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

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

有一類人,他們無視一切法律法規和社會規範,無視任何親情、友情和愛情,無視一切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也無法體會到他人的痛苦和快樂等等一切情緒,但對暴力、破壞等等卻情有獨鍾。

這就是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患者

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

當我們提到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殺人狂魔和恐怖分子,他們對社會充滿仇恨,不計一切後果想要摧毀別人。

但事實是,這種人格障礙可能會有很多種表現形式。

並不是所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都會違法犯罪,有些甚至不會表現出暴力行為。

他們善於偽裝,可能會用花言巧語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極具魅力的人,可能分佈在各行各業,甚至走到了金字塔尖。

而他們的核心和相通點就是他們沒有良知。

瑪莎·斯托特認為,良知並不是一種行為或認知,良知處於感情領域,算是一種基於情感依附的義務感。這種依附體現在感情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愛,同情和溫存。它和“愛”緊密相連。

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

什麼是反社會性人格障礙?

“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是一種人格偏離社會化,內心體驗與外在行為違背社會常情和社會規範,不能正常地進行社會交往和適應社會生活,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的人格障礙。”

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是沒有良知的,他們不會為自己行為而造成的後果產生責任感和愧疚。他們無法愛人,也無法接收到別人對他的積極感情。

一個地頭惡霸可能有一個深愛的妻子,一個殺人犯可能在臨死前會愧對自己父母。他們雖然作惡,但依然擁有良知,因為他們可以在某些關係中感受到情感的依附。 這些人的良知可能相對微弱,或是在某些時刻被金錢利益,性慾以及仇恨所矇蔽,甚至可能有其他的心理缺陷,但他們並沒有反社會人格障礙。

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

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對任何人與物都沒有感情依附。他們對建立起親密關係絲毫不感興趣,婚姻不過是為了從中獲利,比如免費的房子和食物,可以炫耀的另一半,或是為了建造具有家庭責任感的美好形象。 即使他們有子女,也不可能對子女有真正的關愛,他們可能對子女冷漠,置之不理,但他們也可能會為了某種利益扮演一個好父母的角色。

1、缺乏共情能力

往往對於愛情、友情、親情等都沒有那麼重視。在他們的心理,一切都不過是人生中的匆匆過客。他們人生的意義,就是去探求意義,而拒絕用任何一種情感填滿自己。 因為缺乏共情能力不會為失戀傷心,也不會為失去親人流淚,至於朋友,更是可有可無。

他們無法明白,為什麼身邊那麼多人的感情可以那麼豐富當然了,他們明白,明白失戀的時候應該哭泣,被老闆表揚了應該大笑,被表白了應該激動——但哪怕他們明明知道這些情緒的作用、來源、表現方式,他們卻也無法真正去釋放這些情緒。

2、對外界的聲音選擇性忽略

由於缺乏共情能力往往對於外界的批評、指責或者建議選擇性忽視。他們只會聽到看到他們所贊同的或者有趣的,而對大多數人對他們的評判毫不在意——無論這些人的身份如何,是親人、朋友還是業界的前輩、大佬,他們從來不會根據身份去選擇聽誰的聲音,而只會根據自己的內心傾向。

3、對獎勵敏感,對懲罰不敏感

這裡先舉個“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例子。變態殺人犯們為什麼會一而再的殺人,他們難道不知道被抓住會被處以極刑嗎?他們當然知道,他們也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會被抓到。

但為什麼他們還會一再殺人?

因為他們的行為是“獎勵驅使”,而不是“懲罰驅使”的——殺人可以讓他們感到“爽”,而懲罰呢?大不了一死!

從概念上來說,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的重點詞是“現年已18歲”、“病程持續2年以上”、“自小就有所表現”;

為什麼人格障礙的判別基本上是要求滿18歲呢?因為人的認知水平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包括他的閱歷、經驗、感受等,18歲左右一個人的基本認知、情感、意志是定型了,在這種定型的基礎上出現的人格的毛病,才叫人格障礙。

18歲前,由於心智不完全成熟,人格基本成形但仍未定型,所以無法定義為”人格障礙”。

反社會性人格形成原因

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都有。

一系列遺傳研究表明,反社會人格特徵受基因影響,最多可達到50%。這種複雜的人格特徵有許多基因共同決定,但目前還並不清楚這些基因是怎麼行程大腦機能控制行為的。

反社會人格在辨識情緒相關的字時會產生和常人解決智力題的相似生理反應——他們的大腦更多血液流入顳葉。這些研究表明反社會人格者的大腦皮層在處理情感刺激時與常人不同,但目前並沒有追溯到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

對於後天的環境因素,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童年受虐和嬰兒時期沒有與撫養者建立起情感依附所造成的情感依附障礙。但研究證明,這兩者可能都會造成一定程度上心理缺陷,但並不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環境影響因素。

如何辨認反社會性人格

這類人很難防備,只有遇見才知道,但是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不對勁就要注意、注意、注意,遠離、遠離、遠離!!!

我是放羊叔,專注心理學研究十年

關注我,為你解刨更多心理,瞭解各類心理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