘”,便给它们一个吧!她葬的是花吗?那是她由己及花的怜悯痛惜啊。花且如此,何况与她同命相连的人呢?湘云几次刻薄她从不计较,宝钗几句真心话便换来她赤诚相待,对岫烟“物伤其类”的几句叹惋……皆因为她知道,她晶莹的心能体会到:她们就是同她一样的苦命花啊,只是一只绢袋一抔土一首葬花词,是黛玉能给落花的全部;而这份赤诚的相待,也是黛玉能给这群薄命姐妹的全部了!

这份给予,在好多务实者眼里,可能就鄙视和不屑了吧,他(她)们会从鼻子里嗤一声:真能作!也许我们在成人的世界里颠簸太久了,所以我们已经记不清了:那些沾满清泪的诗的篇章,都是用满含赤诚的心来写的!她葬落花,从来不是为了哗众,只是为了遣怀——那没有未来的悲哀,那无处安放的伤痛,那寄人篱下的委屈,那迟早如落花般逝去的美好……

宝玉的“情不情”,是指那些于他无情的事物,他也给予了十足的温情吧!比如痴心画蔷的龄官,比如未着一面的付秋芳,比如那偶然入眼的鸟和鱼,比如香菱的“夫妻蕙”……
黛玉和宝玉,是恋人更是同志,爱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3 宝黛都忠于自己的情感,不会违心的去迎合那些世俗的喜恶!

比如宝玉的几位男性朋友:秦钟,柳湘莲,蒋玉函,三人都是偏离了主流观念甚远的,都是视仕途经济如洪水猛兽的!且不论宝玉与他们是不是同性恋,但我断定宝玉是以平等的心态珍视与他们的感情的!这是超越了阶级的真情厚谊!(这跟薛蟠与香怜玉爱等的感情,用钱买情,今儿朝东明儿朝西……我认为没有什么可比性吧!)比如秦钟,死去几年了,宝玉仍不忘嘱托柳湘莲去上坟,此情可叹!而这三位,也的确没有辜负与宝玉的感情,一位临死还惦记着宝玉,两位是脂批笔下的“红楼四侠”!

这三位,黛玉肯定从来没见过,但黛玉却能完全理解宝玉与他们的感情。贾府流传的所谓“游荡优伶”之言,黛玉何曾入心过?却在宝玉因此挨打后,心疼的痛哭不已!挑着没人在旁的时候,赶去哽咽着说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吧”!

这是在劝宝玉改“邪”归“正”吗?不是的,劝这话时,黛玉肯定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一是心疼宝玉不为世俗所容,无端的挨这顿毒打;第二只怕宝玉若从此真的走上仕途等主流道路,黛玉在思想上便落了单!等他入乡随俗的变成了贾雨村那样的禄蠹,他也就不再是她的知己了,也就变成了黛玉心里口里一齐嫌弃的“臭男人”……就像宝玉说过的,“若林妹妹说过这些混账话,我也早和她生分了”。同样的道理,若宝玉走上当时的正途,黛玉也就和他生分了!

宝玉深知黛玉的心意啊,所以才认真的说“你放心,就算为这些人死了,我也是甘愿的”!这是对他们的态度,也是给黛玉的承诺啊!黛玉,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啊!贾政痛恨宝玉结交他们,王夫人也痛恨宝玉跟黛玉“胡闹”啊!
黛玉和宝玉,是恋人更是同志,爱情的基石,恰是黛玉的大罪!

再看黛玉的爱情,那仅仅是爱情吗?“愿奴腋下生双翅,随风吹到天尽头”,那是黛玉一生向往的清净洁白的“香丘”啊,而宝玉,是黛玉在坚持向往的路上,遇到的唯一同行的同志!宝钗为追求的权势付出了婚姻和感情,黛玉为追求的爱情付出的是泪和命!脂批有云“黛玉至死泪不干……”!这若不能称为无私,那世上还有什么是感动?

也许,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讲究务实和功效,那些为爱情而爱的过程,便被好多人不屑和鄙夷了!他们看好的,是为达成婚姻而运用巧妙的手段,那些目的性清晰,方向明确的步伐!他们喜欢的,是能帮丈夫事业成功的劝诫,能帮丈夫处理俗世的手段,能容忍丈夫对爱情的左摇右摆却不哭不闹的大气……而那些流血流泪不肯妥协的痴情爱恋,难以诉之于口的脉脉情怀,对爱情不自信的轻轻触探,那一低头的娇羞一回眸的深情……那缓缓流淌的爱的过程,我们已经不屑去看了!

我们的世界太大了,事情太多了,所以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用心体会那些泪水里的璀璨真情,去分辨那些情浅情深了!所以,也就推崇高效率和实用性吧,毕竟这些能落到实处……所以宝玉和黛玉那一路纯粹的爱,那小心婉转的试探和自尊,那固执的不合时宜的感性,那怕失了怕伤了怕痛了对方的患得患失,那不肯被抹脏的干干净净的心,为了那份“清爽”而对抗整个社会的勇气和斗争,我们,便看不懂了,便厌弃和鄙夷了,便不屑和冷笑了……也许,不止是现代社会吧!或许曹公还是宝玉的时候,便看多了这一切;在他提笔之前,便猜透了这一切,所以他才能在开篇便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