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当年学习好的人活得好,还是学习差的人混得好?

那山故乡

每天三分钟,让你获得一个心理知识,这里是壹心理的3分钟心理学。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当年学习差的人,都混得比你好”,这是现实还是错觉?


生活中,你一定没少听过这样的话“谁谁谁没上过大学,如今照样赚大钱,手下员工全是硕士博士”、“当年你那么认真读书,毕业后还不如那些学习差的人混得好”……

媒体也时不时报道一下: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了出来卖猪肉、种菜。甚至连“大学生”这个词本身,似乎也变得无比讽刺……

这些话偶尔听听还好,但听多了难免让人难受,有时连自己都忍不住在心里惆怅一下:当年那些学习比我差的人,好像确实都混得比我好?

然而,这真的是现实情况吗?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亲爱的,这只是一种错觉!”

那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这就心理学上的「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人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取得信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那么此信息必然会存在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这就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人们常有的错觉——

为什么班上学习差,不读书的都挣了大钱?

因为学习差不读书、还很穷的同学,都不显眼,大部分人根本不关注他们;而学习差、挣大钱的人,才能获得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那么多官二代、富二代很坏,还很飞扬跋扈?

因为品德好、温良谦逊的富二代/官二代不会犯事,不会搞出个大新闻,更不会被媒体批判一番,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人家;而我们看到的都是搞出个大新闻,被批判的富二代或官二代。

为什么GAY都那么帅?

因为长得丑的人们根本没注意到;而有勇气公开自己是GAY的,肯定不是性格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通常更注重自己的外表。

总结一下,「幸存者偏差」是指人们由于只看到筛选结果,而没意识到筛选过程,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从而产生的认知偏差。

所以,当下次我们再听到这种“一叶障目”的言论时,不妨一笑置之。

社会上虽然多少有些不公平事件,但在总体上,依然是相对平等的。我们没必要因为一些小概率事件,就否定掉自己当初做过的努力,更不必在比较中,对自己感到羞愧。

那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这里是壹心理3分钟心理学。更多有趣有用心理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心理公开课】,还可以领取60节心理学入门精选课哦~

壹心理

学习好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活得好,学习差的人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活得好。

以我上高中的同学为例。全班考上大学的有五个人,一个是副厅级公务员,一个是正处级公务员,三个老师。那个副厅级公务员曾经担任一个地级市的市委副书记,主管公检法工作,可谓权势赫赫。没有上大学的只有三个做生意的,手里有点钱。全班有八十多个人。那三个老师日子过得很滋润。

越是穷地方,越认为上学没用;越是富地方,越认为上学有用。贫穷,限制了你的视野,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因为贫穷,不敢投资。初中毕业就打工,养一个孩子花不了多少钱。如果大学本科毕业,比初中毕业要多上七年学,还不包括复习的花费。一旦大学白上了,农村家庭就觉得受不了。不可否认 ,大学生赚钱不如初中生的情况肯定有,但是,比例较低。你只知道北大毕业卖猪肉,你知道他卖猪肉赚了多少钱吗?一百亿。你卖猪肉,能赚一百亿吗?

公务员基本上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层次高一点的公务员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事业单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银行招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小学老师要求本科以为学历……没有学历,你只能干体力活。出力大,赚的少。做生意,谈何容易,你得有那个本事,你只看见赚钱的,你没看到赔钱的。

当然,上不上大学,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每个家庭的收入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你的权力和自由。倘若你不想到建筑工地做小工和大工,不想到电子厂打工,不想沉沦在社会的底层,那么,请你好好学习,争取考一个名牌大学,给你一个机会,给你的家庭一个希望!


美食家106

这个问题无疑是在说学习好到底重要不重要。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乔杉修睿的小品,乔杉不爱学习但是却经商发达了,因为儿子转学去宴请已是县重点高中班主任的同学修睿,得知媳妇已经求到校长儿子的事搞定了就开始趾高气扬,告诉服务员海参不上了,放生海参,后又得知校长要退休,决定权还是在于修睿手里,又令服务员把海参召回,最后得知自己的儿子考了全县第一,喜极而泣,也低头甘心听服修老师的教诲,得知儿子学习这么好,其兴奋和自豪比赚钱还要开张,表现出骨子里对知识的崇拜和渴望,对么现实的写照啊。

观察下身边的人莫不如此,哪个暴发户不是千方百计的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多读书,送进重点学校,使尽浑身解数送进名牌大学,送去出国留学。开着好车上下班,那点工资可能连养车的费用都不够,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的扎进体制之中呢。

对比一下,国家级别、省级的干部,应该90%以上是名牌大学和高学历者,没文化有钱想从政还是走不了太远。地方的官员队伍可能由于历史原因,有一定比例的靠关系入职者,但以后的发展,多半是个人能力和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行,而且多数也都后补了专科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至少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理念才行。当然改革开放的大潮成就了一批文化不高,但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的实干者,胆量魄力机遇催生出无数的创业成功者,这些人尽管有的文化不高,却大多有着过人之处,既有执行力,又有观察力,也都可称之为智者。但高学历的创业者成就更大,比例更高。比如一些名校的大学教授创立了最知名的教育机构,还有现在的电子产业,互联网产业的领航者,哪个不是知识分子群体领航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习好不一定是混的好的必要条件,但拥有知识,才拥有力量,就算准备自己创业,没有一定的专业领域知识和特长,无异于没有武器上战场,存活的机会能有多大呢?不要因为曾经学习差的人成功了,就否定学习的意义,他们在后来付出了更多的学习和努力,只是学的时间段学的范围不同,所以说,如果能在学校就出类拔萃,还是再加一把劲,占尽先手再说吧


机械师222

“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的出路”老师们经常引用这句话来教育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这话虽然狭义,但却不无道理。我个人认为:当年学习好的人最后大多都要比学习差的人生活过得好,当然这不是绝对,也不排除极少部分不爱学习,但又头脑灵活的人在离开学校后到社会上闯荡干出一番事业的同学。但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同学还是早早的步入社会,为了生活而努力奔波。


高中三年我们班最后坚持到参加高考的只有四十二人,中途辍学四人人,其中有一半当年考上了大学,有三分之一选择了复读,剩下的则放弃了学业,在放弃学业的这些同学中,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回家种田。目前过得最好的是当年我们班的学霸,当时考取了名牌大学的外语系,现在在外地做翻译官。其他考上大学的同学有的考取公务员,有的考上教师,有的在公司。而没读书回家去的同学大多都在在浙江广东工厂打工,少部分留在了家里种田,这部分同学中,过得最好的一个目前自己当了老板,自己开了公司,做保健品生意(这位同学家境比较好)。而每次同学聚会,来参加的大多都是有工作的或是当老板混得好的,当年没继续读书的同学很少有人前来参加!


(图片均来自网络)


山村老师看教育

这个嘛,不能一概而论。学习好的总体上工作稳定体面,学习差的人分两种,极少数之人能混得出人头第,比如我班的xxx,成绩不好,嘴会说做买卖发了财,但这是个别。多数人打工,挣点微薄收入,同学聚会都不愿意来。

好不容易请来,也是“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个不奇怪,人家有学历,起点就高,总是能靠学问吃口体面的饭。

还有,看你是哪拨同学聚,小学同学基本按成绩来,成绩好混得好,成正比例发展;初高中变化略大,到了大学学的同一专业,百分之八十同行,混的嘛,有的当领导,有的当科员,差距有但不大。如果用曲线图汇制

刚开始起伏,后来趋于平稳,不是抛物线制法。


杨桃680321

我们高中毕业40年后同学才得以相聚,当年的青春年少在脑海中定格了40年。再映入眼帘的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和皱纹巴结的老太婆了!说实在的,谁都不愿将同学们的容颜作为自己的真实写照。但事实摆在眼前,你不肯承认也没用——我们已经老了!从容颜、衣着、举扯和谈吐判断出同学们走过的苍桑和经历的风雨。当年成绩好的,在学校表现突出积极的尖子生,与当初默默无闻的落后生比较而言,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光与自卑。生活磨出了同学们的棱角也圆融了同学们的内心,不卑不亢是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的标志!我们多数同学都走了或正在走教育之路,从事了光荣的教育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同学之间占有很大的比例!


有一姓“汤”的女同学,因为皮肤较黑,被同学们送了一个非洲人的名字:“汤姆”。当年的汤姆在同学之间小有名气,不是因为她的成绩好坏,也不是因为她的长像特殊,更不是因为她有超人的才气,就是因为有拥有一个非州人的名字“汤姆”!在当时的社会没有电脑、电视和手机,也缺少其它娱乐活动。课余时间叫叫富有特色的名字也算好玩。所以“汤姆” “汤姆”的叫,叫得比校长的名字还响!四十年后的聚会汤姆以成为一企业老板。拥有上百万资产,在她所住的街道上是人们心中很有份量的“汤翁妈”!由此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决定前程的唯一标准,综合能力和机遇才是人生最亮丽的风景!


当年的全班同学中有一非常睿智的小不点男孩,他不是同学们的偶像,也不曾当过学校和班上的干部。就是以他思考问题的睿智和独特的与人交际的方式,在同学中留下了四十年不曾磨灭的印象!这次的聚会就是以他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才得以圆成。在同学之间他才是出息最大的人物。他在部队当了若干年军官后转业地方官方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当年最漂亮的的女生过了几年部队生活转入了地方关键部门担任要职。有一可爱的英俊男孩已是银行职员。我们这一班的全体同学虽没有高官厚禄,但也没有哄蒙拐骗的承事不正当职业的败类。这就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地方!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决定学生前程的唯一标准。学生们混的好坏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能为社会作出各自的贡献,不成为社会的累赘和罪人!


心如莲花173349538

基本平衡,学习好的更出色些。大多数是老师或者事业单位,当年学习一般的同学在家乡附近工业园上班,工资不低也不错。当然学习好点的更安逸些。

读书是重要的,但个人能力也决不可忽视,我当时是班委,有时所派遣的任务也让我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办。这时我就会感叹自己的处事能力太差,也因此感到书要读好,但自身能力也要培养,而且在一个班级中并不是学习好便可无忧,与同学的交际也很重要,

成绩不好又如何?也没有错,有些人成绩虽然差,但是却懂得人际交往的潜规则,能够发展自己的人脉,也能放下面子去做那些成绩好的人不敢做的事,不怕失败,你看成绩好的那些人但凡哪次成绩考砸了,那哭的叫一个稀里哗啦,哭得比特么失恋还伤心,考砸了就哭,无论成绩好还是不好,心态跟思维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


宇轩艺苑

学习的成绩好与坏是一个人上学时的事情了,但如果不是考上好的大学,那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是说不定的事情。我就拿我们这一代说事,反正考上大学的同学,现在的生活状况,肯定是比在农村的大多数同学要好,少数的做生意的除外。最大的保障还是在退休以后,他们的保障普遍的要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这肯定是取决于学习的好与差了。

不要拿极少数的成功的人说事,博士,硕士为什么人在打工,是有这样的人和事,但那毕竟是极少数的,不足于说明什么,那是某些人在忽悠你。学习好肯定是最重要的,不然也不会有学区房,动辄上十万一个平米,还很抢手的情况了。几千年前的孟母都知道三迁其址,还不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环境,而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走过沧桑1962

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认识,人一工作了,就各忙各的,哪个晓得曾经的同学怎么样?当然,正像毛泽东当年说的,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样。我们从学校一毕业,就各散四方了,同学会又把那些同学联系起来,似乎人生的青春时代再次拥有了,这是从老家走出来的人啊!考起学校的,没有考起学校的,都拢来了,都是一样的走到了,照照像,谈谈心,想当年同学们都从一个山区县城,走向四面八方,同学们的友谊友情,在瞬间变成离别,也怪不得大家思恋这份感情。同学会还把学习好,学习差的,都是一样的对待,不存在当年的班长与同学,都是一起长大成人的,学习好的还不如学习差的过得好,也没有哪个太突出的,都是一般的多,都怪老家风水不好。不过一百多人,还是有一两个有钱人,并不见得过得滋润,只不过比大多数同学过得好。这就是社会的不公,当年依靠本事考出去的同学还不是如此而已,还不是这个样子,没有哪个能够当上大官或者当上大款的,这不能表示一个地方没有本事啊!


6353902879

这是个比较蠢的问题。因为在没有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任何回答都会失之于偏颇。

仅就学习而言,考核一个人有好多标准,分别对应七项还是八项个人能力。诸如,计算,运动,空间,记忆等等。

从几个方面考核,各类别都会出现好多学习好的人。比如,文理科,艺术类的差别。各种科目都有混的好的,也有混得差的。

泛泛地说,凡是在某个类别或者领域上学习好的,将来都会混的比较好。比如,音乐感知能力强,走音乐类就会顺利,再努力的话,不会差到哪里去。不爱数理化,但爱运动,运动成绩好,走运动类,也会取得差不多的成绩。

然而,但是,我都说了,这些都是泛泛地说,千万不要瞎比较。只有在同一个标准下的比较才有说服力。

说了学习好的标准问题,再来说什么叫“混的好”。

这同样有个评价标准问题?是有钱,还是有地位,还是兼而有之?或者是其他?

古代评价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有五个标准:富贵贫贱夭。这五个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命运。

比如说一个贱命,就是当乞丐之类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人,若是组合成贱而富,那就乞丐里的有钱人,大家都从新闻里知道了吧?好多乞丐比你我有钱得很。

若是组合成贱而贵,不用说,那就是丐帮帮主。

组合成贱而贫,就是真乞丐了。

其他组合同样理解。

总结:题主要多学点辩证法,学会科学看问题,问问题,不要这么小儿科地张嘴就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