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利率很低,年轻人把钱都放余额宝,那银行怎么吸收存款?

怪咖玩家

您好!目前,我国的年轻人并不是存款的主力军,故而年轻人在余额宝的存款,对整体银行业的影响来说并不大了,暂时还动摇不到银行的吸收存款的根基。

一、我国的储蓄规模

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共计165.04万亿元。同期支付宝内的“余额宝”(天弘基金运营),规模也达到了1.43万亿元,不要小看这个数据,已经超过招商银行2016年年末定期及活期的存款规模,所以说余额宝这只基金的规模可以抵得上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揽储规模了。

虽然很厉害,但可以看出相对于全国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来看,余额宝的总体规模所占的比例连1%都还未达到,这也侧面说明了,虽然年轻人都去余额宝,但其实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来说并不大。

二、我国的储蓄构成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其实在银行的存款中,除居民储蓄存款外,银行存款中的另一个大头为企事业单位及财政存款,截止201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为62.6万亿元,而同期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165.04万亿元,这说明银行的存款中有60%以上来自企事业单位及财政存款。而这部分存款是不可能存在支付宝中,因为金融机构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调整经济的实施的载体之一,国家不可能让一家民营企业来把握我国的金融经济安全;


三、我国的财富主力

余额宝目前主要的使用人群为年轻人(80年代以后),但我国财富目前主要集中在50-70年代出生的人群,这部人更加信任的还是银行,从上述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远高于余额宝中的存款。

四、支付宝资金流向

不得不说一个的另外一个重要情况就是天弘基金运营的“余额宝”,其实80%的基金资金也是投向银行存款,只是银行支付给你的利率高于我们普通人自己去银行的存款利率,所以说最后这部分钱还是回到银行那里去。


综上所述,支付宝只能说是填补了银行支付的空白,根本伤不到银行的根基;而且兜兜转转最后主要还是回银行去了,至于说银行怎么揽储,企业及财政的存款就不用说了,储蓄存款的话,银行不用像支付宝这样花大广告几补贴,人们固有形成的观念,就不会使得它缺存款。


鲤行者

你好!对于该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回答:


首先,银行吸收存款比余额宝低吗?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布2017全年报告,那我们先看下2016年的数据报告: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央行的总资产有34.37万亿,而银行体系的总资产却达到了232.25万亿;而截止2017年6月30日,余额宝规模已达到了1. 43 万亿元。


从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两者吸收存款的能力惊人,也能看出被年轻人热捧的余额宝吸收存款总体金额还远远赶不上银行的量级。因此,银行吸收存款不比余额宝低。而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来源就是银行的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如下图所示:

总资产表

总负债表

其次,余额宝为什么会给出这么高的利息?

给大家科普一下,余额宝同天弘基金合作(属“同行存款”),用户的钱流入到余额宝,余额宝转流到天弘基金中,天弘再把钱转到银行。而同行存款利率因为不受政策限制,可以提到4%-5%(还很稳定)。然后天弘基金再和银行合作,把钱转到银行,并商榷利息。其根本原因还是银行不能通过提高存款率来聚拢群众存款,所以通过比较“绕弯”的方式将钱“回收”。


最后,余额宝是否会压倒银行?

余额宝再“有钱”,都得进银行,所以至少在未来4年里,是不可能的。

最最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国有银行主要客户不仅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更多的是各种大小型公司。他们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金额的充足性,仍然会倾向银行交易,这也依然是企业间货币主要流通手段。同时!政策也会更加偏向银行一方,所以大家大可不用担心银行失去主导地位,

毕竟,央行可是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呀!


创业投资家

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想先谈谈大家可知道银行怎么挑选优质客户,首先要查看个人征信报告,其次要看客户的日均存款余额。也就是说要想要在银行获得贷款首先要满足个人征信报告无污点,其次要在贷款银行有银行流水,月收入要达到月还款额的2倍以上。

那请问如果把钱都存余额宝怎么在银行申请贷款呢?也许有人会说可以在蚂蚁借呗贷款啊,不需要提供各种复杂的手续,那你可了解借呗的贷款利率呢?按照最低日利率万分之四,那年化贷款利率就会高达14.6%,相比之下银行贷款利率7%左右是不是更有竞争力呢,如果你是银行的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可以降到6%左右。那借多少呢?我在余额宝也存钱但是不多,毕竟现在有限额,提现还收费,我现在在借呗只有2万的额度,如果是做生意,2万肯定是不够的,即使你额度大,那贷款利率比银行高一倍,你还愿意吗!(没有要攻击蚂蚁借呗的意思,只是实事求是陈述观点)

银行讲究的是二八效应,20%的人对银行的贡献占比80%,银行只要用心维护好这20%的客户,还不至于存款急速下降。现在农商行推出存款送积分,积分兑好礼的活动,农村的中老年人对这一政策很是喜欢,正向促成存款增长。

利率低是国家宏观调控,每家银行都一样,但是又都纷纷出台新政策,定期存款靠档计息,活期存款按日均计息,对于普通储户也算是一大利好。

说了那么多总结下吧:余额宝很好用,我也要感谢马云,但是银行存款还是要存的,一辈子那么久,怎么能确保自己自己不用消费贷款或者经营贷款呢。银行吸收存款自会有银行员工保质保量完成,楼楼不用为此操碎了心。


农金达人

一看就没有一个回答是正确的。本人银行信贷工作二十年,最知道这个情况。

题目说的对,正是大家都不存款了,导致银行经营成本上升很快,银行也没钱了。

我们银行现在内部资金成本已经到了年5%了,知道不,为什么这么高,是因为低成本的钱没有了,便宜的活期存款没有了。

好多人说老百姓理财,还有企业存款啊!……谁告诉你企业不去理财的?银行还有对公理财知道不?

现在银行存款主要是一些特定存款,例如私募基金,规定存款用途,因此不能买理财……例如国企专项资金,不允许理财……还有少量隔夜存款,就是马上就要用的存款。

银行现在吸收存款也拼利率,很多小银行的利率都很高了。对于大额存款,银行可以协商利率,都是花钱买存款。

银行本质也是企业,经营的是货币而已,也要顺应历史潮流,可以预见,银行还是抱着拉普通存款,发放贷款,吃息差的理念,肯定要被淘汰。

注…本人在银行信贷部门工作二十年,炒股二十年。有兴趣加关注… 1,微头条发“脑洞新闻”,快乐生活,快乐人生。 2,发关于情感和成功学内容。


飞刀47号

先放结论:事实上,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现在银行机构的吸储能力确实在一点点下降。

互联网公司拥有线上的巨大流量,并且可以快速、轻松的的触达用户。良好的交互体验、简易快捷的纯线上操作确实极大的分流了年轻客群。余额宝的诞生,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业的里程碑。

从P2P到余额宝到各类理财产品,越来越多的纯线上产品吞噬着新生代的资金盘子。整体而言,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动了资金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进程。渗透的方式,也是常见的从一线城市开始,逐渐向下渗透。

但是,中国不只有北上广深,也不只有年轻人。

广大的三线及以下城市,40岁及以上的群众,大部分人并没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他们往往不知道、不了解也不相信新兴的理财方式,所以对他们而言,存在银行依然是一个常规的理财选择。

另外,像百信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的成立,代表着银行业的突破创新。这些银行没有线下网点,省去了极大的线下成本;它们以普惠金融为己任,拓展存贷业务。

所以银行们虽然逐渐呈现出给互联网公司打工的趋势,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自然也不是一时半会。银行业是进入长期的缓慢衰退还是触底反弹、自我革新,还有待时间的验证。年轻人的存款逐渐进入余额宝们的钱袋子,确实敲响了警钟,但也远没有到达伤筋动骨的地步。

互联网和金融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一刻思考

我先上图,招商银行2017年大数据概况。



大家看看,公司存钱占大头,个人存款约占三分之一。


汤之铭

首先这个问题要分析下银行存款的构成,在我国,银行存款不只是个人存款,还有机构和企业的存款。根据有关规定,每个企业都要在银行开立账户,称为结算户存款,用来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这个占银行存款的大头。

其次,在我国中老年人才是银行存款的主力,这些人群,钱多,可能岁数偏大,且对银行的盲目信任,也没有投资渠道,大部分都存进银行吃利息。

总之,余额宝宝们攻陷银行之路任重道远啊


加油你是最胖的

目前,我国的年轻人并不是存款的主力军,故而年轻人在余额宝的存款,对整体银行业的影响来说并不大了,暂时还动摇不到银行的吸收存款的根基。


一、我国的储蓄规模


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共计165.04万亿元。同期支付宝内的“余额宝”(天弘基金运营),规模也达到了1.43万亿元,不要小看这个数据,已经超过招商银行2016年年末定期及活期的存款规模,所以说余额宝这只基金的规模可以抵得上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揽储规模了。


虽然很厉害,但可以看出相对于全国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来看,余额宝的总体规模所占的比例连1%都还未达到,这也侧面说明了,虽然年轻人都去余额宝,但其实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来说并不大。


许义科

银行赚钱就是靠低利息存款和高利息的贷款来赚钱吗?不可能的,银行的业务有很多种,银行是没啥钱了。但是为什么还要有银行呢?

企业与企业财务对接要不要银行,要不哪里来的公平,银行是不会偏袒任何一方的,只会规章条例越来越健全,起到一个对接中间人的作用,那么这个介错人是免费的吗?

可能只是这一个服务链利润不大了,所以才有银行没法赚钱的错觉而已


贴片JJ

想多了。。国有银行的存款大头真是居民储蓄么??在中国,企业存款才是真正的大头。一家中型企业,一年怎么也都有个几千万在银行流转,大型企业就跟不说了,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央企国企。另外理财产品最终的资金还是得回流到银行,担心银行拿不出钱放贷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央妈还有印钞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