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了幾年的菩薩,見面了卻不認識,再開悟後反而要趕走菩薩

老陽按:這則公案,要看就看完,不然容易落因果,這就是禪宗上著名的文喜見文殊菩薩的故事,歡迎大家參悟。

  我們人體前面都很好,樣樣都很周到,有眼睛有鼻子,呼吸的吃飯的都擺在前面,後面什麼都沒有。實際上後面屬陽,前面屬陰。人體很奇怪,所以修道都要懂,更要懂中國的古代科學、物理學。古代的科學也自成一個系統,叫做博物,現在有些學校還有一科叫博物。七八十年以前翻譯物理學叫做格致之學,是出自大學“物格而後知致”,日本、中國都是這樣翻譯,現在乾脆就叫物理。

拜了幾年的菩薩,見面了卻不認識,再開悟後反而要趕走菩薩

  古代這些道理,譬如說女性懷孕了,老太太們一看,哎呀!生男孩子居多!懷男孩子肚子尖的,懷女孩子肚子圓的,因為嬰兒在孃胎裡頭“陽僕陰仰”。男嬰是面對著娘,背脊骨朝向肚子外面,女孩子相反。投水而死的男女也不同,男性的屍體浮起來是趴著的,女性的屍體浮起來是仰著的,所以一陰一陽不同。為什麼講這些呢?“男僕女仰”是呆定的,都同修道有關係。

  道家講身體有前三關、後三關,前三關是從上到下,眉毛中間的印堂,兩乳房中間的膻中,肚臍下面的下丹田,這樣是前三關。後三關呢?背上尾閭是一關,還有兩關是夾脊和玉枕。從肛門這裡上來,這個骨結像算盤子一樣,一個一個的,第七個骨節的上面的地方,關係到腰痠背痛等問題,尤其是女性。

  說到這裡我們順便岔進來一個禪宗公案。唐代有個文喜禪師,他三步一拜,拜上山西的五臺山,要去見文殊菩薩。中國的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安徽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過去大陸上有些人宗教情結很強,有些鄉下人用一個鐵條,從臉頰這裡穿過去用嘴咬住,兩邊掛兩個香爐三步一拜,拜上山來,結果把鐵條抽了不會留疤,這個是菩薩靈驗!不過我曉得他還是要用藥的。有些女的手上穿一個洞,掛個繩子吊個香爐,就唸起佛來,好多天把香爐掛著,睡覺也那麼掛著。人類那個宗教的力量,那個熱情很奇怪的。

拜了幾年的菩薩,見面了卻不認識,再開悟後反而要趕走菩薩

  話說文喜禪師拜到了五臺山下,碰到一個老頭子帶一個小孩。老頭子問,你從南方來,南方的佛法、佛教現在怎麼樣?這個文喜禪師答覆得很好,他說,南方的佛教、佛法“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就是說,有真修道的也有假修的。反問老先生,這個五臺山上,一般出家人怎麼樣?老先生說,五臺山文殊道場,顯教、密宗的廟都有,我們這裡“前三三,後三三”。後來那個老頭子還帶他到茅棚請他喝茶,茶吃完了後,老先生說你趕快上山吧,就把他趕走了。文喜離開了再轉頭一看,老頭子沒有了,原來是文殊菩薩化身,那個童子是文殊菩薩的獅子變的。他拜了好幾年想見到文殊菩薩,當面見到卻又不認識。

  後來文喜禪師多年以後悟道了,就在廟上做飯。有一天文殊菩薩騎著獅子現身,在廚房的大鍋上轉。文喜本來是要求見文殊菩薩,這一下他反而拿起鍋鏟要打文殊菩薩,他說,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來這裡搗個什麼亂呀!文殊菩薩就升到空中說:

  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

  文殊菩薩是古佛再來,七佛之師,修行了三大阿僧祇劫,今天來看他,還被這個老和尚嫌,捱了一鍋鏟,就騎著獅子跑了。

拜了幾年的菩薩,見面了卻不認識,再開悟後反而要趕走菩薩

  後世修道的人引用“前三三,後三三”,就是文殊菩薩告訴文喜禪師,修行還是要注重“前三關,後三關”。這是用道家解釋禪宗,不一定對!不過文殊所講的前三關、後三關,這是大的。實際上拿針灸穴道來講,關口就多了。所以我們看道書所謂“玉液瓊漿,下十二重樓,直達絳宮”,當你打坐坐得好的時候,這口水源源而來,是清淡清甜的,在道家叫做“玉液瓊漿”,從喉嚨的骨頭一節一節軟骨十二重下來,是“十二重樓”,“直達絳宮”,下到心臟這個地方。口水不是像吃糖、吃飯那麼咽,舌頭要提起來一點,口水就一直這樣下來,口水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健康,至少可以幫助消化,胃功能增強了。所以人老了嘴巴會幹,甚至會發苦,就是因為這個功能衰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