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白雪早”评审会专家合影

“枇杷是白肉好还是红肉好?”

在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杂交枇杷新品种“白雪早”的评审会上,担任评审组组长的中国农业大学韩振海教授忽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害我差点笑出声来。

也难怪,作为北方的知名专家,不懂南方的水果也在情理之中。

但几乎所有枇杷产区的人都知道,白肉枇杷要比红肉枇杷好吃,而且是好吃得多——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在枇杷界绝对是“无冕之王”。

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郑少泉和他培育的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

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副理事长、国家百千万领军人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首席专家郑少泉研究员近20年来就瞄准这个“无冕之王”:选育熟期配套、白肉、优质、大果的枇杷新品种。

从1999年开始,郑少泉带领课题组从福建、浙江、广西等地搜集了 22 个白肉枇杷资源,开展多年的鉴定评价,并从中挖掘出白肉、优异基因型的新白系列。其中,“新白1号”、“新白3号”相继于2005年、2006年通过审定,正式命名为“黄蜜”、“贵妃”,在福建等地推广应用。

虽然这两个品种都具备白肉、优质、大果的特性,但都是晚熟品种。于是,郑少泉又把白肉枇杷的选育重点放在早熟方面。

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白雪早”高接三年生树体平均株产17.4 kg,折合亩产 1019.4 kg

在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农科院就曾选育出一个兼具早熟、优质、大果特性的枇杷新品种——“早钟6号”,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杂交手段培育出的枇杷品种,占全国枇杷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枇杷品种。

2004年,郑少泉选择具有早熟基因的“早钟6号”和具有优质、白肉基因的“新白2号”进行第二代杂交育种,经过十多年的反复筛选、观察,终于培育出系列的早熟、优质、大果的白肉枇杷新品种。

2018年,“三月白”、“白雪早”相继通过专家审定。

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最早熟的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三月白

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白雪早

“这两个品种都属于超亲遗传,集中并超越了父母本的优点,比‘早种6号’更早,比‘新白2号’更优质,而且比“早钟6号”抗性更强。”郑少泉高兴地说。

“‘三月白’在福州的成熟期是3月上旬~ 4月上旬成熟,比‘早钟6号’早15天;‘白雪早’稍晚,4月上旬成熟,比‘早钟6号’早3天左右。”

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福建省农科院的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

“在2015年,‘三月白’在11月底就开始成熟了,今年是3月6日开始成熟,这个品种的早熟性状在所有枇杷品种中都是最早的,在种质资源圃里也没有比它更早的品种。”在福建省农科院的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中,还保留着800余份各种各样的枇杷种质资源。

“这个品种如果在云南种植的话10月份就能上市,这非常有优势,是今后可以替代‘早钟6号’的一个品种。”与“白雪早”相比,郑少泉更看好“三月白”,成熟期更早,果形更大,可食率更高。

“这两个品种在成熟期方面有一定的配套性。”郑少泉说,在福州,“三月白”的成熟期要比“白雪早”早十天左右。这它们的熟期之间,郑少泉还有一个待审定的“早白香”,堪称早熟白肉枇杷“三剑客”。

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早白香

又白,又大,又早,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系列特早熟枇杷新品种

最晚熟的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香妃(福州5月下旬到6月中旬成熟)

除了早熟性状,这些品种的品质均超越了它们的亲本——“早钟6号”和“新白2号”,而且克服了“早钟6号”抗热性差,不能留晚花的缺点。

来自四川省攀枝花市农科院的祝毅娟在参加评审会后显得非常兴奋,她说,攀枝花的枇杷成熟期是从10月份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份,春节前成熟的果实在地里的收购价就达到20-25元一斤,但现有主栽品种“早钟6号”和“大五星”的抗热性都比较差,早花很难形成商品果,而像“三月白”、“早白香”和“白雪早”这些品种都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预计在攀枝花的表现会非常好。

“所以我们对这些品种都非常期待!”祝毅娟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