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被導彈瞄準後的警報是什麼原理?

Hiladc

雷達鎖定飛機後,導彈經過預熱都可以發射,這時,機載告警設備會發出越來越急促的報警聲,提示導彈在逼近,如果是雷達制導導彈,不管是半主動雷達制導還是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雷達開啟後,也有雷達波照射過來,戰機告警設備也會識別出來,戰機飛行員立刻就會做出拋灑反雷達箔條幹擾彈進行干擾,同時進行大過載機動,躲避導彈的攻擊。

這張圖就是我軍殲-16戰機掛載的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這應該就是主動雷達制導頭,這種先進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範圍很廣,射程也很遠,一般被這種導彈盯上,敵機是凶多吉少。

而PL-10E就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紅外製導空空格鬥導彈,這種導彈靠盯著敵方戰機的尾噴口強紅外輻射進行攻擊,當然作為先進導彈,它也有迎頭攻擊能力,被紅外製導導彈盯上後,戰機也會發出導彈逼近的告警聲,紅外製導導彈是被動攻擊型,它的制導頭不發出雷達波探測目標,而是被攻擊戰機本身的紅外特徵被其捕獲,所以,被其追擊的戰機飛行員會發射紅外誘餌彈,也被稱作紅外干擾彈進行干擾,對抗,但先進的紅外製導導彈現在能識別誘餌和真目標,要干擾特別不容易。

告警裝備就是這麼個原理,雖然很多戰機最終還是難逃一劫,但這東西還是有作用的,起碼不會被導彈盯上了還渾然不知,能不能躲過就看飛行員的技術和戰機性能加上運氣了。(NT)


聯合防務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首先明確一點,這裡指的被瞄準是指的被火控雷達瞄準。火控雷達是戰機武器系統裡最重要的部分,他的功能在於導彈輸入攻擊諸元,並用雷達信號引導導彈飛行。火控雷達為了達到目的,就要發射一種指向性特別強烈的高能雷達波,注意是高能,並且波長是在一範圍裡面的。因此他們就可以安裝雷達接受裝置,一旦接收到高能雷達波,就會報警。

鎖定後,飛機會被持續的照射,或者說對方的雷達波束始終咬住你的飛機,才能給導彈一個可靠的引導。這裡還分為靜止照射和高頻照射,這裡就不多說了。這樣雷達警告裝置就會判定自己已經被敵人跟蹤,並持續報警。這也就是為啥飛行員在被鎖定後會一直做動作的原因。


每日點兵

主要原理為紅外線成像原理和雷達波分辨原理。下面和大家聊聊飛機被鎖定的兩種報警模式。

一、導彈告警器。

實際上,飛機不一定是被導彈瞄準了才報警的,而是根據是否有導彈逼近飛機或者被敵方雷達鎖定,就會進行報警。導彈告警器就是利用紅外成像的原理,搜索飛機周圍的紅外線,判斷紅外線的移動軌跡,確定是否有導彈逼近飛機,從而實施報警的。

戰機機身外側安裝了紅外線感應器,用來探測紅外,供系統分析報警。俄羅斯的蘇-35就用6個遍佈機身的紅外傳感器,能發現10公里外肩扛式便攜對空導彈的發射,30公里外空空導彈的發射以及50公里外大型地空導彈的發射。



二、雷達鎖定告警器。

戰機的機載雷達有著不同的工作模式,對應雷達的頻率和能量也不同。主要分為:掃描測距模式、目標跟蹤模式、邊掃描邊跟蹤模式、近距離空戰模式。雷達一旦鎖定一個目標,為了不讓目標丟失,就會將所有的能量照射到飛機上進行追蹤。雷達告警器根據頻率和波段,發現一段時間沒擺脫不了對方雷達波的照射,就會報警。


空戰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知己知彼智慧的鬥爭。


小彈殼001

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飛機被敵方雷達掃描直至鎖定的發出的警報。雷達的工作原理簡單的就是發射雷達波碰到障礙物之後返回……現代飛機機身一般都裝備有數個不同方位的雷達告警裝置,更多的是在機腹,側面,機身後部等機載雷達的盲區。因為機頭方向飛機自身安裝有雷達系統,所以大部分不會在機頭方向安裝雷達告警裝置!
雷達告警裝置可以很籠統的理解成雷達波接收器!就是當敵機的雷達波掃描到機身的時候,哪個部位的雷達告警裝置就會接收到信息,並且發出警報。這樣你就能知道自己大概被哪個位置的雷達鎖定了(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是無法精確鎖定雷達位置的),這也是隱身戰機為什麼喜歡雷達靜默,接收到敵機雷達信號以後,在按大概的方位搜尋敵機,並且擊落。



因為如果隱身戰機開啟雷達,敵機的告警系統會提示隱身戰機大概的方位,這樣容易失去了隱身戰機的優勢。而且一般導彈在發射的前期都是需要雷達掃描(無論是敵機,還是地面雷達都是),探測到目標,然後鎖定目標 (鎖定目標就是火控雷達持續照射,機身雷達告警裝置會按接收的雷達波頻率發出相應頻率的警號聲,如果雷達是一掃而過的發出的警報聲相應不會是緊急情況,如果飛機雷達告警裝置持續接收雷達信號,那就是被火控雷達鎖定了) 然後導彈發射,飛行至導彈自導距離,導彈自導頭雷達開啟,鎖定飛機並且追擊。如果敵機使用紅外觀瞄設備鎖定飛機,雷達告警系統這時候是不發揮作用的。但是如果發射的導彈屬於雷達制導導彈(一般中遠程空空導彈,地空導彈,艦空導彈都是雷達制導),導彈自導頭還是會激活雷達告警裝置……
唯一例外的一種是屬於近程空空格鬥導彈,這種導彈大部分屬於紅外製導,鎖定飛機的紅外信號,也就是發動機位置。這種導彈雷達告警裝置是無法發揮作用的。不過這時候兩機距離太近了,敵機雷達早已經鎖定你了,你回頭就能看見敵機了……


阿飛和他的刀

分情況。

如果是被雷達制導導彈鎖定,那麼就是機載電子系統發出的警報,也可能是AWR(機載告警雷達)發出的,也可能是RWR。(雷達預警接收器)

雖然這兩者名字不同,不過功能區別不大,飛機能夠探查到自己被雷達制導導彈鎖定的原因很簡單。

雷達通過發射雷達波,並接收回波為目標定位,既然如此,只要能探查到自己被雷達波照射,那麼就能夠知道敵人發射了導彈。在雷達搜索掃描時,雷達波不會持續照射一個方向,那麼被搜索的飛機接收到的雷達波較少,掃描頻率低。而在雷達鎖定掃描時,因為要持續獲取目標飛機的位置,此時被搜索飛機接收到的雷達波較多,掃描頻率高。

而雷達告警器實際上就是一個接收到雷達波就發出警報的玩意,飛行員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警報等級,比如被低頻掃描就間隔警報,被高頻掃描就持續警報,這樣就能夠得知自己是否被敵機鎖定。

雷達告警器很早就有了,最早出現於二戰,所以這種設備一直被廣泛裝備於各種軍用飛機。

而如果被紅外製導導彈鎖定,那麼就是紫外線告警系統發出的警報。

紫外線告警系統問世的時間要短的多,第一部實用化的紫外線告警系統是美國海航的AAR-7。通過傳感器探測導彈尾煙的紫外輻射感知周圍是否有導彈接近。

不過雖然電影中導彈鎖定後就立即警報,但是現實中不會這樣。現實中戰鬥機乃至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導引頭也只在末端開始高頻掃描目標飛機,在導彈飛行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只需要低頻掃描以較低的速度刷新目標飛機的位置就可以了,所以實際的情況是,導彈接近到一定距離後雷達告警器才發出警報。


貞觀防務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飛機被導彈瞄準後確切的說是被火控雷達鎖定,火控雷達是戰鬥機武器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給導彈輸入攻擊諸元,並用雷達信號引導導彈飛行。


當飛機被雷達掃描時,照到飛機上的雷達波能量較少,而且是來回掃描的。飛機上的雷達警告系統,接收到飛機表面的雷達警告天線接收到的雷達波,會提示飛行員在某個方向有雷達的掃描。

當飛機被雷達鎖定時,鎖定需要雷達集中能量照射飛機,飛機的警告天線會接收到連續強烈的雷達波照射。
這個時候飛機的雷達告警裝置就會發出報警,提示飛行員飛機被鎖定。另外,紅外鎖定是完全被動的原理,被鎖定的飛機沒有辦法得知自己被鎖定。現在先進的三代半,四代機,有全向紅外接收警告。告訴飛行員有高速接近的物體,這就可能是導彈。以上僅個人的知識儲備,來跟大家分享,如有不同觀點或者補充,在此多謝指點,謝謝大家。


軍武雜談V

戰爭電影或電視片中經常出飛機被導彈鎖定追蹤後,飛機自然顯現出預警信號。這種自動警報感覺很酷、很智能、很適用。這倒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導彈的制導方式主要有:主動式制導導彈和被動式制導導彈。主動式制導導彈發射後,導彈上自配的雷達會發出電磁波,導彈自導系統會根據反射回來的電磁波鎖定追蹤目標,象蝙蝠捕捉獵物一樣。被動式制導導彈是由指揮中心將信息傳輸給導彈,然後導彈根據指令追蹤並擊毀目標。



其次,戰鬥機上配有雷達預警接收器和紅外線感應器,這是一套被動接收雷達波和感應系統,當導彈靠近,接收系統就能收索和感應到信號,同時傳送信號,發出警告。但這種接收系統是有範圍的,只有在範圍內才能探到信號。所以並不是導彈一發射就能發出警告,就像倒車影像一樣,倒車時,車與物之間的距離在探測範圍內才會報警提示。


以上個人觀點,望留言指教。


向著陽光奔跑150

我來回答,此問題特指被導彈瞄準後的警報原理。

首先,打飛機的導彈,即防空導彈主要採用兩個制導技術,一是雷達尋的的,主動導引頭或被動導引頭。二是紅外尋的。

1,針對雷達尋的導彈,現在飛機上普通安裝有雷達波接受裝置(RWR),對於被動雷動引導頭的導彈,會需要載機先行鎖定目標、發射後並持續引導導彈,這個掃描、鎖定並持續引導的過程,目標機的告警天線會告警,並且提示釋放鋁箔條幹擾彈。對於主動雷達引導頭的導彈,就是通常所說的發射後不管,只需載機發射前識別目標即可,投射後,導彈自主鎖定目標並持續修正,這個過程中目標機就會告警,同上。

2.針對紅外尋的導彈,目前的戰機也都會有威脅探測的光電/紅外系統。它的原理如同紅外引導頭,全向或定向範圍得探測導彈的紅外特徵,來進行告警,同時提示釋放曳光彈來進行干擾。


索隱軍事政經

防空導彈中的地空導彈,一般都是雷達制導,就會用到雷達波。雷達波有基本固定的頻帶,在掃描模式轉到跟蹤模式時,飛機被波束掃到(飛機也能自己檢測到掃到自己的波束的頻率,強度)的次數越來越多,報警器一般不會立即叫,但會亮燈,或者在hud上顯示被掃描,追蹤。當地面雷達鎖定飛機時(已經可以發射導彈了),飛機就會知道(被固定頻率,大強度的雷達波束籠罩著),這時會有Sam等亮起,同時有警告聲。當然,一般報警器系統有自己的數據庫,可以在檢索了波束特徵值後,還能提示飛行員,是什麼型號的地空導彈在向你飛來,這類信息一般在hud裡顯示。


Firebird

戰鬥機一般裝備飛機自衛電子對抗設備,通常由告警設備和電子干擾設備組成。

按照告警設備原理的不同,可分為雷達、 紅外和激光告警設備。

(1)雷達告警設備可對各種雷達信號進行接收、分析、識別和告警。採用信號處理機時,能以字符形式顯示出威脅源的類型、方位、距離和工作狀態。

(2)紅外告警設備可利用紅外探測器檢測來襲導彈發動機噴焰的紅外輻射,發出“已被導彈追擊”的警告,但易受其他熱源的影響而發出虛警。由紅外探測器和多普勒雷達組成的雙模警戒接收機,只有當兩者一致表明飛機面臨導彈攻擊的威脅時,才發出告警信號,因而可避免或減少虛警的出現。

(3)激光告警設備,靠截獲敵方激光制導系統的激光束進行告警。

光有告警設備是遠遠不夠的,只是讓駕駛員知道“有導彈來襲“,除了駕駛員採取緊急躲避機制外,接下來電子干擾設備就該上場了,目的是欺騙敵方導彈。

電子干擾設備干擾包括有源(積極)電子干擾和無源(消極)電子干擾。常用的有源電子干擾設備有噪聲干擾機、回答式欺騙干擾機、引信干擾機、紅外干擾機和紅外誘餌等。

1、噪聲干擾機發射被噪聲調製的射頻信號,壓制敵方雷達接收的目標回波,具有多種干擾功能,得到廣泛應用。

2、回答式欺騙干擾機轉發某種形式的電磁信號,干擾敵方火控雷達的跟蹤系統,破壞其對飛機的跟蹤。

現代的多功能干擾機常採用噪聲、欺騙組合模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干擾效果。

3、引信干擾機用來干擾炮彈和導彈的近炸引信,使之提前爆炸。

4、紅外干擾機用來干擾紅外製導導彈的導引頭。紅外誘餌用來對紅外製導導彈實施欺騙性干擾,使紅外導彈偏離目標。

常用的無源電子干擾設備包括箔條投放器、箔條和雷達誘餌。投放器通過引爆或藉助氣動機構將一定長度(雷達的半波長)的金屬箔條或塗敷金屬的玻璃纖維拋撒到載機的側後方,形成箔條雲團,掩護載機,誘騙敵方雷達跟蹤假目標。有的還用火箭將箔條或雷達誘餌發射到載機的前方,以提高其干擾效果。新型投放器既能投放箔條,又能發射紅外誘餌,有的還能兼作投擲式雷達誘餌的發射裝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