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独拥八把绝世曼生壶,成为曼生壶最丰藏家

说起紫砂壶,一定避不开陈曼生,其“曼生十八式”,只要喜爱品茶的人,都略有耳闻。其实深入了解后就会知道,曼生壶皆是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被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陈曼生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在他喜爱的紫砂陶上,为此开创了紫砂的一道新风尚。

一是设计创新了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是以紫砂壶为纸,以竹刀为笔,将文人墨客的字画书于壶上,带来了文人壶这一新颖概念。

这种富于文人艺术的紫砂壶,以“曼生壶”知名于世,尤为后世喜爱。

他,独拥八把绝世曼生壶,成为曼生壶最丰藏家

毛国强【 曼生十八式 】编号:44268

唐云与曼生壶的故事

陈曼生制壶,把普通生活器具变成了艺术珍品;而唐云藏壶,在使用中把艺术品带回到日常生活。

唐云为我国著名画家,也是一位收藏家。生于西湖边,嗜龙井茶的他,爱好宜兴紫砂壶。生前有紫砂老壶、名壶数十把,其中仅曼生壶就八把,故有斋号称“八壶精舍”。

唐云

唐云先生过世后,其家人遵照唐云遗愿,将这八把曼生壶捐赠给唐云的故乡杭州,现藏于西子湖畔的唐云艺术馆。

唐云其子唐逸览曾在这八把壶拓片上再创作,自然有了“曼生壶中插新花,千秋大业一壶茶”。

唐逸览绘 唐云收藏曼生壶拓片创作

世人得一把曼生壶已属三生有幸,唐云如何有幸奇迹般连获八壶?

这八把紫砂壶古态雅致,各具风采,分别为合欢壶朱泥、合欢壶紫泥、扁壶、井栏壶、笠荫壶、匏壶、瓢壶、提梁壶,其来源各不相同,每一把壶皆有一段故事。

唐云收藏曼生壶铭文

在唐云艺术馆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曼生遗韵》一书中,徐秀棠、汪寅仙、潘持平、高振宇四位紫砂名家对八把曼生壶从泥料、壶型到书法、篆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高度赞誉了曼生壶所承载的文人意趣。

合欢壶丨朱泥

行书铭文:「八饼头纲,为鸾为凰,得雌者昌。曼生铭。」

此壶乃是唐云先生于古玩市场寻得。

原为胡佐庆收藏,时价二百五十元。

唐云当时身上钱未够,店家见其爱壶,直接让他先将壶拿去,第二天唐云立马将钱送至店家。

合欢壶丨紫泥

铭行书铭文:「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曼生铭。」

此壶为唐云先生最早收藏的曼生壶。

当时是听说一位阮性山先生出让,开价四两黄金。

唐云先生当时虽生活漂泊不定,仍是多方筹措,凑足四两黄金买了下来。

扁壶

行书铭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壶名。」

这把扁壶原是上海大收藏家宣古愚的藏品。

宣古愚当时家境衰落要变卖收藏换银,又担心流传失序,便亲自把壶装在锦盒之内,送到唐云先生家中。

井栏壶

他,独拥八把绝世曼生壶,成为曼生壶最丰藏家

隶书铭文:「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曼生铭。」

此壶是八十年代后,唐云于上海的一家文物商店所够得,所幸未有流落海外。

其价钱极为便宜,当时唐云心中十分惋惜:像这样好的壶,居然不标高价,中国的文物也太不值钱了,这是因为不懂,还是不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

笠阴壶

他,独拥八把绝世曼生壶,成为曼生壶最丰藏家

行书铭文:「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曼生铭。」

此壶为亚明先生所有,早先被其用来盛装酱油。

后唐云先生告知其原为曼生壶,希望好好保管,最后亚明将此壶赠与唐云。

匏壶

他,独拥八把绝世曼生壶,成为曼生壶最丰藏家

行书铭文:「饮之吉,匏瓜无匹。曼生铭。」

此壶乃是唐云好友,山水画家胡若思所买时胡若思至苏州,在旧货商店看到这把壶,就自作主张地给唐云买了回来。

唐云先生一看,原来是一把匏壶,是曼生壶中不多见的一种造型,欣喜不胜。

瓢壶

他,独拥八把绝世曼生壶,成为曼生壶最丰藏家

行书铭文曰:「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壶詺。」

此壶是唐云先生于什刹海古玩市场所得。

唐云认出此为曼生壶后立即准备购下此壶,时价二十元,唐云钱不够,与周怀民商借十元才买下。

提梁

他,独拥八把绝世曼生壶,成为曼生壶最丰藏家

行书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铭。」

此壶亦是唐云先生于什刹海古玩市场所得。

当时他是为了陪同其友魏仰之而去,没想到魏仰之未有所获,反倒是唐云先生淘得此壶。

想来现在曼生壶收藏如此之丰者,应该绝无仅有了吧。

在现代人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给爱茶的人一把满载着传统文化密码的好壶,或独酌自赏,或与二三好友共饮,偷得那半日之闲,一定惬意自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