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搞藝術,為什麼梵高很窮而畢加索成了大富豪?

歡迎一起探討。


福爾摩李斯

梵高生於1853年,畢加索生於1881年,其實兩個人出生的時候家境都很好。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梵高的家族在荷蘭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除了梵高的父親是身份地位很高的牧師,他的叔叔有的經營著歐洲前三大之一的畫廊,有的是荷蘭的海軍著名軍官。而畢加索的家境也很不錯,他的父親是也是一位畫家,而且還是市立博物館的館長。雖然出身差不多,但兩個人的人生遭遇卻是截然不同。

再看畢加索,從小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了繪畫,

畢加索到13歲時,繪畫水平已經達到了非常專業甚至超越一般畫家的水平。畢加索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我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畫得很專業了,而我畢生都在追求像孩子一樣繪畫。

畢加索10幾歲就可以畫成這個水平了。因此他很受各種上流社會藝術贊助者,包括宮廷的欣賞。而在隨後的藝術生涯中,畢加索都在探索一種理念,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最終成就了他著名的立體派抽象風格。

所以說,畢加索一生藝術品銷量都很好。畢加索同樣也非常的高產,從油畫到雕塑,陶罐,他將自己運營成了一個很成功的品牌,自然就很有錢(當然人家也是真的很有才)。

朋友方面,梵高的時代是後印象派的時代,那一派的藝術家都很窮,高更,塞尚(雖然按理講塞尚是個富二代,但是喜歡和窮畫家一起混)都很窮。但是畢加索的朋友呢?達利,馬蒂斯,甚至香奈兒,還有齊白石(畢加索非常崇拜齊白石,還曾兩次來中國拜訪),都是在有生之年就很成功的藝術家。所以人生際遇是非常不同的。


時尚To藝術

既有時代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當然更多的是命運使然。

雖說梵高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對後世影響深遠。然而在當時他的風格並不被社會主流所接受,他的審美是超前的,沒多少達官貴人為他的畫買賬。事實上,他生前創作九百多副作品,然而只賣過一幅畫。再加上他性格乖張孤僻,與家庭鬧翻,所以生前一直窮困潦倒。不過,時代所限,就算是畢加索,如果他處在梵高所處的時代,情況恐怕也不容樂觀。(畢竟即便是現代也有一大堆人get不到他的畫美在哪裡233)

像梵高這樣死後才被人發掘價值的還有很多,實在是令人惋惜。

而畢加索所處的時代大不相同,他強烈的個人風格也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且他不拘一格,藝術形式多變,年紀輕輕便聲名鵲起。並且這位“暢銷畫家”對自己的畫也十分看重。他有過因為後悔,把自己送給朋友的畫要回來賣走的趣事。

藝術家都有著特殊的精神世界,他們從事藝術創作肯定不止於賺錢,更多的是出於對藝術的追求,所以我們這些外行人當然也不能單單著眼於誰貧誰富,他們兩位都是藝術史上偉大的畫家。


蠶馬葉子

因為畢加索是商人,懂得銷售。梵高只是做畫,不懂銷售。最後,畢加索去世的時候是億萬富翁,而梵高負債累累的去世。因為銷售是通往夢想的唯一途徑。銷售等於收入。



擁有資源不會成功,善用資源才會成功。梵高雖擁有好的作品,但是他不會銷售,轉換不成金錢,只能窮困潦倒。畢加索有好的作品,他能把它銷售出去,轉換成財富,所以才能成為億萬富翁。產品堆在倉庫裡,賣不出去,只能成廢品。賣出去,才能成財富。





世界上頂尖的成功人士,每一天都在做銷售。像馬雲每一天都在做演講,銷售公司、產品、夢想。還有柳傳志、張瑞敏、比爾蓋茨、王健林等成功人士都在銷售公司、夢想、自己,以獲取更多的財富、機會。



思維創富

梵高屬於死後成名的典型,他很多畫在他死後被博物館收藏,拍出天價,他是屬於生前寂寞,死後絢爛的典型。也可以說梵高,為藝術獻祭了整個生命。畢加索生前就被藝術圈捧得很高,依靠傑出的繪畫才能和自我包裝能力賺了很多錢,在生前就過得非常滋潤,讓藝術家成為令社會尊重的人,一個實打實的成功人士。

同是藝術家,為什麼兩人的區別這麼大呢?安迪·沃霍爾有句話說的儘管露骨,但對有志於進軍藝術品市場的藝術家非常有借鑑意義: 好生意就是最棒的藝術。藝術家如果沒有正當職業,又把搞藝術純粹當個人興趣,那他個人將面臨很窘迫的經濟狀況,靠親友接濟的日子肯定也不好過。梵高的畫,生前只賣出一幅,和他個人清高孤僻,不善於自我營銷有很大的關係。梵高只是默默地像聖徒一樣畫畫,並沒有融入當時的藝術圈,也就無法積攢人氣,有名才有利,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畢加索擅長社交,並會講故事,每一幅畫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包裝,這些在藝術品經紀人、收藏家看來,都會為作品增值。同時,畢加索還不排斥結交名流,為商品做設計,做工藝品,搞雕塑,他是全面開花的一類藝術家,並不排斥商業,所以他在當時很吃的開。

還有一個為大家忽略的因素,梵高是成年之後自學繪畫,梵高的成名,更多的在於他的悲壯而虔誠的一生,在其故事的文學性和傳奇性。畢加索很小的時候跟著父親學畫,經過專業的、系統的美術訓練。當時的人難免覺得梵高不專業也是可能的。梵高之偉大,在其主觀心性的執著,並不是開創繪畫技法的人,而畢加索則以立體主義繪畫聞名世界,是開風氣之先的大師。


蘭闍圖片故事

梵高是善良的、孤獨的、單純的、簡單的,內心有著美好的願望,卻因為有著無法與外界調和的孤獨感及敏感的情緒,因之很難和大眾融合在一起。從梵高在巴黎的表現,從他與高更的關係,就能看出這一點。而畢加索是一個注重利益的人,他思想開拓,交際很廣,且會運作。網上有一段說辭說他經常與一位作家神秘交談,策劃怎樣炒作、怎樣出名,以獲得利益的滿足。而且梵高和畢加索所生活的時代也不相同,梵高生活的十九世紀與畢加索生活的二十世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物質相對匱乏,一個物質相對豐富。因之獲取物質與金錢的路徑自是差別很大。

所以,在梵高的生命中,他只要能有少量的金錢,維持自己基本的生活,並能畫畫就很滿足。所以你看梵高每次接到他弟弟提奧的微薄贊助,就顯出非常開心滿足的樣子。而畢加索不同,他是一個利益至上的人,會運作,會炒作,從他花錢收藏不同人的畫,從他在不同的場合中演講,從他以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展現自己,表現自己,你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差別。還有畢加索的父親從小對他就有嚴格要求,而梵高是半路出家。所以他們的根基差距也就很大,在人脈關係的積累與培養上,自是沒有可比性。

並且,畢加索是一個猶太人,猶太人本就比其他所有種族的人富有智慧,而且生意頭腦極佳。所以現在世界上幾乎一半的富翁,據說都是猶太人。還有,畢加索在法國加入法國共產黨,這說明他對生命的認知有著革命的成份,而這種成份本有著一種功利的惡理念在裡面,所以,畢加索以利益至上來實現自己的藝術抱負,和梵高單純的藝術心態,自是有著質的區別。

所以,同樣搞藝術,梵高很窮,畢加索很富有。


昊愚堂夜畫

梵高窮困潦倒,但梵高家族其實很有錢

割掉耳朵的文森特·梵高

中外大眾對荷蘭著名畫家文森特·梵高有著極深的刻板印象,大概有三:無人賞識的天才、精神病人、窮困潦倒之徒。前兩點且不論,窮苦潦倒,這其實是文森特·梵高不善於管理自己的生活——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不會過日子。我們知道,文森特·梵高一直靠做畫商的弟弟提奧·梵高接濟、支持,每個月給他匯的錢大約有200法郎。在當時的法國,很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不到這個數,而且這還是得養一家子的工資,至少相當於現在中國人月薪一萬的水準吧。

星空

除此外,梵高家族,在家鄉也是響噹噹的望族。

文森特的祖父以及他的父親,都是當地的牧師。在當時的西方社會,牧師可是很有社會地位的。伯父叔父們就更厲害了。

“UncleHein”海因伯伯(HendrickVincentvanGogh 1814—1877)在鹿特丹開畫廊,後來遷到布魯塞爾。

“UncleJan”約翰伯伯(JohannesvanGogh 1817.8.19—1885)一位海軍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1877年,梵高曾在這位叔叔家裡生活過一段時間。

“UncleCor”科爾叔叔(CornelisMarinnsvanGogh 1824—1908)也是一位畫商。梵高和提奧經常稱他為C.M。

“UncleCent”文森特伯伯(VincentvanGogh 1820—1888)是位大畫商。小時候因為身體不好,沒能上大學。他最初在海牙賣繪畫材料,他是一個很有才華而且精明的人。在幾年間內,他的畫廊就成為全歐洲著名的畫廊,而後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畫廊訂立了合股合同。文森特與提奧最初都在這位叔叔的店裡工作過。

只不過,儘管家族很牛逼,但家族成員大多都不怎麼待見文森特,除了弟弟提奧外,也沒見其他家族成員支持他的事業。在彼時更多的人眼裡,文森特就是個人生失敗的瘋子,二十七歲才開始畫畫,沒人能相信他會有什麼成就。


化成大明

梵高創作繪畫的目的和畢加索是不同的,這和梵高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關係。童年的苦難,青年的執著,一生的孤獨,造就了梵高獨特人生方向,他的繪畫作品更多的是孤獨的情感宣洩的方式,是梵高與這個世界的對話方式,一生只因親人而買過一幅畫的梵高,他的每一幅畫作都是個人展現情感的途徑和方式,是他的親人、情人、愛人,他不願用金錢去衡量自己作品的價值,這是梵高的人生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