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是否越来越严峻了?

mic神

本人毕业6年,刚毕业时也经历了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在一个二线城市从年前的11月份开始投简历,找到年后4月份才找到自己在当时心仪的工作,几个月内往返于各大校招现场,纸质版的简历已经记不清投出去多少份了,电子版的简历通过邮件方式不计其数的投出去,其中多数是石沉大海,少数进行面试,不是待遇不满意就是工作地点不满意,折腾了很久,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佩服当时自己的体力和精力。

在就业方面自己考过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去过民营企业,应聘过国企、央企,做过生意创过业,走过的弯路比较多,所以毕业后还经常被母校招回去为学弟学妹们做做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指导,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走过的弯路,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当前就业形势确实严峻。

自1999年以来,普通高校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伴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在扩招之前,或者说2008年以前,大学生仍属于凤毛麟角,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再稀疏,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人口基数大,毕业生多,大环境下经济形势是下滑的,新增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新增就业人口,就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就业形势自然严峻,但是就业形势虽然严峻,就业是否困难还得因人而异,具体的大学生就业是否困难,得区别看待,我在另一篇回答中简要的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看看我在另一篇回答中的内容。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自己找工作的质量。

(一)选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捧上金饭碗。

1、做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毕业的那一年有最好的机会参加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面向应届毕业生有大量的招考岗位,这个相对来说会是参加公考中人数比例较小的一次机会。国家公务员考试于每年12月份举行。

各省的公务员考试时间不同,但同样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相对来说机会较大。

2、每名应届毕业生只有一次机会的参加生源地或所在省份由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考试,考上了也就解决了公务员身份。

3、参加省、市、区、县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间基本全年都有。



4、大学生可以应征入伍,每个人都有个军人梦,这一条是本人比较遗憾的。



5、参加所在省份或生源地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考试也是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

(二)选择国企、央企工作,稳定有保障。

国企、央企一般校招比较多,有的需要考试有的不需要考试,尤其是带有垄断性质的国企、央企是就业中的优质选择,福利待遇比较好。


(三)选择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这类企业的优势:以能力为主,一般有付出就有回报。缺点:竞争激烈、工作压力一般比较大,付出的比同学要多。


(四)自主创业。

我自己创业注册过公司,花了不少心血与精力,但是遗憾的是最终没有获得成功,此处就不再多描述了。

总之,每名毕业生个人性格不同、专业不同、想要的生活不同,走什么样的路还得靠自己来决定。

写的比较简单,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或在某方面想一起探讨的,请关注我,欢迎评论,感谢分享!


建筑工程圈

近几年考研、考公、考事业编的人数不断增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国的大学生开始如此热爱学业、如此立志为人民服务的。其实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现状导致。“毕业即失业”,这句话可谓是对于现在许多大学生很贴切的比喻。大学生就业形势真的如传言中那般,越来越严峻吗?

认清社会现实,不要眼高手低。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和人们对于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今的大学生不再像是建国初期时的大学生那般珍贵,大学的本科教育逐渐要成为一种基础教育。这种现象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问题也摆在了大家面前。并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在大学生心中能与之匹配的工作有限,但是大学生的数量却不断增长,所以竞争愈发激烈。其实对于大学生而言,要认清社会现实,每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风华正茂的年纪要脚踏实地肯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而不是眼高手低,一昧的抱怨就业难的问题。

选择适合自己,不要跟风随大流。近几年不断有新闻爆出某某国考岗位竞争达到1000:1;今年全国考研人数突破多少万……似乎大家毕业后都选择了同样的一条道路,人生的路没有越走越宽,反而不断地变得狭窄无比,让许多大学生内心惶恐不安。其实这些考试中有多少人是抱着跟风随大流试试的心态参加的呐?恐怕不在少数吧!人生是活给自己绽放光彩的,并不是给别人看的。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

心中若有梦想,大可放手去拼搏。大学毕业生如同早晨的朝阳,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能拼搏的年龄。许多人心中有对自己事业未来的规划,有创业的野心。但是却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周围人的眼光、害怕……而裹步不前,选择大家眼中稳妥的考公、进国企的道路。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鼓励大学生创业,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习得专业的知识、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是让我们有为梦想放手一搏的勇气!

大学生就业真的越来越难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答案又是否定的,因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脚踏实地的去为未来拼搏!


决胜网

1996年大专毕业,正是那一年大学生毕业开始不包分配正式施行。

本人祖辈务农,亲戚也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找工作来说,谁都帮不上忙,无靠山无关系无背景。正因为如此,也不苛求找到什么好工作,只想毕业之后能够有碗吃就行。

1995年11月份,我从学校回到本市人才市场找工作,记得在徐州的会堂,那天进去的时候已经不少求职者,可以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我当时拿着学校教务处给统一提供的三年考试成绩表和相关材料及复印件,象发广告那样,一份份送给心仪的单位。上午各家单位的答复大同小异都是静候通知,当然也不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当场签订协议,非常羡慕。上午没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下午有家单位对我的专业感兴趣,我大专学的是计算机应用,这家单位做智能化仪表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对口,加上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当场就签订协议。

上班后知道单位效益不好,正走下坡路,工作每月300元左右,而现实很残酷,面临结婚买房等一系列问题,就是现安于现状也没有那个条件,于是开始一系列的打拼,也可以说是折腾。考过公务员、打过工、开过公司,后来机缘巧合进入目前这家公司。

当然不管什么工作,我都有一个原则:干什么讲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边干边学,而且非常刻苦。虽然几经折腾,结局颇很满意。

随着大学生逐年扩招,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不再稀疏,而由于经济不太乐观,导致就业形势自然严峻。

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放下心段,调整心态,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也无人可帮你,无人可依靠,还是先找一个门槛低的工作先干着,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实际工作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积累人脉,厚积薄发。

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认真把握。要知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实力的人。如果没有实力,即使给你机会,你也未必能够抓住,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竞争要靠实力的。

总之,不管是干什么工作,有什么背景可靠,想有所作为,或者最低限度的谋生糊口,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


关注安全人视线,欢迎评论,感谢分享!


安全人视线

答案是:确实越来越严峻。

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转型升级,农民工进城门槛低冲入人才市场,高校扩招等原因。

经济增速放缓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短期内迅速提高的可能性不大,这也在逼着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近年来,国内的用工投入不断攀升,出现了部分外企撤出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求职者对工资收入的要求也在提高。

农民工大量的进入城市,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占有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对大学生就业也是不小的挑战。

最后,不能否认的是高校的扩招。我曾经在石油大学读书,曾经的专业课老师对于学校扩招的行为颇有意见,当年学校扩招了30%,还好四年后,我们毕业时就业形势相当好,各个省市都在建设石油管道,还没到招聘会的时候,全年级已基本实现全部就业了。然而好景不长,石油行业发生了美国页岩气革命,这确实革了不少人的饭碗。两年后,这个专业已经很难就业了。很多学弟都想办法转行。

总之,目前搞笑毕业生数量仍在大量增加,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国家也在引导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或者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或者到艰苦地区、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避免盲目跟风,涌向东南沿海。


山涧散人

近期的中国,处于社会改革的时代,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使当代大学生就业有其新的时代特征。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征

一 就业观的转变 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受到大学毕生的欢迎。随着社会经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使大学生能根据本身优势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能力,提高为社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 专业情况 学历的层次性和专业对口情况,使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处于lue势,每年700万左右大学毕业生,使学生专业情况,学历情况,与社会要求千差万别的专业要求吻合度的高低,成为大学生就业的x因素。


就业选择变化 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随着就业情况压力,当代大学生已经主动适应社会,增长了个人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适应意识和多元意识,从而适应就业形势。大学生由单纯去国企变为三资民营企业均可;由重点去北上广变为可以选择城镇边远地区;由选择就业岗位单一变为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出国留学等多种渠道;由不多考虑物资待遇变为选择薪酬待遇福利高的单位。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劳动力就业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材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材需求突出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据国家统计,第一产业人材缺口为218万人。我国目前有农业院校43所,在校生约9万余人,历年130万大中专毕业生已有80万人离开了农业部门,予计近期内第一产业人材缺口将达218万人。


第二产业人材缺口1220万。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毕业人数仍然不够,振兴我国制造业岗位需要大量的工程师,目前的微电子,计算机,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节能技术,高铁,客运技术等领域人材缺口很大,予计近期内人材缺口将达1220万。

第三产业人材缺口315万。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材需求很大,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材。予计近年人材缺口在325万。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材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是一种表象。


妙手文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实际能力缺乏!还有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面对高新职位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能力有限!面对低薪又觉得有失脸面!所以就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我个人认为大学生择业时更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心理!所谓能者居之!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拼搏出来的美丽!更应该是能力与实际相结合


流泪手心11

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越来越突出了,且还在不断地增加。由于毕业生刚踏入社会,他们面临着如何选择工作 ,这会关乎自己未来发展。从一个学生到一工作人员,他们心理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差异。随着我国这些年来的扩招,每年大学生剧增,似乎也有些过剩了。一个大学的就业问题不只是一个个人的问题,它还关乎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社会问题。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今的大学生在学校里主要以理论为主,毫无实践经验,缺乏胜任能力。很多公司都是很现实的,你来了就要给他们带来业绩,收益。然而对于只会纸上谈兵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非常困难。这样公司就花钱和精力去培养你,这会影响到他们的业绩。现在很多公司宁愿花高薪聘用能直接给他们带来业绩的员工也不愿花过多时间来培养新人。


无名232227311

不会的,一切正在改变。

首先要明白的是,人口在减少,未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会不断减少,虽然这两年人数还在增多,但是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的入学率提高了。

其次,大学教育在转变思路。这个思路在我毕业那年已经在开始实施了。以前,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所以学术化严重,应用型不强,但是现在大学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是通识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呢,大学教育认识到这一点,提倡应用型教育,四年前我的母校就开始实施了。

再者,是国家重视了。正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开始提倡创业,甚至在校创业,这也就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严峻形势。

最后,是互联网在发展,人们就业渠道多元化,只要你脑子活,还怕找不到事情,赚不到钱?


何止1238

本人大学生一枚,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没有感觉到有多严峻,每年都会有很多企业来学校进行春招和秋招,这些招聘会可以解决一大批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份工作都逞心如意、每份工作都有人去选择,所以就行成了感觉上的难就业的假象。我认为社会根本不缺少岗位,只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能力不同,对工作的待遇要求也不一样,有些底薪工作没人愿意去干,高薪工作又不愿意要他们。

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呈一直上升状态,并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所以社会上是不会缺少岗位的。而且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人口基数增大,国家肯定会进行宏观调控解决人口就业问题,而且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型行业的兴起,所以大学生就业根本不存在问题。

就拿我一个同学来说,他学的是自动化,每年不需要毕业不需要学生自己去找工作,等到快要毕业的时候好多企业就已经把整个专业的学生差不多都签约完了。当然这样早早就确定工作的专业并不是很多,但是我可以很确定的说每个专业都会有人在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用人单位就录取。只要学的精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好工作。

随着科技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未来就业将会越来越容易。


设施农业科学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95万,比2016年多出30万,这一数据自2001年开始不断上升,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的不利环境下,中国大学生选择自助创业比例持续上升,相关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但是目前毕业生就业创业依旧面临严峻的形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