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元代古戲臺

到達魏村,牛王廟已經關門了。試著敲敲門,竟然有人給開了門。再稍微晚來一小會兒,看門大爺就該離開了。看我們遠道而來的份上,大爺又耐心地在這裡多耽誤些時間。我們也得以避免白跑一趟。那一天其實是一個晴朗的好天,但太陽早已下山,拍出來也就是這效果了。

好在無論有沒有陽光,這座牛王廟戲臺都是這麼得‘牛’氣十足!

山西元代古戲臺

牛王廟戲臺為三開間,單簷歇山頂。後簷下以及左右兩山面的後三分之一部砌磚牆。前簷下和左右山牆的前面大部分敞開,使得觀眾可以三面觀看。這種可以三面觀的戲臺是更早期的作法,年代一般比正面觀的戲臺要早。東羊后土廟戲臺建於元至正五年,而牛王廟戲臺的始建年代則是比其早六十餘年的至元二十年(至元年號後來的惠宗也用過,但只有八年。所以至元二十年屬於早在大元開國之初的忽必烈時代)。

山西元代古戲臺

戲臺左右兩側的後三分之一部分砌磚牆,這也是為了戲臺演出時的實際效果考慮。作為一個演出舞臺,即便能三面觀,一個封閉的後臺空間也是必不可少。這段山牆,顯然是為了營造出後臺來。

山西元代古戲臺

山西元代古戲臺

牛王廟戲臺的年代就清楚地刻在前簷柱上。前簷下二角柱為方形石柱,四邊抹角。石柱正面刻牡丹、童子圖案。西側石柱的抹角處刻有:“蒙大元國至元二十季歲次癸未季春豎石“,下面緊接較小字體的”石泉村施石人杜秀“。石柱上方還有“交底都維那郭仲臣”題名。在東側石柱上前面兩抹角上分別為:”交底村都維那郭仲臣、次男郭敬夫“和”維大元國至治元年歲次辛酉孟秋下旬九日豎,石匠趙君王。“

兩根石柱上的年代相差了幾十年。可以推測戲臺在建成後沒多久因某種原因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由當年主持修建的郭仲臣之子郭敬夫主持了重修。

角柱上置大斗,鬥口上替木承託粗壯的大額枋,橫、豎方向均出頭。每一面上還有兩朵補間斗拱,為雙下昂五鋪作。

戲臺內部斗拱以及樑架構架層次複雜,結構精巧而又富於變化。用那些專業木構術語來準確描述這些,已遠遠超出我所能。縱然抄上專家的專業描述,也徒增枯燥之感。還是直接看圖吧!

山西元代古戲臺

山西元代古戲臺

山西元代古戲臺

山西元代古戲臺

在戲臺的正對面,就是緊密相連的獻亭和正殿。獻亭頂部構造雖不如戲臺之精,但也極盡繁複之能。

山西元代古戲臺

山西元代古戲臺

山西元代古戲臺

大殿門匾上書“廣禪侯廟”,落款年代為清康熙五十九年。這裡所謂的廣禪侯,可以從清代重新摹刻的元代“廣禪侯碑”中知道其來歷:“宋真宗祥符七年秋八月,駕謁亳州大清宮,至一山名孤山店。其夜御駕宿於此,眾馬皆病。帝曰:異哉!問近居之民,此處有何神廟。居民答曰:孤山有神曰通聖郎,君祭之,無不應也。於是帝封為廣禪侯,一行御馬如故。有家存焉,歷代享祭,降其後世,祠而神之。”碑文中的記載充滿了民間傳說色彩,姑妄聽之。

大殿之內有幾身彩塑,水平談不上有多高,看上去像是清貨。供奉的神像即牛王、馬王、藥王。所以這座牛王廟也被稱為三王廟。

山西元代古戲臺


手慢,拖沓至此終於才把國慶之行寫完。這也就快到年前了。

歇著,等年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