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抗蒙大功臣,擊潰百萬元朝中央軍,最後上吊自盡,百姓懷念他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在眾多的梟雄之中,有一個人“很有意思”。

他出身低微,但是仗義疏財,敢作敢當,為人豪爽,重義氣輕生死。他崛起於江南財賦重地,卻對百姓十分友善,從不加重賦稅。他擊敗了元朝百萬中央軍,是抗元大功臣,最後卻投降元朝。他是農民起義軍,卻又殺死元末最著名的起義軍領袖。他死後數十年,當地人還紀念他的好,時常懷念他。

這個人就是元末梟雄,“大周”政權的建立者,張士誠。

元末抗蒙大功臣,擊潰百萬元朝中央軍,最後上吊自盡,百姓懷念他

張士誠出身貧寒,一家都是靠撐船運鹽為生,張士誠年輕時便孔武有力,為人豪爽,而且重義輕財,在當地頗有人望。

元末大亂,百姓生活越發困苦,張士誠率領十八名同事起義,殺死了當地的惡霸,將富戶糧食分給窮人,揭竿而起。

張士誠造反後,迅速發展起來,攻城略地,將元朝賦稅重地東南地區攪了個底朝天。

張士誠佔領高郵後,建立割據政權,稱帝建號,國號“大周”,年號“天佑”。

元朝中央派遣丞相脫脫率領百萬軍隊進攻起義軍,張士誠是重點對象。

脫脫的軍隊將張士誠圍困,張士誠眼看要完。

結果元順帝聽信讒言,臨陣撤換脫脫,導致元軍軍心動搖,鬥志全無,張士誠看到機會,趁機殺出,百萬元軍不戰自潰,張士誠大獲全勝。

張士誠擊敗元朝中央軍主力後,名聲大噪,威名大振,他乘勢席捲東南。

這時,朱元璋也在南京割據,兩個勢力挨著,摩擦在所難免。

元末抗蒙大功臣,擊潰百萬元朝中央軍,最後上吊自盡,百姓懷念他

張士誠和朱元璋爭霸,佔不到便宜,

張士誠佔領著“東吳”,朱元璋佔領“西吳”,按說東吳比西吳富有,但張士誠婦人之仁,對屬下過於寬容。

張士誠的屬下驕奢淫逸,無人可管,張士誠本人也是夜夜笙歌,不問政務,手下將領打了敗仗,他不懲罰,過一段還讓他們繼續統兵作戰,久而久之,張士誠勢力政令不行,無組織無紀律,成為了一群驕兵。

反觀朱元璋,賞罰必行,紀律嚴明,政令暢通。

張士誠最初對抗元朝,但面對朱元璋的壓力他卻投降了元朝,甚至殺死了北方紅巾軍的領袖劉福通。

在朱元璋和另一位梟雄陳友諒爭霸雙方激戰的時候,張士誠作壁上觀,無動於衷。

直到朱元璋滅陳友諒,回師進攻他,他才回過味來,但為時已晚。

朱元璋的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將張士誠圍困在蘇州,張士誠力盡被俘。

他雖然昏庸奢侈,但還是有氣節的,他寧死不降朱元璋,最後上吊自盡。

元末抗蒙大功臣,擊潰百萬元朝中央軍,最後上吊自盡,百姓懷念他

元末群雄中,張士誠不是最有本事的那個,也不是最後成功的那個,甚至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

但是,他在東南地區的開發建設中卻起到了重要作用。

張士誠出身寒微,瞭解底層百姓的困苦,因此,他執政後首先就是減免賦稅,當時東南地區是全國經濟中心,十分富有,但是張士誠卻只收十分之一的稅。

他鼓勵農耕,保護廣大貧苦農民的利益,使得戰亂中的東南地區迅速恢復了生產,朱元璋接手這塊地盤後,實力大漲,為日後明王朝北伐蒙元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這是張士誠的功勞。

另外,張士誠還在當地建設書館學堂,鼓勵講學,培養人才。

所有這一切都令江浙人對張士誠感念至深,據說明朝統一後,朱元璋在東吳地區視察,看到當地百姓還在紀念張士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