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4阿玛塔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战斗机解说家

T-14采用了新型布局,庞大的车身较小的炮塔,相比旁边的T-90要大上不少。不过这不是什么一蹴而就的方案。

苏联对坦克新型布局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70年代,起因是赫鲁晓夫的“重坦无用论”,这可让苏联那2个曾叱诧风云的重坦厂慌了阵脚。

列宁格勒厂还好,凭着老关系折腾折腾搞出了T-80,车里雅宾斯克厂就不舒服了。为了跟两个中坦厂和老冤家列宁格勒厂抢订单,他们搞出了Object 780这种把成员全部塞进炮塔里的方案。

这可以说是苏联坦克非常规布局的一个开端。然而是780还是785工程都没能搞出来,车里雅宾斯克厂就直接扑街了。

中坦这边,乌拉尔车辆厂算是靠着T-62和T-72的订单过的很滋润。对搞新布局坦克没啥兴趣。而哈尔科夫厂则很喜欢没事搞点小发明小创造。他们接过了逝去的车里雅宾斯克厂的衣钵,继续着苏联新布局坦克的探索。

然后搞出了更激进的490工程,直接取消掉了驾驶员,只剩下炮手和车长,车辆驾驶靠AI完成。不过当时的AI嘛,大家都懂的。后来又把驾驶员放回了炮塔靠前一些的位置。也就有了490A工程。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490白杨坦克方案,后来几近服役的477工程也源自于此。

为啥说是几近服役呢?因为苏联解体了。

哈尔科夫厂归了乌克兰,换句话说当年苏联搞小发明小创造的那些经验都和俄罗斯没啥关系了。

那怎么办呢?俄罗斯新坦克的研发只能靠乌拉尔车辆厂了。但是人家确实争气,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了195工程,也就是著名的T-95黑鹰坦克,他就是T-14的正统前身。

采用无人炮塔,成员集中布置在炮塔前方。中间用厚厚的装甲隔开,保证即使坦克殉爆,成员也不会又损伤,而且这样一来,坦克的主炮在内的火力系统真正成为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不用因为477工程那种更换主炮而钱一发动全身延误坦克研发进程。

动力方面,T-14是后置后驱,前装甲极厚,现有的120mm坦克炮几乎无法击穿T-14的正面车身装甲。

T-14的正面防护虽然没有很详细的数据,但是你看看这个图就知道有多厚实了。

左边是T-90AM。再加上前装甲还有新型的反应装甲。

不过T-14的炮塔是没有硬防护。但是这并不是说T-14的炮塔不堪一击。

虽然T-14的炮塔看着还有点大,但是实际上炮塔的实际尺寸很小,跟步兵战车差不多,毕竟无人炮塔嘛。

但是大部分都是整流罩或者安装雷达的架子,炮塔本身其实很小。

而且主动防护系统的成熟,T-14这种裸奔炮塔就有了生存的资本。苏联是最早将坦克硬主动防御系统引入实战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T-55就装备了“鸫”式主动防护系统。

靠雷达探测到来袭的高速炮弹,然后发射火箭弹拦截。不过“鸫”式效果不是很好。而T-14用的是“阿富汗尼特”,4片雷达都是有源相控阵雷达,部分损坏仍可继续工作。并且因为计算能力的进步,不需要火箭弹这种依靠爆炸来摧毁敌方弹头的东西了,靠打出去的炮弹的纯动能拦截,好用不少。而为了防护攻顶武器,T-14在车身两侧还装了类似“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的东西,原理类似一个可以飞起来的阔剑地雷。不得不承认的是,T-14的主动防护系统相比之前国际上的货架产品,已经是先进了至少一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