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曾听闻一本书,高建群所写的《统万城》。主线故事是写大恶之华——匈奴末代大单于赫连勃勃的传奇一生,是写匈奴民族的唯一都城统万城的筑城史。

那时,统万城三个字便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赫连勃勃因取“一统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将新城命名为“统万城”。

幼时我也爱读边塞诗,诗中流淌的戍边将士的热血,思念家乡的孤独……每一个句子,都让我对边塞充满着感慨与好奇。想知道边塞到底有多么荒凉,匈奴有多么能战。而今,我穿过大半个中国的山山水水来到了统万城面前。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统万城在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大约58公里处,驱车即可前往。一下车,迎接我的便是满目的凄美和荒凉。远远地就能看见一座古城角楼,虽已残破不全,但仍然高达数十米,像一座巍峨的白色宫殿昂然挺立。无论曾经多么威赫一时,最终却还是湮灭于沙海之中。

当地人其实会称统万城为白城子,因为这里的城墙是白色的。又因是赫连勃勃所建,所以也被称为赫连城。

都说历史往往很极端,留给后人的要么是让人惊叹的辉煌,要么是让人惋惜的残损。统万城便是后者的极致。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名为城,如今并没有人。满城的孤寂在强烈的阳光下无所遁形。被废弃了一千余年,经受着风雨流沙的侵蚀、地震的裂隙断裂,甚至长期的人为破坏,统万城的残垣断壁显得异常的白。

统万城是中国北方较早的都城,距今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所以有很多历史遗迹。我想那个年代若能留下影像资料,我便能一睹马背上民族的风采与热血。而今站在统万城的烈烈风中,我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金戈铁马,闻得到空气中流动的肃杀悲凉。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历史有的时候就像一出剧,统万城的兴起和灭亡都太快了。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的赫连勃勃以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建立了大夏国。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下令开始修建都城,并任命叱干阿利为总工程师,在今陕北靖边县红柳河之北,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以南建造都城,并取名“统万城”。

当时筑城时,所用的土都是先蒸熟以杀死草仔、虫卵,再用米汤石灰搅拌,一层一层夯实建起。所以,这些城垛历经千年而寸草不长。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筑城的土,要撒上水,在阳光之下曝晒,半干之时才进行夯筑,这样土质不会松软或成为粉状,加上石灰的作用,在夯打过程黏结在一起成为块状。每砌一层,验收人员都要用锥子扎墙,如果稍微刺入半分,砌墙的人就要被拉出去砍头。也就是说,统万城是一万白骨堆成的城池。

整个统万城的营建工作历时六年之久才得以完成。城池分为东城、西城与外城郭。外城郭极大,东西相距十里。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总占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

站在高处远望,当年辉煌的都城,现在已成一片苍茫的废墟。城的下半部分,被鄂尔多斯高原滚滚而来的黄沙所填充,沙柳在风中摇摆,似乎在向有幸来到这里的人们招手。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统万城,就是匈奴民族留在塞北大地上的一声绝唱。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不对任何人展示他的仁慈。我突然在暖阳中打了个寒颤,不知等我们逝去,又能给这世界留下点什么呢。

沙漠中的落日,是血色的。比高山上的、比大海上的都要来的震撼人心。尤其是搭配着这样一座孤独的空城。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里的一切都更加沉默。视线的尽头已经染上层层的黑,瞳仁里还有最后一丝光。我知道,夜马上就要到了。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入夜之后,很凉。然而,白天所感受到的无边荒凉此刻却收敛了起来。大漠的夜开始彰显它的魔力。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世界被按下了静音键,没有城市的灯光,每一颗星星都努力的在闪烁。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说不清天空是蓝色还是紫色,我甚至舍不得眨眼,想记录每一瞬的特别。在城市呆久了,我已记不清自己多久没看过如此纯粹的星空了。像梦,又那么真实。

匈奴最后的都城,曾威赫一时,如今却已废弃千年

大漠如此荒凉,我的内心却无比丰盈。白天的压抑与郁闷一扫而空,我只想躺在这样的星空下,和最真实的自己对话。我想把错过的找回来,我想把没去过的地方都走一遍,我想好好的爱身边的人。因为时间太快,我怕来不及。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腾讯微博:@琰棱 http://t.qq.com/ling_chi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