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壯壯頂著“藝術導演”的頭銜足有30年。上世紀80年代,他的電影就被說“看不懂”,他自嘲是拍給21世紀的觀眾看的。一部《藍風箏》為他帶來盛大聲譽的同時也讓他禁拍十年,十年後他拍《小城之春》和《吳清源》,後者甚至沒公映。這與同為第五代的張藝謀、陳凱歌的選擇形成鮮明對比,不少人因此把田壯壯當藝術大師般推崇。今天就聽聽導演田壯壯是怎樣看待電影圈的…
大陸電影市場尚未形成>>>
問:你一直強調自己沒有“轉型”,但《狼災記》的故事內容和演員陣容都讓人覺得這是個挺商業的片子,如何看製作與觀眾之間的落差?
田壯壯:做電影的人和看電影的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很職業地在做電影。對於拍電影的人,要在職業的範圍內儘可能地保持自己的個性,比如說張藝謀的《英雄》和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兩部片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兩個人都做得很職業,所以投資人會認可,市場也會認可。 問:你曾說過“什麼題材到我這兒都會拍得不商業”,投資人不會很緊張嗎?
田壯壯:其實我們把商業談得太簡單了,對商業的問題太簡單化了。商業是一個職業化的事,這種職業化會有很多很多的形態,如果去細分好萊塢的商業電影,講述情感、歷史、勵志的很多電影,仔細一分析其實裡面的商業元素並不是特別多,特技也很少,比如《廊橋遺夢》,比如《低俗小說》,怎麼能算是商業電影呢?多違反常規呀!明星不明星,結構不結構的,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看呢?為什麼會賣得那麼好?
問:好萊塢商業類型電影的缺乏,是因為電影市場發展歷史不夠長?
田壯壯:其實,我到現在也不認為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真正完全形成了,連一點法也沒有,怎麼可能有市場?這不是扯淡嗎?要有了法之後,才能夠保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否則你可以隨便讓一個產品終止,你可以隨便讓一個產品永遠不得銷售。
討厭圈裡這樣爭來鬥去>>>
問:王小帥曾說過整個第六代好像被市場拋棄了,你覺得呢?
田壯壯:這裡面有個選擇的問題:導演要是選擇億元票房俱樂部,得有一個好的製片和體系看中你,拿出那麼多錢去配合,然後你就飄飄地上去了;要麼就是選擇一些個人覺得重要的東西,一旦你選擇了就不能對市場說為什麼不放我的電影,因為你先放棄了一個市場的原則;還有一種狀況是你一隻腳在這邊,一隻腳在那邊,這船要是並行的時候還能夠帶你一段,要是分開了,你就掉下去了,當然這裡面跟國家的電影制度和電影產業有很大關係,可說得苛刻點人還是應當自律一點,你盡力而為就好,別那麼多抱怨。
問:所以你才選擇回學校教書。
田壯壯:去學校是我一個很自私的想法,當時在中國所有的電影導演,稍微有一點影響的導演,都會是自己老死不相往來的,除非罵人,從來不相往來。見見面也打招呼,演得都挺好的,實際上互相之間沒有那麼支持,沒有什麼往來,然後自己在一個山頭上,故步自封,養了一群人,這群人,拿你當爺似的,早晚捧著你,挺無聊的一個行幫的方式,近似一個黑社會,我特別不喜歡這個。
“在電影生產和教學間搭座橋”>>>
問:雖然你不喜歡電影圈,可你還是幫王小帥、賈樟柯等第六代導演做了許多工作。
田壯壯:回去教書,第一個原因是我能知道年輕人想什麼,因為天天在學校跟學生混;第二是你能知道電影的一些前沿的東西;第三就是混了這麼長時間了,你總應該知道今天的生產和教學之間的差距是什麼了,這中間一層都變成溝了,我就想自己能不能搭一橋。
問:得在社會上磨多久才能練就個導演?
田壯壯:我統計過,至少得五年。小帥沒畢業的時候,香港的舒琪給我寫信說《冬春的日子》的導演非常不錯,看我能不能幫幫他。我就讓他們來找我,當時小帥跟婁燁特別要好,兩個人一起來找我,正好我一個朋友想拍電影,就讓他們倆一塊兒弄劇本,就在北影廠的招待所裡,弄了很長時間,劇本都弄好了,那哥們好像破產了就沒拍成。當時那個劇本要拍了真的就是一狗屎,純粹胡編的一個東西。大概又過了四五年,我回北影廠,看到小帥他們在弄《扁擔•姑娘》,婁燁當時也寫了一個東西,他後來到上海拍了,好像叫《危情少女》。那時候已經五年過去了,他們的東西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那五年是他們完成自我掙扎的一個時期,你噹噹副導演,混混這個混混那個,才有經歷去做一個東西出來,這是必經的一個過程。
“現在我和電影局能聊一塊兒”>>>
問:我記得你2002年有一個採訪裡說過,未來五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會變得很有趣。現在已經七年過去了。
田壯壯:一個知識性的人,想要些知識性比較強、有深度的電影,比如《悲情城市》,但是我不一樣,我更希望中國有一個很好的電影市場,當有這個市場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悲情城市》。
問:你對電影局提過哪些建議?
田壯壯:趙實剛剛做電影局局長的時候,我說你在位的時候要是在大學裡面修一個大學生院線,就是一個功德。因為如果能在大學四年裡培養出一大堆觀眾,所有大學畢業的白領最後都會去電影院看電影,而且一定是兩個,未來的男朋友、女朋友一定會一起去。後來我拿到了批文,但做不起來,一個是卡在了片源上,拿什麼養?拿你們所說的“優秀國產電影”?打死我也養不起。如果想申請更多的國外片名額,又會遇到是否商業放映的事。還有一個問題就在於,這其實是一個特別大的商業院線,起步的時候必須得同時有150個電影院,沒有這麼多根本沒法起步,連設備帶環境,我們算最少也要三十萬一個,誰沒事拿4500萬出來做一個基礎投資?
問:這麼一想電影市場就……
田壯壯:對,所有的事情都會在這種前進與限制的過程中走,就等於其實你是往山上推一個大石球,會很累,但在推這個石球的過程中它可能是一會兒往上一會兒往下,但終歸是往上挪,你還沒挪到山頂,電影這產業就沒了,全世界電影產業都沒了,但是它會變成另一種形態,在你潛意識裡你已經接受了這個從電影轉換過去的東西,這是有可能的。所以咱們都沒有必要去擔心電影市場會怎麼樣。
閱讀更多 理想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