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时间都在不停地买与卖,韭菜被割还不服?

告别沉寂的谷底,近期的区块链世界可谓夏风得意,虽然整体距离上个波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币圈队伍的壮大,正在酝酿新的小机会。从身边的玩家来看,所谓牛熊,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制于社区情绪的。就像一个赚到钱的人,为了维护其赚钱的面子,他是很难忍受长期赚不到钱的,所以就会打肿脸充胖子,而这种“

打脸充胖子效应”一旦被当做集体行为、齐刷刷地投射在二级市场上,就可能真的会吃到肉、长成胖子。而当下的这波起伏不定的小牛市,很大程度上跟此心理有关。

有时候必须得感谢熊市,一方面通过盘整,挤出价格泡沫,另一方面也给市场以真相,让更多的价值项目浮出水面。结合最近的观察和走访,区块链呈现出了以下7个感受——

第一,公链竞争白热化

当下区块链之所以被古典投资人和企业家诟病,就是因为没有出现一个killer app(杀手级应用),再往下说就是公链不成熟,还没有哪条公链通过竞赛而成为普通认可的基础设施,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的“不可能三角”,就像一个魔咒,困顿着公链玩家。尤其是10tps的平均吞吐量,限制了玩家的想象力。围绕扩容而掀起的闪电网络、侧链和分片技术,成为了公链创业者的主要话题。

在我看来,优质的公链未必浮在水面,无数个程咬金埋伏在半路,普通玩家尽量不要all in某条公链,如果你把公链当成价值投资的主赛道,还是要积累更多的公链知识和团队熟悉度,有选择的撒撒胡椒面。

第二,社区成为联盟链的晴雨表

目前来看,联盟链是较容易形成基本面的,即有运营数据做支撑。目前,无数个评级模型,都无一例外的把社区当成高权重因素,所以,这类项目就看数字资产的注册地址数量,以及token在业务流程中的流转速率。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认识,大部分人把电报群当成了社区,这其实是一个很荒谬的认知。牛市的时候,电报群是绿绿的韭菜地;熊市的时候,电报群是红红的屠宰场。

真正的社区,一定是涵盖了项目上下游和服务商的相关性群组织,“项目相关性”这个指标,直接决定了项目社区的纯度,而社区纯度将决定币价的稳定性。

第三,次级市场一片哀鸿

二三四线城市的资金盘很吓人,近期西部某城市已经曝出近亿元的诈骗,甚至该城市被冠以“传销盘之都”,这是一个可怕而又可怜的圈层,空气币大量充斥,庄家高度控盘,而求财心切却又缺乏辨识力的百姓,成了待宰羔羊。这种事儿有利有弊,弊大于利。利是,通过赚钱效应把大量资金卷入数字资产市场,能助推区块链经济发展,弊端是,大量非合格投资人的进入,可能会毁了这个行业,传销诈骗横行,社会事件这只黑天鹅,随时可能会飞出来制造祸端。

所以,如果有一条通道,能链接一线及海外优质项目和二三四线市场的投资者,这将会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最好践行,毕竟次级市场的庄家和投资者,并非主观地通过作恶来谋取利益,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通达优质项目的路径。

第四,认知体系空前成熟

全行业的区块链认知体系研究,暂时告一段落,关于区块链的知识体系、研究体系,进入了成熟期,但各区块链媒体的深度并未好转,反而是分析师、经济学家、财经作家等,开始成为新意见领袖,专业性支撑起了其权威的传播地位,在这一点上,纯媒体从业者的市场在龟缩,仅靠报道几个事件儿和黑料,已经没啥建设性意义了。

相比于区块链技术的风起云涌,区块链理论体系的搭建,需要更多的高知人士参与,这毕竟涉及到行业话语权或者标准的争夺。

第五,交易环节可能会变天

传统币圈的好日子,越来越短,如果没有头部交易所的护佑,目前币圈的势力不堪一击。另外,现在交易所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主要是数字钱包这个超级入口,正在血口大开,交易功能也越来越成为数字钱包的标配。随着大流量玩家的进来,交易环节可能正在酝酿大事件。

目前各大交易所不断横向丰富自己的生态,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旨在挽救业已形成的地位,而流量不错的项目则联合起来打造自己的交易平台,与主流交易所形成了对峙。

第六,通证经济给了新币腾飞的机会

在中心化的细分领域(如交易所、游戏、博彩、数字银行等),通证经济已经很深入的应用了,它们的币价甚至一度领涨市场。而且,这些项目一旦借助某个外力因素,可能会冲进市值前列,未来一年,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大,从我参与的一个项目来看,传统经济体的加入,会把原本弱小的区块链项目会撑得很大很大,不得不感叹:

传统经济体才是主流,个个都是大块头

区块链技术的成熟需要时间酝酿,而短期内,区块链经济则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token制度”来过渡,当然,为了高tps,暂时牺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这也值得参与者警惕。

七,靠谱的投资策略

散户投资者要注意了,烂项目越来越多,保险起见,就押注主流币吧,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不亏钱,目前来看,没有确凿消息面的情况下,唯一让你能安安稳稳不亏的,就是长期拿点主流币。但越是散户,越是人性脆弱,越喜欢贪婪,所以,大部分注定会亏钱,甚至血亏,要不然头部的庄家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做投资,要学会与时间做朋友,掌握“70/29/1法则”:即70%的时间放在选择上,即要思考要投资标的,搞懂项目本质,解决的痛点,及竞争优势;29%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学习投资知识、项目所在的行业知识,自己能给项目带来的帮助;1%的时间放在交易上,即使交易,也尽量摸索交易模型,尽量找到交易点。

我们现在的时间比例搞反了,大家90%的时间是买买买、卖卖卖,不割你割谁啊。

90%的时间都在不停地买与卖,韭菜被割还不服?

学习吧,如果是专注搞这行的,每天不看个100篇文章,100条讯息,做几个项目模型的推演,是没资格混到头部的,当然,除了日常做功课,又得积累自己的筹码。虽然玩币的朋友近期恨死巴菲特了,但巴菲特的策略却值得大家思考:找到高价值区,做自己擅长的事儿,等待机会,持续迭代。当然,你最好像他拥有伯克希尔哈撒韦一样,也有一个低成本获取自由现金流的血库,哪怕是你每月工资的10%

最后,还是少参会、少扎堆,这些大都是浪费时间,来来去去还是那些人,真正的高手,哪有时间跑场子,造神运动最后的结果大都是造孽,也尽量别去蹭合影,十分不好玩,拯救我们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从主动热脸贴冷屁股的一刹那起,就给自己默默贴了个标签:韭菜。希望这条辛辣的道理,能让大家回归价值创造,如此,才不枉这个不眠之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