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可能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

美国教育,可能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

很多教师朋友经常问我一个问题:美国的教育方式看上去那么美好,用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美国人引领着世界潮流,为什么中国和日本把这种教育方式引进后,都引起了巨大争议,甚至被证明完全失败?

如要我用一句话来回答,我会说:“因为那些引进美式教育哲学和教育方式的人,没有一个在美国公立中小学当过教师。”中国和日本引进美式教育的动机,或者想解决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 第一,希望解决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 第二,希望解决中小学生只会应试答题、缺乏创造力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问题美式教育都解决得非常好。

美国公立中小学的学生往往上午九点才上学,下午两三点就放学;所有学生按地区入学,没有中考,甚至全国统一的高考也没有;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是假期,玩的时间比读书的时间多得多,几乎没有负担。

美国人还发明了苹果手机、安卓系统、微软视窗等,创造出了很多改变人类生活的产品。美国每年获诺贝尔奖的人数也居全球各国前列,可以说,美国人的创造力执全球牛耳。这不都是美式教育的结果吗?

于是,希望学习美式教育的人就想了:管你那么多,我直接把美式教育复制到我们这里来!你按照学区招生,我也按照学区招生;你用走班制,我也用走班制;你搞“建构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讨”,我也“以学生为中心”;你没有高考,我也取消“联考”;你三点放学,我两点半放学……可是,结果为什么会失败?

有没有人想过,“既想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有没有可能实现?不怎么读书,可是却能拿诺贝尔奖、发明苹果手机,这完全是违反常识的啊!

直接山寨美式教育的结果,要么就是像日本那样完全失败,要么就是像国内那样“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毕竟,谁也不敢完全不管升学率,随便让学生玩。

那么,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 第一,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奉行精英教育哲学。

对绝大部分公立学校的学生来说,“能平衡收入与支出,会投票”,就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不一定非要学会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但是,整个社会有一个系统,可以保障和满足精英阶层的孩子成长的所有需要。

于是,美国有要求严格的私立寄宿学校,专门培养有能力的有钱人的接班人;有各种要通过严格考试才能进入的公立重点学校,让穷人中的精英可以出头;有荣誉班(honors class)、大学先修班(advanced placement class)这样的重点班,让只在某些科目有特长,其他科目成绩一般的学生受到特别的照顾。

同时,还有社区大学可以让学有余力,但是所在学校无法开设某些大学程度课程的学生直接修读大学的课程。各级政府有专门的部门安排中学生参与政府机构的运作,各级研究机构、大学和一些大公司,也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接收中小学生参与研究或实习……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 第二,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落实课本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发烧友!

我们经常看到,在美国的课堂上,学生一直在兴高采烈地玩。其实,在一个班三十个学生里面,很可能只有一个学生能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然后狂热地爱上这一门课。

这就足够了,因为有太多途径可以让这个学生继续深造,挑战自己。最后能够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的,基本上都是疯狂地热爱自己所学专业的人:他们愿意钻研功课到凌晨三点;他们愿意为了进自己心仪的大学、学心仪的专业,在“社交、睡觉、作业三样只能选择两样”时放弃社交;他们也会主动去上很难的课程挑战自己。

精英教育和培养发烧友才是美国教育的本质。我们看到的所有美国教育的表面现象,包括被称为“素质教育”的表面现象,其实都是为这两个终极目的服务的。

假如我们的教育目的跟美国不一样,却把美国教育表面的东西引进来,其结果就很可能是失败的。

(本文为源创图书《我在美国教书》的序言部分)

美国教育,可能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