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札記559 第十七卷概述漢武時代開篇

資治通鑑卷第十七

紀九 起重光赤奮若,盡強圉協洽,凡七年。

  按:從這一卷開始,就進入了漢武帝時期。從本卷的第十七捲到二十二卷,共是六卷。是西漢歷史,也是整個資治通鑑上最為輝煌的時期。

讀資治通鑑札記559 第十七卷概述漢武時代開篇

漢武帝時期的主線與之前的文景時期的主線不同。文景時期的主線是皇帝和諸侯王的關係。而武帝時期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雖然還有個別的不安分的諸侯王,但是都不重要了,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定了。而真正的武帝耗費心力的就是抗擊匈奴和開疆拓土。這是華夏民族的一次大的發展拓展時期,大大超過了之前的歷史認知。對外戰爭才是這個時期的核心主題。因此,如果套用今天的用語評價漢武帝,那他是戰鬥的一生。

但是武帝的戰鬥生涯和通鑑的段落的安排也是以抗擊匈奴這個最大的對手為核心安排的。其他的方向我們都可以認為是這個方向的附屬和配合方向。抗擊匈奴的戰爭是漢武帝為之戰鬥了一生的戰爭,是主線。

如果選取核心關鍵詞作為諸卷的內容。那麼可以簡單概況如下

第十七卷,是在竇太后和皇太后監督下的見習期,初次打擊匈奴不利,

第十八卷,將戰線轉移到西南等後方,暫時避開匈奴正面鋒芒。

第十九卷,衛青和霍去病取得抗擊匈奴的根本性勝利。

第二十卷,對東越、南越、西羌的戰爭——非匈奴方向,

第二十一卷,平定西域。

第二十二卷,晚年的後事安排和政策調整,重點是衛太子事件。

讀資治通鑑札記559 第十七卷概述漢武時代開篇

第十七卷概述:

本卷以董仲舒的策論為開篇,重點解釋了從此開始進入了新時代——儒家文化為指導思想的新時代。所以以董仲舒的策論放在前面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本卷的總的安排是先內政後外事,也就是抗擊匈奴。

內政以竇太后去世為前後兩部分。前期為漢武帝的見習期,後為初掌國政抗擊匈奴。

竇太后死前又以儒家集團的改革為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是漢武帝初出茅廬就毛毛躁躁地進行了儒家的改革。但是被竇太后輕易地就粉碎了。顯示了這個時期,儒家的力量還不夠強大,全面登上歷史舞臺的時期還有段距離。

這段時期,朝局是非常複雜的,多股力量角逐朝堂。總得看這段時期的勢力有:竇太后的勢力,武帝自己開始培養自己的小團隊力量,王太后的力量,武帝的丈母孃長公主的力量,淮南王的力量等。這是內部的。外部的有南越和匈奴的一南一北的兩大力量。

竇太后去世後的勢力變化是:竇氏一族很快就失敗了,以竇嬰被殺為代表。而新的外戚王太后和田蚡一族並不強大,這也是景帝最終選擇王夫人做皇后的原因——一個落魄的王族。對外是南越出現叛亂,然後匈奴的問題開始正式提出了。漢帝國開始全面調整對匈奴的政策。漢武帝一代雄王帝主開始全面掌握權力走到歷史中央,領導漢帝國進行一場持續數十年的反擊匈奴的偉大戰爭,從而中國也走入了漢匈融合的偉大歷史時代。

讀資治通鑑札記559 第十七卷概述漢武時代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