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出生於河南駐馬店市開發區關王廟鄉潘莊村的樊粹庭是豫劇改革家、有“現代豫劇之父”的美譽。抗戰時期,樊粹庭創建“獅吼劇團”,帶領陳素真、趙義庭等一批演員從開封到西安,沿途編演抗敵救國劇目。僅從“獅吼劇團”走出來的國家一級演員和表演藝術家即有30名之多。

1966年樊粹庭去世,葬於西安郊縣的一座公墓。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樊粹庭,原名“樊鬱”,1929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文科碩士學位。1934年創辦豫聲劇院,自任院長、編劇和導演,並與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共同改革豫劇的表演、音樂、服裝及化妝。

樊粹庭用畢生的精力把豫劇從高臺帶進了劇場,從鄉村打進了城市,最終又把豫劇推向了全國,使其和京劇一樣成為全國大劇種之一。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1935年,他開始編寫劇本,在20餘年中創作、改編劇本58部,他的多數劇作結構嚴謹、情節曲折、手法新穎,思想內容比較健康、進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他的第一部作品《凌雲志》一經演出即引起轟動,繼而陸續創作的第《義烈風》《滌恥血》《霄壤恨》《女貞花》等多部劇目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獅吼劇團與梅蘭芳合影。前中為梅蘭芳,前右為樊粹庭

從1934年的開封豫聲劇院,到後來的“獅吼劇團”,再到解放初期的獅吼劇團新生部,他先後辦訓練班八次,尤其是不惜重金聘請高水平的名家執教,培養出優秀人才數百人。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樊粹庭化裝照

陳素真因演《義烈風》聲名鵲起。程硯秋特意去豫聲劇院看《義烈風》,給陳素真寫了“清萍白璧原無價,海馬雲龍自不群”的題詞。尚小云要走了《滌恥血》劇本,改為《綠衣女俠》,上演於京津滬一線城市。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陳素真

樊粹庭創作、改編的劇本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劇是《滌恥血》《三拂袖》《霄壤恨》《義烈風》;四大喜劇是《洛陽橋》《凌雲志》《女貞花》《柳綠雲》;四大歷史劇是《王佐斷臂》《水工鄭國》《宋景詩與武訓》《再生鐵》;四大神話劇是《紅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樊粹庭故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西安市文聯副主席、西安市政協委員、河南省人大代表。

1957年年底,樊粹庭搬到了西安市南長巷居住,在這裡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8年。1964年後,要大演革命現代戲,古裝戲不讓演了,民族的傳統戲曲藝術被宣判死刑,這對樊粹庭來講,是致命打擊。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1966年1月1日下午,樊粹庭逝世。有人說:“沒有樊粹庭,就沒有豫劇的今天”。

陳素真稱:“樊先生功績昭著,他是豫劇改革史上的一位大功臣。”楊蘭春這樣評價樊粹庭:“他是豫劇導演的開拓者,是豫劇第一改革家。”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2009年清明節的前兩天,河南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馬紫晨在西安郊縣的一座公墓裡祭拜了樊粹庭。在那個狹窄的墓塋,馬紫晨三鞠躬又三鞠躬。

樊粹庭的兒子樊琦感動地對馬紫晨說:“您是從河南專程來給我父親上墳的第一人。”馬紫晨說,河南戲劇界無人不知樊粹庭的貢獻,但幾乎沒人知道樊先生歸葬何處,也就無從祭拜。

“現代豫劇之父”生於河南,葬於西安,墓前冷清,被人遺忘

馬紫晨在祭拜完樊粹庭後,也為樊墓的冷清而唏噓。他回來後即赴樊的出生地駐馬店,聯合當地文化界人士,希望政府能出面讓樊粹庭回葬故里,回到河南來。“河南戲劇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不應該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