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醋能軟化血管,那麼山西人愛喝醋,他們的心腦血管發病率低於全國嗎?

懷念南方的小雨

山西人心腦血管發病率是否低於全國不清楚,但醋能軟化血管的說法肯定是錯的。喝醋能軟化血管的說法可能來自以前風靡大江南北的喝醋蛋養生法。記得當年很多人把雞蛋清洗乾淨後放入米醋中浸泡一段時間,雞蛋殼就會“神奇”的變軟,然後用筷子把雞蛋連殼絞碎,成為醋蛋液。當時大家瘋傳喝醋蛋液有軟化血管、降血壓等作用,很多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每天都喝一小杯這種醋蛋液治病養生。說喝醋能軟化血管的人看到硬硬的雞蛋殼都能被醋泡軟,由此推理喝醋也能把硬化的血管泡軟。

血管不是雞蛋殼,血管硬化後是不能變軟的。大家俗稱的血管硬化在醫學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中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進入血管壁內,在血管內壁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後,巨噬細胞將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吞噬形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在血管內皮內不斷增多融合,構成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質核心。總之導致血管硬化的脂質斑塊不是在血管壁上,而是在血管壁裡層。即使把血管直接泡到醋裡也無法把血管內壁裡的脂質斑塊消除掉,達到軟化血管的理想化目標。更何況人體調節血液、淋巴等各器官的酸鹼度有自身的高效緩衝系統調節到中性,喝醋並不會導致血液或身體某個部位變酸,喝醋更不會有軟化血管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首要因素,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首先就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攝入量。例如肥胖者要減重;飲食要儘可能減少飽和脂肪攝入量,優先選擇深海魚、植物油、高純度魚油等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天多攝入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燕麥、大麥等全穀物、海帶等海藻類、柑橘類、魔芋製品,每天攝入10—25克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利於控制血脂。


營養百事通

感謝您的提問~


題主的問題其實分為兩個部分,先是醋能軟化血管是前提,後才是喝醋多的山西人的心血管病發病率是否處於全國較低水平。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必須先看好假設的前提~


除了宣傳的美容護膚、消除疲勞、消除脂肪等功效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因為含有醋的成分,還能起到軟化血管的作用。


現代社會,心血管病的發病率逐步上升,一提到軟化血管的話題,總能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那麼喝醋到底能不能軟化血管呢?


所謂的醋能軟化血管,即是因為很多人認為醋能溶化鈣質,而恰恰動脈血管粥樣硬化中也是鈣化的問題,人們就認為醋能溶解血管硬化中的鈣質,從而緩解血管硬化的情況,達到“軟化血管“的作用。


其實,這是跟實際情況有一定出入的。


第一,醋喝進去後並不是直接進入血管,而是直接進入胃部,胃酸比醋的酸性更大。

第二,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循環系統,各個器官、組織都在正常的酸鹼值範圍內,血液的酸鹼值並不是喝點醋就能調節的,更不能隨意變化以免影響其他器官、組織。
第三,血管硬化是複雜多樣成因導致的,粥樣斑塊的部位血管彈性降低。實際上僅僅去除硬化斑塊是不夠的,還需要恢復血管彈性,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軟化血管。

最後,現代醫學講究的是實驗科學證明,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實驗數據支持“醋能軟化血管”的結論。


這麼看的話,倚靠醋來軟化血管是基本沒用的啦


謠言止於智者~請大家都擦亮眼睛~



最後的最後,僅僅憑山西人愛喝醋的這個特點並不能得出山西人的心血管病發病率一定會低於全國水平的結論~(已修改病句,謝謝提醒!)


【感謝您的閱讀,如有幫助請點贊關注並在下方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高血壓管家

“醋能軟化血管”一說從何而來?

喝醋可以軟化血管的說法依據,主要是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像骨頭、魚刺等放到醋裡都會被溶解,醋可以讓血液呈酸性,溶解掉血管中堆積的鈣和脂肪,從而讓血管恢復暢通。

闢謠!醋沒那麼神奇

這個謠言其實存在許多漏洞,讓我們一個個破解。

1. 動脈硬化斑塊不都是鈣

國家衛計委員會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解釋,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40歲左右的人中60%都會出現斑塊,但是動脈硬化斑塊主要成分並不是鈣,如果斑塊鈣化以後倒是不危險了,這就成了硬斑塊。

2. 醋無法改變血液酸鹼度

魚骨頭放在醋裡會變軟,是因為醋可以把骨頭中的鈣給溶解出來。

但是喝進去的醋就不一樣了,人的血液有很強大的穩定系統,從而使身體維持酸鹼度平衡,因此,無論是你喝了多少醋,代謝後都變成二氧化碳和水,體內的酸鹼度不可能因此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喝醋起不到軟化血管的作用。

醋喝多了小心身體扛不住

尤其是在有胃潰瘍的情況下,如果空腹喝醋,醋酸對這個潰瘍會進行腐蝕,引起急劇疼痛。

也就是說,過量食用醋不僅不能治病,甚至還會對胃部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醫生建議,成人每天喝醋最好不要超過20毫升,而且一定不能空腹喝。

軟化血管,這些方法才靠譜

1. 合理飲食

少吃一些高膽固醇的食物比如動物內臟、肥肉等,多吃一些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飲食以植物油為主,少吃動物油。

多吃一些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等。

2. 適量運動

堅持運動,控制體重,每週可運動4~6次,每次堅持30分鐘以上。

如果已經出現動脈斑塊,要遵醫囑使用降脂、抗血小板等藥物,幫助穩定斑塊,防止斑塊脫離。

4. 定期體檢


39健康網

而事實上,軟化血管是需要做到的是儘量阻止動脈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型斑塊的發生。

動脈硬化是和年齡相關的一個自然進程,但是一些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肥胖等能加速這個進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儘量杜絕或者減少這些發病因素。另外,正因為這些一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血管內形成粥樣硬化性斑塊,導致管腔狹窄,最終引起器官缺血的一些臨床症狀,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腦供血不足等等。

預防相關疾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應該改善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方面。

飲食大體原則為低鹽飲食,首先鹽量應該控制在每天小於6克。經常使用富鉀飲食能夠幫助降低血壓,降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這類食品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每天建議食用蔬菜500克數和水果250克。

總而言之,請不要輕易相信一些食療和飲食的偏方,比如說經常喝醋等。


惠大夫在江湖

前提就錯了。醋能軟化血管是謠傳。

人們的生活經驗,醋連骨頭都能軟化,所以會臆想血管內的硬化灶也能被醋軟化,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醋進入血管早已不再是醋。

醋在體外能軟化骨頭是因為醋酸和鈣發生了化學反應。可是醋被攝入體內以後,經過消化道那麼多關卡,最後再吸收進入血液,早就已經被分解了。

醋酸要是能在血液裡流動,那是怎樣酸爽的場景!

事實上,胃裡面分泌的胃酸比醋酸強大得多,但是進入到腸道以後也都會被中和掉。正常人血液裡面的PH值會自動調節,始終保持在一個很穩定的範圍內。就算你喝再多酸,也改變不了的。

動脈硬化靠酸性的物質也軟化不了。

從另外一方面講,血管硬化主要也不是鈣化,而是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脂類在血管內皮下沉積,這樣慢慢使血管失去了彈性。

所以即使有酸性的物質,對脂質的沉積也是沒有作用的,更何況斑塊發生在血管內皮之下,根本就無法直接接觸。

山西人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我這裡沒有數據,不好亂說。但是肯定跟醋沒有啥關係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ZKpub

飲食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是很重要。但是心血管的發病原因和氣候,環境也有一定的關係。就目前來說,山西心血管發病率不算高,當然也沒有低於全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期刊》上曾經發表一項報告,統計了20個省市在2009~2012年間的食鹽及鈉攝入量, 心血管高危區域有以下這幾個地方:山東以鹹菜為主,汙染重, 河南高鹽飲食, 湖南 辣,姜鹽茶,熬夜。湖北愛吃醃肉,廣東人愛吃鹹魚。其實高危地區的人多是以氯化鈉攝入過量導致的。而以下幾個地方則屬於低危區:海南,空氣好,飲食清淡,青海空氣好,飲食好,有飲茶習慣。再有就是寧夏,西藏等都是低危區。


實際上醋軟化血管這個說法也並不科學,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 健康教育專家 洪昭光:“魚骨頭放在醋裡那肯定變軟,因為醋可以把骨頭鈣給溶解出來。喝的醋就不一樣了,血液裡有很強大的穩定系統,酸的進來它有鹼性給它中和,鹼的進來它有酸的給它中和,所以你喝多少醋進去經過代謝到血液裡,它pH值酸鹼度不會有變化。”


山裡印象

醋能軟化血管都是傳說,人飲用食醋後,需經腸胃吸收後才解轉換到血液裡面。到達血液裡面的食醋基本上很少,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不足以達到能清除血管壁上的粥樣硬化物。如果能達到軟化血管的程度,不知一天要飲用多少食醋?飲用少了吧?達不到軟化血管的效果。飲用多了吧?腸胃又受不了。因此,靠食用醋來軟化血管,只是我自已一廂情願而也。


靈霄雲羅先雲

醋是否能軟化血管,我看不太可能,因在胃裡消化之後就不是醋了,但醋對腳墊是有效的,每天用熱水加鹽,加九度米醋,水要少點,放一小碗醋,泡半小時,有腳墊的,用小刀慢慢的削,一次不要削的太薄了,要多次泡腳,慢慢的腳墊就好了。


輕舞飛揚1486921

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醋能軟化血管是因為醋呈酸性,能溶化血液裡的鈣與脂肪,而動脈粥樣硬化就是鈣化的問題。但其實,動脈硬化與脂肪有關,和鈣倒沒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健康教育專家 洪昭光有提出過:人體的血液有很強大的穩定系統,酸的進來有鹼性中和,鹼的進來有酸性中和,所以喝進去的醋經過新陳代謝,最後到血液裡,它的pH值都不會有變化。而且大量攝入醋,會對我們的胃黏膜造成傷害,要適量攝入。所以不存在喝醋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哈。


愛尚星勢力

心腦血管疾病受很多方面影響,例如飲食均衡,生活健康,運動健身,工作環境等等。而從全國心腦血管疾病分佈圖來看,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是死亡率最高的省份,西藏海南青海和寧夏死亡率最低。
但醋對人體也有利弊,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

所以醋和心腦血管沒有太大關係,只是有保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