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死后棺材买不起,皇帝含泪写墓碑千古第一人,受苦流名

唐朝宰相,死后棺材买不起,皇帝含泪写墓碑,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一瞬间而已,清官受苦流名千古。

好官的标准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标准。到了 " 独尊儒术 " 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未年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化,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敢于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不惜丢官罢职的直臣廉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百姓誉之为“阎罗包老”的包拯和敢于责备皇帝的海瑞,以及抗旨斩杀弄臣的袁可立。这些出于公心不惜触怒当朝天子和权贵的行为,是有直接丢官杀头危险的,这远比清代异族统治下一些汉人官员靠吃糠咽菜和穿破旧官服的“豆腐汤”、“南瓜胡”等表面作秀的俭约拘谨更为难能可贵,历来少之又少。

但有一人,身处盛世之朝,生前不怵权贵打击贪官,死后却没留任何值钱之物,把皇帝都感动得痛哭流涕。他是谁呢?

唐朝宰相,死后棺材买不起,皇帝含泪写墓碑千古第一人,受苦流名

这人就是卢怀慎。卢怀慎(?-716年),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

卢怀慎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他虽居高位,但为官清廉。

唐玄宗继位后,任命卢怀慎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升黄门监(即侍中),并兼任吏部尚书。他自认才能不如姚崇,遇事推让,被讥为“伴食宰相”。

开元二年(714年),卢怀慎代理黄门监。当时,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凌百姓,遭到御史弹劾。李业为他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中书门下进行复审。卢怀慎与中书令姚崇奏道:“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的弹劾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放纵宽宥。”唐玄宗遂命结案,从此皇亲国戚都收敛气焰。 [8]

开元三年(715年),卢怀慎被正式拜为黄门监,并兼任吏部尚书。当时,姚崇因儿子去世,告假十余天,以致政务堆积如山。卢怀慎对此无从决断,惶恐不已,向玄宗请罪。唐玄宗道:“朕将天下之事委付姚崇,只是想让您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而已。”可见,卢怀慎作为一代清官,被玄宗当作百官精神偶像来用。

唐朝宰相,死后棺材买不起,皇帝含泪写墓碑千古第一人,受苦流名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然而,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武则天曾与侍臣谈论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朝臣反逆案件颇多一事,怀疑其中是否有冤狱。姚崇进言道:“垂拱以来因谋反罪被处死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被问之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死。如今酷吏诛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是稍有谋反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责。”武则天大悦道:“以前的宰相都顺从周兴等人,使酷吏得逞,让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于是赏赐姚崇白银千两。

唐朝宰相,死后棺材买不起,皇帝含泪写墓碑千古第一人,受苦流名

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卢怀慎行为端正。朝廷俸禄,凡有剩余就布施给穷困的乡里。开元四年(716年),卢怀慎病重,上表乞骸骨,请求退休,得到玄宗的批准。同年十一月,卢怀慎病逝,并上遗表,向唐玄宗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唐玄宗感叹不已,追赠卢怀慎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死后,家里没有积下任何钱财,连棺材都买不起,最后还是生前好友掏钱帮着办了丧事。

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打猎时途遇卢怀慎的家人在进行大祥祭祀(去世两周年举行的祭礼),便赏赐缣帛等物,停止打猎。他在卢怀慎的墓前停马注视,泫然流泪,让中书侍郎苏颋草拟碑文,并亲自书写,又命官府为其立碑。让皇帝亲手为其写墓碑的,卢怀慎也是千古第一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