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等訂單上門到替客戶生產訂單 一雙皮鞋的漂洋過海之旅

從傳統等訂單上門到替客戶生產訂單 一雙皮鞋的漂洋過海之旅

外商前來洽談鞋類設計。 徐世博 攝

相比其他鞋革企業主對模式創新的理解,在浙江彥林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宋偉的口中,談論更多的是整合。

長期在歐洲經營皮鞋零售的她,深諳海外皮鞋零售市場,也親身體驗過國內互聯網諸多前沿的創新嘗試,一直希望能夠在鞋革行業領域中搞出點新花樣。

研發全球鞋類一體化的產業鏈服務平臺,寄託了她滿滿的情懷和夙願,並初見成效。

“現在不少製鞋企業,開始向印度、孟加拉和非洲轉移生產,可以說哪裡生產成本低,哪裡原材料好,就往哪裡轉移。”宋偉說,公司並不是被動地坐等訂單,而是根據流行趨勢進行市場分析,研發設計出新品後,讓零售商來選樣,生成訂單後做集中採購、生產和物流匹配,實現資源的最優化管理。

這一切依賴於生產資源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全產業鏈企業的協同作戰。

一隻鞋子有一百多個供應鏈部件,要採購的話一百多號人都不夠用,更為重要的是,哪家供應商物廉又價美,發貨的物流路徑如何實現最優化等一系列的問題整合,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平臺的功能就是計算出供應鏈、生產外包和物流最優匹配,實現成本的最低化。

宋偉毫不掩飾自己有更大的夢想:“‘互聯網+’讓全球資源實現最高層次上的整合,如巴基斯坦、埃及、阿根廷、巴西等國盛產綿布、皮料,可以進行好中選優。而孟加拉國的真皮質量特別好,對歐盟是免稅,去年返還出口退稅,這些都是我們要找的性價比最高的原材料。”

憑著先進的營銷模式,25年來,宋偉的公司出口了10億多雙中高檔鞋子,合作伙伴中不乏國內外知名企業,這是很多大型企業也難以企及的。

在宋偉看來,構建全球鞋類一體化產業服務鏈平臺的背後,是戰略、品牌、運營、管理等諸多優勢所構成的合力。而這,恰恰是別人難以模仿的藍海。

“溫州是國內著名的製鞋基地,有著較為發達的產業鏈,留在溫州做企業有太多的理由了。”來自東北的宋偉坦言,對於溫州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隨著訂單國際化步伐的加快,需要鏈接的產業和元素越來越多,她相信,依託溫州這個國內重要的鞋革製造基地,公司可以走得更遠。

“互聯網+”到底加什麼?

“互聯網+”的風潮正席捲產業及資本,猶如一針興奮劑,打在了每一個創業者和投資者身上。於是,既有世界的平衡被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被衝擊,商海沉浮中,玩轉“互聯網+”真正能笑到最後的人,其背後都有著強大的實體支撐,彥林科技公司是最好的樣本之一。

把“互聯網+”作為一種大的戰略去佈局,這是當下很多企業努力的方向,對於傳統行業來說,要將“互聯網+”的思維落地是一個非常掙扎的過程,因為“互聯網+”不是想加就能加,不是簡單地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粘在一起,這不是“物理反應”,而應該是“化學反應”;是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的轉變過程。藉助“互聯網+”,專心經營品牌,將核心、高端產品之外元素以外包的形式完成製造,從而實現企業的輕資產化運營,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一辦法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彥林科技的整合之路值得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