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中国传统古村落——临县前青塘村

吕梁山上鱼米乡 不信你来前青塘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魅力前青塘 风景美如画

“吕梁山上鱼米乡,不信你来前青塘;要问青塘啥最好,芦苇海眼粽飘香。”“青青芦苇荡,深深海眼亮,悠悠粽飘香,家家奔小康!”这是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在自己驻村扶贫包联村前青塘村调研时欣然题写的两首传遍吕梁大地的打油诗。

“南有苏杭、北有青塘。”前青塘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是一块正在书写打造文化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奋力脱贫攻坚辉煌诗篇的热土。5月的临县前青塘村,到处生机勃发,满目苍翠、空气清新,游人如织,乐享满钵粽香。笔者慕名走进前青塘村采访,耳闻目睹这里正在悄然发生的新变化,令人感慨万千。

前青塘村依山傍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位于临县城以南8公里,安业乡秋河西岸,村中有“海眼”,水量充足,涵养了成片的苇子特产,百亩鱼塘,使青塘闻名百里湫川,全县多年来流传着“好吃不过冰糖、好住不过青塘”的美谈。前青塘村现有耕地面积1900亩,其中水浇地880亩,苇田400余亩。现有人口794户2503人,劳动力916个,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500人左右,在村内从事运输业人员60人左右。由于诸多原因,多年来前青塘村“抱着金饭碗,穷得讨饭吃”,2016年贫因户226户551人。根据实际,村党支部、村委会确定了“党建引领,文化带动,发展旅游,精准脱贫,共步小康”的脱贫思路,制订了《精准脱贫计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粽子加工、苇子工艺品编织、水稻种植、鱼塘垂钓、特色民居旅游、农家乐等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确保2018实现彻底脱贫摘帽的目标。

近年来,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前青塘村的旅游开发和脱贫工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予以扶持,前青塘村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15年以来,连续3年举办了“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全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现场推进会在前青塘召开:2016年12月,青塘“蜜浸大枣棕”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7年正月成功举办了前青塘、后青塘、青塘沟、东岭上四村千户“精准脱贫、共步小康”秧歌大拜年迎新春活动。特别是前青村依靠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明清建筑、优质的农副产品、和谐的宗教文化及难忘的革命历史,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美丽宜居乡村”。如今,全村上下人心思进,脱贫工作信心百倍,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受到了上级部门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赞许。2017年农历正月初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前青塘村打造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奋力脱贫的典型事迹。

南有苏杭北有青塘 美丽青塘笑迎小康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包粽子比赛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400400亩芦苇种植基地亩芦苇种植基地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在青塘食品有限公司和员工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在青塘食品有限公司和员工研究粽子产业发展研究粽子产业发展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百亩鱼塘亮丽风景百亩鱼塘亮丽风景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青塘粽叶香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民俗文化节

“城南八里,湫河西边。池塘天生,碧水盎然。青草绿树,地涌甘泉。苇苗离离,粽席特产,人杰地灵,绿水青山……”这是临县县志记载前青塘村所描述的几句话。位于临县湫水河中游的前青塘村,是被住建部等7部局命名的“中国传统村落”,整个村落依山面水,属临县地势最为开阔平坦的地段,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苇子根植面积400余亩,历史上就是晋西黄土高原的小江南和鱼米之乡。特别是村内古老的明清建筑具有规模宏大、气势豪放的文化特色,每年端午节的青塘粽子香飘天下,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品尝购买。正是基于这些极具魅力的优势,近年来,市、县、乡大力扶持前青塘村筹集近千万元资金,先后实施了红色旅游开发、果林采摘、芦苇林建设等一系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并举的20多项建设项目,特别是大力开发芦苇产业,引进河北白洋淀的芦苇系列工艺品技术,组织村民赴河北白洋淀进行考察,并对村民进行芦苇系列工艺品技术培训。先后组织举办了三届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吸引了海内外数万名游客来到前青塘村采风观光,大大提高了前青塘村在外的知名度。同时,由村里的青年创业典型张新勤牵头,投资4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山西临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吸收村里100多名贫困人口,开发、加工上百万个青塘粽子,远销太原、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城市,初步探索出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经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做大特色粽子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据统计,如今,全村粽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增收520万元。

“现在的前青塘村,粽子香飘天下,再不是旧模样,人心齐了,村风村貌变了,在外的知名度大了……”说起前青塘村的变化,村里74岁的退休老干部王再生逢人就夸个没完。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信心十足地说:“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依托资源优势,特别要做大粽子优势产业,带动全村脱贫奔小康,在不远的将来,把前青塘村打造成为吕梁山上一流的文化旅游美丽乡村!”

撸起袖子加油干魅力 青塘谱新篇

“青塘的粽子真香,有家乡的味道!”2017年5月29日,多年定居美国年近七旬的临县籍高贵喜老人专程回到临县,买了10箱200个真空包装的青塘粽子,带回美国让家人亲戚朋友分享。每年端午节将至,走进临县青塘村,一股香浓的粽子味就会扑面而来。村里村外到处可以看见人们采摘粽叶、包粽子、卖粽子忙碌的身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领导情洒前青塘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全村干部群众奋力脱贫、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和斗志。村党支部一班人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得失,日夜为村里发展的事操劳。为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村支部书记张新文自己首先带头东借西凑低垫了20多万元资金不说,一年四季每天起早搭黑奔走在村里的项目建设工地。

人心齐泰山移,短短三四年工夫,前青塘村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在各级部门和孝义市、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帮扶下,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已实施和正在实施30多项开发建设保护工程,修缮恢复了120多处明清古建、元代奉天寺和欧式天主教堂。启动建设红色纪念馆、民俗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800亩果林采摘园,建成占地10余亩的文化广场,硬化了上山的7公里田间主通道。大力开发芦苇产业,引进河北白洋淀的苇系列工艺品技术,组织村民赴河北白洋淀进行考察,并对村民进行芦苇系列工艺品技术培训,同时,改造了200户村民居住的危房,新筑河坝250米,清理维修了1500米灌溉农田水渠,结束了该村过去一遇洪水就淹没房屋农田的历史。新建打通了宽10米、长5公里的一条村外旅游循环公路,同时,完成了通道绿化工程。打造晋西鱼米之乡,村里的10多名党员带头组织村民入股,启动了水上乐园、露天游泳塘、小型动物园、农家乐饭店、恢复水稻种植等旅游服务业项目。今年,又紧锣密鼓铺开建设仿古大舞台、30亩绿色蔬菜大棚、扩建百亩鱼塘、2000米田间小渠等文化旅游富民工程。提高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村内安装有数百盏太阳能路灯,彻底解决了村民夜晚出行不便的问题。新建硬化了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村民们搭建起文化活动的理想平台;建成了红白理事厅、磨坊、洗浴、理发室等服务功能齐全的便民设施。特别是帮助由村里的青年创业典型张新勤牵头,投资4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山西临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吸收村里30多户贫困户,每年专注开发、加工的上百万个青塘村粽子,远销太原、北京、上海全国20多个省市。

如今,前青塘村以“古村落活化之路与发展模式”为主题,保护与发展并举,打造中国特色古村落旅游胜地,被国家建设部7部委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全省“乡村记忆工程”现场会在前青塘村召开。目前,还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美丽宜居乡村”。我们相信,前青塘村将会建设成为誉满三晋大地的历史名村和游览胜地。

链接:

青塘新“三大宝”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吕梁:临县前青塘村六大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