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办法防止水稻倒伏?

天行者

水稻倒伏对产量影响大,都知道不细说。但要有效防治水稻倒伏,必须要知道引起水稻倒伏的原因,才能从根本山做好防止倒伏措施。



目前引起水稻倒伏原因基本为四个方面:

1.品种特性。比如高秆品种抗倒伏能力差,容易倒伏。

2.田间管理不当引起。一,栽插密度过大,中后期光照不足,茎杆软弱易倒伏。二,栽插过浅或过深,田间湿度大,根系不发达易倒伏。三磷钾肥硅肥不足,茎杆机械组织不发达容易倒伏。四后期脱肥早衰易倒伏。

3病虫害影响。稻飞虱为害冒川倒伏,纹枯病为害茎杆受损倒伏等。

4.天气原因影响。尤其后期大风大雨易引起倒伏。


根据倒伏原因分析,要彻底有效防止水稻倒伏,要以抗倒伏品种为基础,综合协调运用各种防倒扶措施,增强植株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选用矮杆抗倒伏能力强品种。比如晚稻153或国稻1号等。

2.合理密植。一般亩穴数不宜超过2万穴。分蘖力强宜稀植,分蘖弱密植。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分蘖性而定。

3.栽插深度3-5厘米,不宜过深或过浅。

4.田间水层3-5 厘米,干湿交替,不宜水层过深。


5.测土配肥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硅肥磷钾肥,后期叶面喷施多元素叶面肥,防止早衰,增强抗倒伏能力。

6.适时化控。拔节初期选用多效唑或调环酸钙或助壮素等喷施控制株高。

7.防治好病虫害。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或苯甲丙环唑等防治,稻飞虱选用烯啶吡蚜酮或噻虫嗪或吡蚜酮等防治。


玉米花生大讲堂



一,选择抗倒品种

1、株高,一般株高在70-90cm的品种,抗倒伏能力强,高于90cm的品种抗倒性差些。

2、穗型、穗粒数、粒重不同,抗倒伏能力不同。大穗型品种容易发生倒伏,散穗型品种更容易受风雨影响,抗倒性差,紧穗型中小穗品种抗倒性较强。

所以综合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是一种有效防止水稻倒伏的方法。



二、科学施肥

1、平衡使用氮磷钾肥,一般容易发生倒伏的田块大多是偏施氮肥;分多次施肥,在分蘖期追肥看禾苗长势,施用尿素8-12公斤,后期补施穗肥和喷施粒肥(含钾肥),有利于增强抗倒伏,增加千粒重,提高结实率。

2、在分孽期施硅锌肥(添加抗倒成分),促进水稻分孽,缩短倒数第二个节间的长度,控制株高。一般抗倒性差的优质品种选用猛发兜硅锌肥,抗倒伏能极大提高。



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水稻发生病害、虫害、草害都能造成倒伏。

1、影响水稻倒伏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对于病害以预防为主,尤其是破口期防穗颈瘟和纹枯病。

2、影响水稻倒伏的虫害有钻心虫、稻象甲,造成茎杆损伤。钻心虫近年来抗性不断增加,应做好预防,一旦发生要及时防治!

3、影响水稻倒伏的杂草越来越多,比如抗性稗草青稗、千金子等,对于难防杂草应封杀结合,尤其注重封闭处理!



四、田间管理

1、对于深泥田、烂泥田多晒、早晒、重晒,晒至脚踩不陷泥、田间开裂为度。浅沙田则勤晒、轻晒、多次搁水。

2、合理密植,尤其是水直播,要搞好生长调控,控制植株高度。

3、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暴雨来临时,要开沟排水,使田泥不发软,并常观察动态。

4、在孕穗抽穗期,可以喷施乙烯利、多效唑或磷钾肥增加抗逆性。

云众地服务宗旨:一个有态度、专注农业种植技术的农业自媒体,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若有不足之处,望朋友们发表评论。


云众地

有什么好办法防止水稻倒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水稻为什么倒伏。

一、水稻倒伏的类型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根倒,正所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根系发育不良,根须扎如土中较浅,缺乏支撑力,经受不住风雨侵袭,由此发生倒伏现象。

第二种是茎倒,军人站队列的时候,经常有句话“两腿挺直,腰杆当家”,对水稻而言,茎秆就是水稻的腰杆,茎秆不粗壮,支撑不住稻穗的重量,很容易发生弯折。

二、水稻倒伏的原因

1.水稻品种不抗倒伏,因此选择品种非常重要,种植株矮,节间短,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品种就不易倒伏。

2.种植的方式,种植密度过大,耕层浅,严重影响水稻的通风透光,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植株生长细弱,基部节间增长,易招致倒伏。

3.施肥方式不合理,过重的施氮肥,使得植株生长过旺,稻穗 生长期间叶子面积过大,招风助力,易造成倒伏。

因此,为了解决水稻倒伏问题,要做好以下工作。

1.科学灌溉,浅水勤灌:在水稻各发育时期,尤其在孕穗期水层可适当加深应实行浅湿间歇灌溉的方法,水层保持在3-5厘米,抽穗后则继续保持浅水层勤灌。

2.不同时期,适时晒田:一味灌溉,稻田土质疏松,水稻晒田是防止水稻倒伏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在水稻分蘖末期要进行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使稻苗茁壮成长,增强茎秆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3.采用配方施肥的合理技术:要适量施用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同时,增施硅肥,施肥后要保持田间湿润,并注意稻瘟病、纹枯病、稻螟虫等各种病症和害虫。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栖云小镇

一、水稻田肥沃,水稻“恋青”。水稻田有机肥过多,氮肥施用过量,水稻长势旺盛,有“恋青”现象,这并不是好事,在高温作用下,根部溃烂,茎杆细长,很难抽穗。到稻子七八成黄的时候,出现倒伏现象。



当发现水稻有“恋青”现象,要停止施氮肥,在水稻孕穗前进行“拷田”。将水稻田里水放干,停止灌溉七到十天,保持水稻田不干裂就行了,让水稻不能吸收营养水份,一周以后开始灌溉。水稻就会没有了“恋青”现象了。水稻也就不会出现倒伏现象。


我们当地几十年来,水稻没有施用有机肥、绿能、沤肥,水稻都是按植保站农艺师的指导下种植,水稻大面积倒伏现象很少发生了。

二、病虫害引起的倒伏。南方水稻每年稻飞虱、褐飞虱偏重发生。稻飞虱有翅膀,会飞行,一旦发生稻飞虱,如不及时防治,疫情会很快扩散,发生大面积倒伏现象。


稻飞虱寄生在水稻茎杆部位,吸取茎杆汁液,造成茎杆溃烂,风一吹,水稻就倒伏一大片,倒伏一般发生在水稻七八成黄期间,造成水稻减产。

防治办法,药物喷雾效果不佳,不能控制疫情,喷雾不能喷到水稻茎杆部位。我们当地一般采取“毒土熏杀法”来防治,用细沙土拌敌敌畏水剂加六六六粉剂、呋喃丹颗粒剂,人工均匀撒到水稻田里,对稻飞虱进行熏杀,没有稻飞虱的田块也要防治一下,也要撒到。

经验是在生产过程中积累和摸索出来的,

对于刚从事农业的人来说,要在植保站、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生产经营。


以上是我们当地老农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谨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借鉴帮助!


长江老农

嗨!我是一枚农人,很高兴为你解答。

水稻倒伏可以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水稻倒伏后减少产量自是不必说,不仅结食下降,而且收割还会变得困难,好了,话不多说,咋们进入正题。


1、防止水稻倒伏,可以选较矮品种的水稻,稻苗枝粗壮的,抗倒性强的品种,大穗型品种抗倒性较差,穗粒数不同,抗倒性也就不同。

2、用壮苗插秧不易伏倒,瘦弱的秧苗容易伏倒,还有伏倒的水苗质量素质较差。

3、合理分配密植,协调好个体与群体距离,种植密度过大,更有可能导致水稻伏倒,特别是直播的稻田,要把握好种苗数量。


4、合理施肥增加水稻看抗倒性,氮肥不要过多、过晚,以免伏倒。

5、进行科学灌水,水稻移栽后,寸水活棵,浅水分蘖。


一枚农人

水稻倒伏的原因。

水稻倒伏的原因有很多,倒伏的形态有三种:茎倒伏、浅根倒伏、弯倒伏。浅根倒伏是主要现象,大多发生在作物拔节后、农作物生育的中后期。倒伏极易造成粮食减产,增加成本造成经济损失。主要有:

(1)品种抗倒性差: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品种天生抗倒伏性就差一些。一般而言,具有高秆、细秆、软秆、根系浅、根系不发达、穗头过重、剑叶过于长大软披这类特征特性的品种一般抗倒性较差,易倒伏。

(2)秧苗素质差,栽插方式不合理:水稻育秧过程中技术不规范,比如播种过密、肥水运筹不当、造成秧苗细长不带分蘖,造成整个群体不健壮。栽秧时“乱插棵”,水稻封闭行后通风透光差,不利于水稻健康生长,易倒伏。

(3)施肥不合理:施肥时间上,分蘖肥施用过晚、穗肥施用过早,肥效反应在水稻拔节期,造成基部第一、二节间拉长,群体过大,茎秆变细,茎鞘储藏物质少,支撑力差,易造成倒伏。施肥种类上,水稻氮肥施用量过大,钾肥不足,植株生长过密过高容易引起倒伏。施肥总量上,水稻营养过剩就会“恋青”,也叫“贪青”,只长叶子,不抽穗,容易造成根部溃烂。

(4)病虫防治不及时:水稻封行后要加强田间纹枯病和稻飞虱的监测和预防,如果不能选择正确的农药适期防治,容易造成迁移危害,纹枯病和稻飞虱重发田块极易倒伏。当水稻发生严重的细菌性茎基腐病和菌核病等,也容易导致水稻病虫害型倒伏。

(5)田间管理不到位:轮作制度不完善,耕层过浅,稻田长期不耕翻,土壤板结,水稻扎根不深,产生大量浮根;秸秆还田过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毒害根系;长期淹水不晒田,尤其是拔节期,长期灌深水;烂泥田根系发育不良,后期又容易徒长。对于盐碱地而言,撤水过早,会导致盐害,容易早衰,造成倒伏。

(6)不良天气:遇到风雨过大且持续时长,加之穗期及成熟期稻穗重量较大,最终可能造成倒伏。

水稻倒伏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在生产中应综合应用技术,不能单纯依赖某一个措施,重点在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生长调控上着力。主要的措施有:

(1)选择抗倒高产品种。

(2)本田耕作合理,耕翻结合,加深耕层,实行秋翻地,耕深15~20公分。

(3)合理密植,协调好个体与群体关系,种植密度过大,倒伏机会也多,尤其是直播稻田,更要把握好播种量和田间分蘖苗数。 

 

(4)总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大,分蘖肥施用不宜过晚。11叶和12叶水稻品种分蘖肥,不能晚于6叶,防止肥效反应在拔节期。施肥要注意适当减氮、稳磷、增钾和补施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5)及时开沟排水晒田,深泥田、烂泥田多晒、早晒、重晒,晒至脚踩不陷泥、田间开裂为度。浅沙田则勤晒、轻晒、多次搁水。

 

(6)搞好生长调控,缩短茎节间长度,使水稻重心降低,茎秆健壮,根系发达,提高抗倒性。

(7)减少秸秆还田数量,秸秆还田数量不应该超过秸秆总量的30%,并及时晒田,提高根系活力。

(8)改良盐碱地和烂泥田,拉沙或施加有机肥。

(9)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控好纹枯病、稻飞虱,杜绝因害成灾。



童桐

不同的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同,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选择植株高、茎杆强、紧穗型的优质品种。

2、育苗秧

育苗秧分为两种。一种是抛秧种稻,就是把种子直接播在已经做好了的水田里。优点是播种快省时省力,缺点是要求颗粒均匀播种难度大,后期管理也费工。另一种是移播种稻,移播时费工,但后期管理容易、不易倒伏。
3、

施肥

施肥对水稻倒伏有一定的影响。早施氮肥、每亩在50斤左右,施氮肥一旦过晚或者过量都容易引起水稻倒伏。中晚期施磷肥和钾肥,每亩在10斤左右,使水稻茎杆粗壮而不易倒伏。

4、水稻灌溉

水稻播种以后,要及时灌水、使水位保持在离地面3一5厘米左右,水量不能太多也下能干裂。在分蘖期、齐穗期使土地保持温润不要大水灌溉,使水稻扎深根防止倒伏。

5、病虫害

及时开沟排水轻搁田,减少纹枯病蔓延,延长叶片功能期,使水稻耔粒灌浆都有好处。另外加大对钻心虫、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用5%的井岗霉素100克,兑水10公斤喷施防治纹枯病,用敌杀死拌砂均匀散入田里来杀死稻飞虱]。

6、自然环境

狂风暴雨也会造成水稻倒伏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施肥不要肥量过大。肥量过大一遇到暴风两水稻必倒无凝。还有就是水稻移播的时候,行株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6寸以上,株株之间的距离在5寸以上。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农民朋友们给予评论!


乡村的田野上

玉米倒伏不仅收割的时候受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产量,严重的时候辛苦一季,颗粒无收!


所以要想防止水稻倒伏,首先要了解倒伏的原因。只有找到倒伏的原因了,才能更好的去防止水稻的倒伏。引起水稻倒伏的原因主要是有如下几点的原因:自然因素、品种因素、管理因素、病虫害因素等这些因素!

1、自然因素,每年的8、9月份的时候是水稻的灌浆期,这个时候又是雨水多风多的季节,这个时候就是水稻最容易倒伏的时期,一旦遇到刮大风、下大雨就会出现倒伏影响整个产量。造成灾害,给你农民带来重大的损失。

2.品种因素,首先品种必须是抗倒伏的品种,目前市场上种子良莠不齐、有表现好的也有表现坏的,这也是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品种上要选择茎杆粗壮,株型紧凑,穗位低的品种,这样抗倒伏的能力品种才能更抗倒伏。

3.病虫害因素,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秆腐病、冥虫等都会引起水稻的倒伏,当田间杂草密度是影响水稻倒伏的重要因素,当田间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不仅水稻会造成生育期拖后,贪青晚熟,而且倒伏程度也比较严重。

4.管理因素、水稻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都会大量的使用化肥,因为化肥是增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生长期时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分孽数偏多,密度过大,植物茎杆偏细,容易倒伏,在苗期的时候如果水田的水过多影响根系的生长,也会造成水稻后期倒伏!插秧过浅也会造成水稻倒伏!


其实不仅是水稻,别的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出现倒伏现象也是因为这些因素出现倒伏!记得初中的时候家里玉米地干旱,下午给玉米地浇水,结果半夜下起了大雨,还刮起了大风,结果很多玉米都倒了!

品种原因,这是一个关键因素,品种的抗倒性不高,直接影响以后的生产管理。 2,自然因素,刮大风下大雨或者着霜倒伏的。 3,管理因素如施氮肥量过大、不适时,水管理不当等造成水稻贪青徒长而倒伏的。 4,病虫危害如稻瘟病、秆腐病、螟虫等造成的倒伏。


种子的奇迹

预防还是可以有效的预防的。但是遇上大风大雨天气,水稻都是会被吹倒的。这个是没法避免的。


音文乐语

农作物的倒伏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根倒要么茎倒。应该说,要避免水稻倒伏可以针对这些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

选择抗倒伏品种

首先,无论根倒还是茎倒,都受到品种的影响,在我们育种中,也在通过基因定位手段筛选与倒伏相关的标记位点,通过分子育种提高作物抗倒能力。从目前研究来看,倒伏性状下农作物中是一个多基因控制性状。多个抗性位点累计的话,抗倒能力理论是可以增强的,因此,肯定在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倒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农民朋友在种植水稻之际选择一些抗倒能力强的品种,这些品种至少应该具备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的表现,否则谈不上抗倒。

田间管理

决定抗倒伏(性状)能力的不外乎两个决定性因素,基因型+环境,刚刚我们上面提过了基因型(品种),这里我们谈一下田间的生产管理。田间方面,尤其是在水肥控制方面对倒伏有着很大的影响。水稻生长的中期,生长速度较快,并且扬花后,穗部开始逐步增种,使得水稻头重脚轻,更易倒伏,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氮肥的控制,氮肥过多容易造成旺长。这时可以多施用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也可采用叶面喷肥。同时对于生长过旺的现象要注意化学控制。

此外,在水稻种植插秧时候,深度不宜过浅,否则容易根基不牢固,同时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来说,购买的水稻种子都有推荐种植密度,可以作为参考。

以上观点供大家做参考,可以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多多指正。

欢迎大家关注,科学兴农为您分享更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