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的治療,需要醫生的積極性和家屬患者的思想統一!

腫瘤患者的治療,需要醫生的積極性和家屬患者的思想統一!

1975年曾為一位患小肝癌患者做了腫瘤切除,3年後患者血中又出現異常的甲胎蛋白,但肝臟沒有查出復發,確在肺部看到一個1釐米大小的轉移病灶,儘管沒有經驗,沒有可借鑑文獻,但還是決定採取積極的態度,建議患者接受肺葉切除。那時他的朋友說,不如出去走走,吃的好些,不要受開刀這個罪。但患者還是積極接受我們的建議,沒有想到肺葉切除後,患者竟無瘤生存至今30多年。如果只有醫生的積極性,沒有患者的積極響應,這個復發再切除就會夭折,肝癌早診早治的探索就會夭折。

腫瘤患者的治療,需要醫生的積極性和家屬患者的思想統一!

患者的積極性

道的含義十分廣泛,這也包含患者對待癌症的態度,患者積極與消極也大不一樣,這一點,即使至今仍很少引起各方的重視。

20世紀60年代有一位年輕的肝癌患者,開始不知道自己換了肝癌,有說有笑,貌似常人;但有一天偶然看到病史,知道真相,馬上臥床不起,少吃少喝,三週便去世。而另一位較年長的工人,雖然也知道住進這個病房可能是什麼病,但每天還是幫忙房間打掃。兩人病情相仿,但能吃能睡,倒生存了2年。

近年有文獻已開始注意神經系統在癌症中的重要性,為此患者對癌症的鬥志也關係重大。醫生要鼓勵患者對癌症的戰略上藐視和戰術上重視。

家屬統一思想

約30年前,為一位患小肝癌患者手術,中年男性,身體不錯,肝硬化不重,手術順利,出血不多。術後湯老暗自慶幸又救治了一位患者。術後第二天查房,患者情況穩定,沒有異常。第三天已通氣,說明腸道功能恢復,第四天已進食。但沒想到術後一週,理應完全清退的因手術導致輕度膽紅素升高,不僅沒有退,反而增高,肝功能也出現異常。實在想不出是什麼原因,仔細檢查也沒有發現有肝膽管梗阻的問題。術後第二週,病情急轉直下,黃疸加深,第三週患者出現肝昏迷。只好詢問家屬有沒有服用其他藥物,告訴家屬如果不說出真相,我們也很難搶救。追問之下,家屬只好說,患者能進食後,給他吃過“一點”蟾酥。問為什麼吃蟾酥,家屬說聽到一個偏方“蟾酥可治肝癌”,問他吃了多少,家屬用手比喻為一粒。馬上帶他到中藥房,中藥房說這個劑量是10倍致死量。患者最終搶救無效死亡。這是三方面中家屬沒有真正從思想上統一的結果。

本文內容提供者:營養師韋福貴(apple520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