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把徽州婺源劃給江西?

明如鏡211346712

這是一個被提及很多次的問題,婺源劃給江西了,很多人對此也是褒貶不一。大部分的婺源人似乎都認為因此而虧待了婺源。那麼,既然如此,當年為什麼還是把婺源劃歸江西呢?其實歷史上婺源的歸屬問題有多次變更。

第一次變更

在清朝時期,婺源一直都屬於徽州府所轄的六縣之一。直到1934年,國民政府為了在江西進行“剿共”的需要,把婺源劃歸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管轄。

第二次變更

1947年,因為買鹽的價格安徽比江西便宜,婺源百姓極度反對將其劃入江西,於是再次劃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區管轄。

第三次變更

1949年5月1日,婺源獲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軍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屬一支部隊,為了軍事管理的方便,當時又把婺源劃歸江西省贛東北行政區浮樑專區管轄。此後,婺源一直都是江西管轄。

很多人認為婺源劃到江西不合理,其實我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全國這樣的現象其實並不少。難道把婺源劃回到安徽,婺源就能夠發展的比現在好?我看未必!


歷史評說

為什麼當年把徽州的婺源劃給江西?

關於婺源為什麼劃給了江西!我想這是所有老一輩的徽州人身上的一塊傷疤!

堂堂徽州一府六縣,被拆的七零八落。

婺源縣

在江西它是一張名片,回到安徽不知道命運如何。林子在這裡不敢亂說,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婺源人百分之九十的人不願意在回到安徽省。

這是一個何等臥槽的問題!當年國民黨為了剿共的方便把婺源劃歸到江西。建國後直接就劃給了我們浮樑專區,歷經幾次的變遷劃歸現在的上饒市管轄!

看看林子老家景德鎮的地圖你們覺得不臥槽!


無論將來的老徽州地區和婺源發展如何!請把徽州文化傳承下去,婺源文化傳承的不錯,想想現在的黃山市林子能笑出聲來。

好好的徽州叫什麼黃山市!


一點少年郎

1934年,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便於圍剿中央紅軍,決定將婺源劃給江西,隸屬江西省第五行政區。

1947年,婺源又劃回安徽,隸屬安徽省第七行政區。

而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部隊進入婺源縣城,宣告婺源解放,屬華東區贛東北行政區,隸屬於上饒市。

所以是因為早年國共兩黨的紛爭,婺源兩度被併入江西。第一次蔣介石出於所謂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劃歸江西。徽州人強烈不滿,在寫給蔣介石的公開信中,他們強調:婺源位於徽州上游,是徽州的門戶。而且從唐宋以來就一直隸屬於徽州,歷時已千餘年,從文化、軍事、經濟及民生等各個方面來看,婺源都與徽州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第二次劃給江西后,民間的反應異常激烈,有的學校大門口就有一副對聯:“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隸贛,死不隸贛,生生死死決不隸贛。”還有一些口號甚至說:“頭可斷,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寧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


堅果旅行

婺源史上歸屬徽州,但是儘管距離屯溪只有100公里,其生活習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婺源吃飯,多以辣椒為主,什麼菜裡都放辣椒。連包大頭菜餡的包子,也要加上辣椒!我這煙臺人從不吃辣椒的,實在難以下嚥的!燒的大米飯總是六成熟。

而到了黃山屯溪,特別是湯口鎮,飯菜花樣繁新,各地的旅行社都愛到那裡安排吃飯的。很接近山東人的口味。

曾經隨南京一家旅遊團,到婺源只玩不吃飯,午飯一定要趕到屯溪或湯口去吃的。


江千里2014

前面幾位大仙已經講了婺源從徽州劃入江西的歷史變遷,我就不重複了。我來分析一下婺源劃入江西的利弊。

一、婺源位於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饒河主支之一的樂安河上游,屬於鄱陽湖水系。樂安河發源於婺源縣北部大庾山、五龍山南麓,經婺源、德興、樂平,在鄱陽與昌江交匯後稱饒河,然後繼續向西匯入鄱陽湖。也就是說,大庾山、五龍山是分水嶺。以分水嶺作為分界,是區域劃分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可避免兩地因水資源起糾紛,也有利於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二、婺源的徽派文化、建築,放在安徽省,一點都不起眼,只能被淹沒、被遺忘、被邊緣化。古徽州的黟縣、祁門、歙縣、績溪等,徽派建築多且盛,徽派文化也更豐富。相比較下,處於古徽州邊緣地帶的婺源,這方面的資源則相對遜色。那為什麼安徽那些坐擁更豐富資源的地方,在旅遊發展上卻不如婺源呢?原因就是婺源幸運地劃入了江西。因為在江西,她的這些旅遊資源是獨一份的。這使她既能得到省裡、市裡的眷顧,獲得大量的政策、資金、推廣和客源支持,又沒有同質化的競爭對手,可以說發展得十分從容。而在安徽,數個古徽州縣資源嚴重同質化,相互間競爭激烈,省裡、市裡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可能厚此薄彼。因此這些古徽州縣難以獲得像婺源那樣的政策、資金和推廣支持。更糟糕的是由於黃山的名氣實在太大太耀眼,光芒幾乎蓋住了古徽州的徽文化旅遊資源,導致很多遊客只知黃山而不知古徽州。



三、婺源如果留在安徽而不是劃入江西,那麼她的交通不可能像今天這麼便利。比如九景衢快速鐵路和景婺常高速公路,江西肯定選擇從景德鎮經德興入浙江,而不會選擇經過婺源。


婺源劃入江西,得萬千寵愛,成為了江西的一張名片,真是婺源之幸。


西山紅袖

天闊白雲追,老家無夢迴。舊時王謝燕,幾度伴春歸。湛藍寥廓的天空上飄著些許白雲,它們在互相追逐著,是那麼愜意和快樂。而我卻在獨自憂傷,因為已經好久好久都沒回徽州的老家了,現在就連想夢見它都很難。我是多麼羨慕那些小燕子啊,每年一到春天,它們就準時飛回老家。冬去春來,誰也記不清它們究竟已經飛過幾度春秋,說不定它們還是舊時王謝堂前的燕子呢。徽州啊,對婺源來說已漸行漸遠了。



題主問當年為何把徽州婺源劃到江西了,我也時常思索這個問題,究竟是為什麼?古徽州一府六縣一千多年,創造了多少輝煌和傳奇?光是一個“徽學”就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解放前,婺源第一次被國民政府劃到江西后,婺源人,甚至是整個徽州人都是強烈反對,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回皖運動”。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可就是因為解放婺源的和解放江西其它地方的都是解放軍“二野”,僅僅是為了軍事上的便於管理,就把徽州婺源劃到江西了。從此,婺源就像一個遊子離開了徽州。我們無力去評判歷史,只是覺得婺源離開了徽州就好像一下子沒有了自己的根,同時對江西又缺少認同感,我想這或許就是文化的斷層吧!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有意思,時過境遷近百年還討論“兄弟分家”的事。

不知各位看官有沒有認真看過江西省地圖?認真看,江西省全圖恰似一個女人的側臉輪廓。而婺源的地理位置,又恰處於女人的髮髻。據聞當年民國時期總統蔣先生恰是發現於此。故此也。――傳聞,亦當閒談。

然,行政區域的劃分,焉是我等討論便可定奪之事?若可,北上廣深等大伽周圍的一些他省之域豈不可爭份奪額地擠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婺源,原是名不見經傳的窮鄉僻壤,擠在全是徽派的叢林絕對是永無出頭之日。然在江西,則絕對是唯一。於是乎各種恩賜盆傾婺源……於是,婺源發展了……於是,婺源人開始不淡定了……於是,頭條開始了多輪爭論了……


幽窗野竹

我覺得沒問題,婺源劃給江西發展的很好,榮獲中國最美鄉村的美譽,其他在安徽的五縣現在默默無聞,就像江西的九江銀行能開到合肥市中心去,而安慶銀行連聽都沒聽過,所以婺源現在挺好的,不勞其它兄弟擔心。


火鍋底料辣辣

我是徽州人,婺源是如何分割出去的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了,我站在一個徽州人的角度,說說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雖然跑題了,但是反映了一部分民聲吧。從徽州人的感情來說真的希望婺源能早日回來,婺源迴歸可以保證徽文化的完整性!更能保證徽文化的傳承。這是感情問題,徽州人特有的這種感情也許外人不理解吧!但是從婺源自身經濟角度考慮,婺源就是江西的寶,一個小小的婺源能讓江西宣傳的那麼好,旅遊業做那麼強,在安徽能不能做到,大家看看現在徽州就知道了,雖然做的不錯,但是無法跟婺源比,一個婺源蓋過了整個徽州。婺源的發展可以說是徽文化的大幸,就讓婺源留在江西吧,只是希望那裡的徽文化能好好傳承下去,這就是我一個徽州人或者徽州後人希望看到的。


我心依舊45814602

看過相關資料,國民政府以剿匪戡亂為目的,劃分了相關戰區,當時就引起了徽州府相關人士的不滿。抗戰勝利前後,當地鄉賢多次發起迴歸運動,可惜解放戰爭席捲天下,相關地區解放前後時期不同,陰差陽錯之下,婺源一直留在了江西至今。加之徽州現在也非正式的行政區劃,迴歸安徽看來是不可能之訴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