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歡“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四首詩,卻把傷心寫到了極致

中國有源遠流長的詩歌傳統,自《詩經》開啟,至唐代鼎盛,一直到近現代的朦朧詩派,幾千年未曾中斷。

同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又特別講求“中庸之道”。孔子點評《關雎》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個字,被後世奉為圭臬。

古人喜歡“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四首詩,卻把傷心寫到了極致

《中庸》開篇就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翻譯過來就是,感情還沒有產生的時候,人心是平和自然的,這就是“中”;而感情的表達恰到好處的時候,便能達到“和”的境界。中,是穩定天下之本; 和,是為人處世之道。

受這種教育和文化的影響,古代詩人在寫詩的時候,特別注重感情的抑制。而強烈的情感噴薄欲出,理性的控制漸失效用,這種情感與理智的衝突,恰恰造就了很多詩歌悲傷而又唯美的境界。

古人喜歡“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四首詩,卻把傷心寫到了極致

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這一首,寫的是遊子之傷

古代音信不發達,加之天災人禍,很多人真是“一別就是一輩子”。他們特別注重送別,除了感情深厚以外,這也是重要的原因。

遊子在外,離鄉萬里。雖與妻子心心相印,卻只能在四處漂泊中憂傷終老!

樂莫樂兮心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

和相親相愛的人分離,卻又無能為力,這恐怕是最讓人肝腸寸斷的事了吧。

古人喜歡“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四首詩,卻把傷心寫到了極致

賈島: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一首,寫的是詩人之傷

賈島是著名的“苦吟詩人”,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推敲”一詞,就是源於他“僧推月下門”和“僧敲月下門”的糾結。

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句話送給賈島再合適不過了。

賈島一生,不喜與人交往,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研究詩句。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淚既是為自己的辛苦付出而流,更是為知音難覓而流。即便自己寫出了驚人語,沒有知音可以欣賞,也只能是“歸臥故山秋”了。

老天給了他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同樣給了他對人們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所在。

古人喜歡“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四首詩,卻把傷心寫到了極致

高蟾:金陵晚望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這一首,寫的是家國之傷

高蟾是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約是在唐僖宗年間,而這位皇帝幾乎一生都在外逃命。先是黃巢起義,後是宦官、節度使爭權。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動盪的年代,詩人在暮色時分登上金陵城遠望,看到的是這座千年古城曾經見證了多少日出日落,可自己內心的淒涼,任是世間哪一位丹青高手,都是畫不出的。

人們常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憂愁襲來時,絲毫不弱。詩人登臨千古,看到的、想到的,萬般心事湧上心頭,又不知從何說起,只能是“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古人喜歡“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四首詩,卻把傷心寫到了極致

唐琬: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這一首,寫的是婦人之傷

婆媳問題,古已有之。陸游和表妹唐琬兩情相悅,恩愛非常。無奈陸游的母親看不慣,生生將他們拆散。陸游雖心又不甘,但還是遵從了母親的意願。

兩人再相遇時,唐琬已經改嫁,陸游心有慼慼,寫下了《釵頭鳳·紅酥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古人喜歡“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四首詩,卻把傷心寫到了極致

唐琬回了一首《釵頭鳳》。上闋,自己的心事無人訴說,只能“獨語斜闌”,生活盡是難難難。下闕,愁容常在,卻又怕人問起,只能“咽淚裝歡”,瞞瞞瞞。

不知道陸游看到這一首詞的時候,心裡又是怎樣一番滋味。

古人喜歡“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四首詩,卻把傷心寫到了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