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何应钦的晚年岁月?

大不列颠的帝王

蒋介石为什么信任何应钦



东征讨伐陈炯明时,棉湖之战东征军遭到叛军重创,蒋介石和何应钦都被围困。对面的人大喊要活捉蒋介石,包围圈内的蒋介石非常尴尬。蒋对何说:“这次结果基本不好了,要么被俘虏要么被打死。”

这种紧急状况下,何应钦并没有出卖蒋,他想一个好办法,就是用钱贿赂。人人都喜欢钱,白花花的钱滚到脚边了,谁会不要?何应钦对着叛军林虎的部下喊话,如果你们放下手中的武器,我就给你们一千元。然后立刻往外丢钱,叛军看到钱立刻开始你争我抢。这时候何应钦就带着蒋介石逃跑了。

事后蒋介石与何应钦结拜为兄弟,蒋对何应钦说:“我的天下就是你的天下,有我蒋介石必有你何应钦”。

蒋介石也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只要蒋升迁,何就一定升迁。哪怕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何应钦背叛他;蒋在西安北被活捉,何要派飞机炸死他,蒋也只是冷落,并没有没有惩罚过何应钦。

女儿眼中的何应钦



何应钦终生没有孩子,何的四弟何辑五见三哥官场虽然得意,但家庭生活却很是冷落寂寞,于是便将自己的女儿何丽珠过继给了三哥三嫂为女。从此何丽珠就成了何应钦夫妇的女儿。被何应钦夫妇嘘寒问暖,悉心抚育,视如掌上明珠。

南京解放前夕,17岁的何丽珠随父母退到了台湾。迁居台湾后,何应钦寓自称闭门思过,不闻政事。蒋介石恢复总统职权后,对何非常冷淡,将其排挤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只任一席中央评议委员的虚职。自此退出政界和军届,专心在家陪伴妻女。

何丽珠说父亲有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回家多晚,都要和母亲聊会儿天;二,每天至少要和母亲一起吃一顿饭,要么是早餐,要么是晚餐。母亲患病后,他又给自己增加了两条规矩,每年陪母亲出国求医治病;定期和母亲离开台北外出度假。

何的妻子因绝症去世后,何应钦非常悲伤。虽然他思想上也早已有所准备,但夫妻两人相依相靠,携手度过几十年风雨人生。如今妻子撒手先去,一种孤独感便油然而生。

何丽珠说,有一天父亲把她叫到书房,就像朋友一样,向自己娓娓讲述了他与母亲多年来相濡以沫的恩爱故事。说倒伤心处时,何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妻子眼中的何应钦



何应钦的妻子是贵州军阀王文华的妹妹王文湘,结婚多年王文湘也没有给何应钦生个一男半女,性格保守的王文湘劝何应钦纳妾,给何家生儿育女,以续接何家的香火,被何应钦断然拒绝了。这不是何虚伪,而是他与妻子王文湘感情确实好。

王既为何应钦主家政,也为何从事社会活动。西安事变后,何应钦与蒋介石等人有嫌隙,王文湘便在四大家族的夫人中周旋,更常与宋美龄在一起,以借求教《圣经》解说为由,替丈夫辩解开脱。

何应钦不擅长交际,也不培植私人关系,有些贵州的同乡或朋友熟人介绍的人来求职时,他不想帮忙时,都是王文湘出面得罪人。因而何应钦在贵州籍军官中口碑很好,王文湘的声名就差得多,都说她仗势压人。

何自知自己个性恬淡,处理不了妻妾之间的争风吃醋。白天要应付官场和战场,随时处在身首异处的险境,需要一个能让自己放松、安宁的家庭。他一直认为,夫妻之情远远重于权力、钱财,后者为身外之物,惟有妻子的爱、家庭的温暖才完全属于自己。


Mer86

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历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等重要职位。他是黄埔军校校旗和中华民国国徽的设计者。



1950年后在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会理事长,国民党中央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何应钦一生叱咤风云,晚年生活倍受冷落。何应钦因之前在大陆就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通电反共反蒋,公开逼蒋下野一事,于蒋介石意见分歧。判断失误。以为蒋介石树敌太多,以无回天之力,必败无疑。何应钦的一句话误导了蒋介石,在逼蒋下野时表现的态度消极,没有力挺蒋介石。并暗中支持汪伪政府,无奈蒋介石被迫下野。这也是蒋介石与何应钦之间的首次矛盾。



后来蒋介石复职后一气之下撤了何应钦所以的职务。其实何应钦对蒋介石是有功的,就因为这件事蒋介石的做法有点过了。何应钦情急之下卧病于杭州。听说蒋介石曾去看过他,要求他回来复职。并对何说:我离了你,没有问题,照样干下去。你若离开我,就无办法。何应钦权衡利弊,于是经过大家圆场。答应了蒋介石回南京就职。


后来,国民党溃败后何应钦随蒋介石逃离去了台湾。

在台湾期间,何应钦居住在台北牯岭街,开始了所谓的隐居生活。不闻政事,自称闭门思过。

1950年,蒋介石又当上了总统,何应钦倍受冷落,被排挤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只任国民党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联合会理事等职。基本上就是挂了一个头衔,没有实权。老蒋也算照顾他了。何应钦官场失意,不忘继续为老蒋效力。创办了(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台湾(道德重整会)等民间组织。提出了不少建议,对台湾的经济文化繁荣非常关心。他的精力也逐渐从军事转移到关注台湾经济发展建设上。



何应钦虽然晚年被冷落,但是他的生活比起其他国民党元老还算好的,吃穿不愁,家境也不错。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就是打打牌,打高尔夫球,栽点花草,与老朋友叙叙旧,喝点酒等。日子过得虽然平淡也算颐养天年了。



任驰赢天下

何应钦是国民党内除了蒋介石之外的第二号人物,为蒋介石打理着国民党上下的政务以及前军打仗的后勤工作,可以说得上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一样的人物,也正因为他在国民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蒋介石才会对何应钦的两次背叛行为选择了原谅。

何应钦的早年生活

何应钦是贵州人,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偷玩父亲的驳壳枪不小心打穿了屋顶,他深知父亲是一个多么暴躁的人,怕回来受到一顿暴打,所以年轻的何应钦一个人偷偷跑到了县城里面,这个时候正好赶上了高等小学的招生,于是何应钦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教育。

在接下来的几年了,何应钦因为饱受同学们的歧视,所以他非常努力的学习着,接下来就读了陆军小学,还有陆军中学,又凭借着极为优异的成绩成为了清政府派遣日本的公费留学生,考入了日本的振武学校。


何应钦从日本回来后在贵州军阀的手下当过旅长,但是当贵州军阀被人刺杀后何应钦也遭到了不明身份的人枪杀,侥幸逃过一命的他,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躲藏了起来,静静的休养着。

后来他听说在日本的同学蒋介石正在孙中山的手下着手开办黄埔军校,于是与蒋介石不太熟的他在通过一个两人之间的朋友介绍,后来到了黄埔军校,最后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总教官。


在黄埔军校的这段时间里与何应钦后半生权势人生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何应钦在对待学生的时候温和宽厚,非常的善于开导人,又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就被学生们尊敬的称为“何婆婆”。

黄埔军校的学生都是人中龙凤,在参与了东征和北伐之后,黄埔军校的学生们一个个脱颖而出,渐渐成为了在民国政府中身居高位的将领,正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和这些黄埔学生们打下的良好关系,为何应钦网织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所以才能在何应钦屡屡犯错之后蒋介石也不得不选择原谅何应钦。

何应钦对蒋介石的两次背叛

在北伐战争后,何应钦诚和白崇禧等人联手迫使蒋介石下台,在蒋介石上台后因为顾及到何应钦多当时国民政府大多数高层有着复杂的联系,所以他选择了原谅何应钦。

在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张学良扣押的时候,何应钦深感自己的机会到了,因为他当时已经身居国民党的第二号人物,只要蒋介石被张学良等人杀死,他就能稳稳的坐上民国政府第一号人物的位置上,所以他一直在国民党内部主张强攻西安,不对张学良等人妥协,不能折损党国的尊严。

后来也是在宋美龄、宋子文等蒋介石亲属的交际下才迫使何应钦放弃了这个举动,当蒋介石被张学良放了出来之后,重归了他的宝位,这个时候蒋介石对何应钦曾经对自己的背叛恼怒万分,所以当即撤了何应钦的职。




蒋介石在撤了何应钦的职后发现事情不对,他感觉他对国民党内部和军队的掌控降低了,因为何应钦曾经的学生派系们在何应清下台之后就一直消极对待蒋介石,所以蒋介石不得不派人传话给何应钦令他官复原职,但是何应钦不愿回来,后来是在蒋介石的亲自劝说下才重新回到了国民党,重新坐上了国民党二号高层的位置。

对日本人友好的何应钦

他在抗日战争中并未作出重要的贡献,反而在作为中国的受降主官时,他想到了和日军主将冈村宁次的同学感情,于是在受降的前一天晚偷偷的通知了冈村宁次在投降仪式的当天不要带着他挚爱的军刀,军刀对于那个时候的每个日本人来说,都是生命,何应钦为他的日本同学着想,所以在投降的当天冈村宁次空手上了受降台,并没有献上最重要的军刀。

在岗村宁次作为战败国主将向何应钦这个主受降官鞠躬致礼的时候,何应钦作为战胜国的受降官居然和岗村宁次一起相互躹起了躬来,这副模样让所有观礼的人都惊呆了。

当时在中国参与受降活动的还有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使者们,他们作为受害国也参与了这次活动,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战胜国的主观会对一个战败国的侵略者鞠躬,顿时声色大噪了起来。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何应钦还和蒋介石争论了起来,蒋介石主张减少日本人回国的物资,但是何应钦主动提出增大几倍的物资给日本人回国,最终两个人开始争吵了起来。

何应钦的晚年生活

在蒋介石退往台湾的时候,台湾早已经被蒋介石的心腹陈诚牢牢的掌控,所以在退往台湾的时候很多不听蒋介石号令的国民党高层被拒之在了台湾的门外,在台湾可以说得上是蒋介石牢牢把控住的。

所以接下来的何应钦开始坐上了冷板凳,蒋介石给了他一个名号非常大、非常唬人的职位,但是实际上并未有什么权力,所以在到了台湾之后,何应钦从权力的中心退了下来,过上了悠闲的富家翁生活,家庭美满团圆。


何应钦的晚年生活虽然算不得太过于大富大贵,但对于当时很多退居国民党的高层来说确实比较理想的一个状态,当一个人经历过了权力中心的大潮,能安稳的退居幕后,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奢望,在很多时候何应钦都是一个权力的把弄者,所以他并不值得我们的尊重。


孤客生

何应钦,他1890年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两次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抗日战争。在民国政府时期,权倾一时,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国民党战败,跑去了台湾。



历史上,何应钦也曾有反蒋,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何应钦与李宗仁联合,促成宁汉合流,派人到武汉迎接汪精卫;1936年“西安事变”时,他是主战派,有炸死蒋介石取而代之的嫌疑;在蒋桂矛盾中,他曾两度与桂系搭档,拟行“逼宫”



所以,到台后,他非常老实,因为蒋介石对反对过他的人都会收拾。所以他“闭门思过”,不问政事。蒋介石让他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的虚职。

何不断地在台湾发表文章、演说和谈话,吹捧蒋介石。



自从大陆实行开放政策后,何应钦总是拜托一些回贵州的亲友及部属,让他们去打听家乡的近况。当他听说何家老屋经当地政府维护,依然保持旧貌,祖茔也由政府拨款维修,何家亲人都盼望他回老家兴义探亲等情况,内心十分高兴。但他口头上却顽固地坚持所谓“三不”政策。

从1986年开始,何应钦身体逐渐衰弱,时常一人待在书房里,望着画家张大千送给他,按照贵州老家兴义县泥荡镇绘制的《泥荡风景图》。

1987年10月20日上午,何应钦的血压突然急骤下降,虽经全力抢救,但终因心肺衰竭而去世,享年98岁。


新故相推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兴义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何应钦早在日留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是国民党老资历,年轻的时候也算国民党实力派之一。曾主持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主持受降,这是他人生最精彩的时刻。


因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关系比较复杂,这导致他退居台湾后受到蒋介石的冷落。何应钦最初和蒋介石的关系是不错的。1924年,孙中山任命蒋介石筹备黄埔军校,何应钦因为曾在贵州担任讲武学校校长,又和蒋介石有留学日本的共同经历,被蒋介石看中,成为黄埔军校总教官,两人配合默契,关系亲密。

随后,何应钦和蒋介石越走越远。1927年,蒋汪斗争,何应钦没有站在蒋介石这边,反而和桂系李宗仁一条线,蒋介石对此非常失望。1936年西安事变,他坚决反对国共合作,把蒋介石至于危境,有借刀杀人的嫌疑。解放战争时期,又站在桂系李宗仁这边,在蒋介石下野后为李宗仁组阁。


1949年南京解放后,何应钦辞去职务,退居台湾。到台湾后,何应钦自知错误深重,遂大门紧闭,不再与人来往。1950年蒋介石出山后,何应钦被排挤出核心权利层之外,虽然只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这么一个闲职,但也没有受到蒋介石的迫害。


失去权利后,何应钦不再过问政事,他把经历转移到了民间事业,挂个童子军副会长等闲职,还为“外交”出力。晚年的何应钦悠然自得,每日鱼鸟花虫、打牌打猎,剪个彩,演个讲,就这样度过了余生。1987年,何应钦因病去世,享年98岁。


石头有话说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福禄寿国人的追求。

从福禄寿评价一下何应钦。

福=善终;戎马一生没有折寿难能可贵,国之干成在纷乱的危局中没有殉命官场更是难得。80岁以后还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难得。

禄=吃皇粮;一生有吃国俸;

寿=高寿。(1890~1987),97岁在同时代的人中算超高寿。


凯腾聚知

何应钦,现代风云人物,民国达官显贵,官至中华民国的总司令,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大官。对他如何定位如何评价那是砖家们的事,本人平民一个,就从平民的眼光来说说何某人。我二十年前到过何的家乡,现今贵州省兴义市,何的豪宅就矗立在兴义市老城中央,很大很长,中西结合,外面用土红柒粉刷过,气势雄伟,但不是很高,保存较好。其实,何应钦是乡下人,城中的豪宅大约是发迹以后建盖的,与贵州军阀刘显世,王电伦(曾任贵州总司令,何的妹夫,本人见过其破败的旧居,不知如今修好没有),是亲戚,但后来为利益之争,撕破了脸,何是王总司令一方,据说是孙中山支持倒刘显世,只可惜王何联盟不敌刘显世(刘氏庄园尚存,极雄伟),何应钦兵败逃亡昆明,刘的杀手也跟到昆明,此杀手乃江湖高手,何连中二枪,倒在旅馆地上,有传说朱德大元帅时任云南警务处长,昆明警察局长闻讯赶到救了何某,但弹头至死尚有一颗未取出。王司令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暗杀身亡了。后何应钦投了孙中山,跟了蒋介石,成就了一番伟业,也是命不该绝也。日本投降,作为中方首席受降官接受日本冈村宁次的投降书,大长国人志气,名留青史。退到台湾之后,闲人一个,搞搞文化教育,安度晚年,得以高寿,也算善终了!都说叶落归根,不知后人是否有意让其魂归故里就不得而知了。


黑虎97

在国民党派系错综复杂的势力中何应钦无疑是黄埔系的二号人物,他地位超然,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尤其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总教官一职更让其在军事方面声名显赫,但是晚年的何应钦却被排挤出了军政权力的核心。



1950年是何应钦来到台湾的第一个年头,当然大多数国民党军政要员都是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度过的,因为数百万解放军随时要渡海攻台,之后却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台湾的危机解除。但是在这个时候,何应钦已经不能恢复往日的风光了,来到台湾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已经没有了在大陆时根深蒂固的派系支持,而老蒋却是一家独大,在这个时候,他要开始进行权力的在分配,从而来达到自己独裁的目的,何应钦无疑是头号人选。此时,台北市牯岭街一幢老式而陈旧的小楼里,一个曾在大陆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却异常平静,他就是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何应钦。



这位曾经的陆军总司令,接受过日本最高指挥官投降仪式的中国将领,他在失去大权之后却异常平静。他明白权力已经不复存在了,要想安度晚年,就必须拥蒋爱蒋,他先是在1950年发表《从抗战胜利展望反共抗俄战争的前途》,之后又发表了《蒋总统的伟大人格》,开始肉麻地吹捧“蒋总统不仅是一位天才军事家,而且具有政治远见”,变成了老蒋的忠实小弟,后又鼓吹“在蒋总统的领导下,完成反攻复国任务”是不成问题的。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昔日多次想取蒋代之的黄埔另一大佬,在日后的岁月里竟然会为了生活而变的言不由衷,但也颇有一点明哲保身的滋味,这一改变直接换来了老蒋对其一些荣誉虚职上的任命。



到头来,他作茧自缚,吞咽了由他自己参加酿造的这杯苦酒,尽管活到了九十八岁,也算寿终正寝,但他的一生却是个矛盾体,这也是他的可悲之处。


风流倜傥张四少

何应钦出生于1890年,贵州兴义人,17岁考入贵阳陆军小学,次年被选送到武昌就读陆军第三中学,再次年被公派到日本振武学堂留学,当时蒋介石正好也在这里读书,是他的学长,于是他俩成为好友。也是这一年,何应钦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时,何应钦和蒋介石回国参加革命,一起在陈其美麾下任职,升到营长后回到日本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

1924年孙中山筹备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第一时间就把老朋友何应钦拉了过来,任副总教官,授予少将军衔。在东征陈炯明时,何应钦历任第一团团长,第一师师长,连战皆捷,北伐时,升任第一军军长,是当时北伐军中仅次于蒋介石的存在。

(何应钦、蒋介石、白崇禧)

1927年汪精卫第一次反蒋时,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西北军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全部跟进,逼蒋下野,而此时何应钦掌握军中大权,却一声不吭,蒋介石只能黯然去职,事后他说:“当时只要他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

1928年,蒋介石复职,差点把何应钦一撸到底,被人劝说后才给他留了个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位置。

1937年西安事变时,何应钦代行蒋介石的总司令职务,坚决要轰炸西安,差点把宋美龄、宋子文吓死。后来还是蒋鼎文紧急飞抵南京,向何应钦出示了蒋介石的停战手谕,他这才下令停止轰炸。不过事后,蒋介石还很感激何应钦,认为他坚持了原则。

抗日战争中何应钦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中方受降的长官就是何应钦,这也是他一生最光荣的时刻,如今我们经常看到的日本投降仪式的油画、照片上,代表中国的就是他。

解放战争中,何应钦受到蒋介石学生陈诚等人的排挤,虽然还担任过两次国防部长,但实际上是基本淡出了军界。

何应钦晚年在台湾备受冷落,只担任了个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虚职,平时过着给人证婚、剪彩,打打猎,种种花的日子,直到1987年10月21日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8 岁。

至于如何评价何应钦的晚年生活,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他虽然不是军阀出身,但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和白崇禧、阎锡山等人一样,都遭到弃用,只是他活的最长而已。


渔樵侃史

国民党将领何应钦一生追随蒋介石,可以说一生是坚定地反对中国共产党的分子。

1.何应钦。网络配图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3月23日,何应钦得蒋介石许可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5月13日,何应钦内阁在广州集体辞职,转道香港到中国台湾,寓居台北牯岭街。

2.1945年12月,何应钦在上海。网络配图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复职“总统”,何应钦遭冷落出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闲职。但是,何应钦仍积极为蒋介石效力,在民间发起组织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并任常委、会长。同时,何应钦还恢复了中国童子军总会,并任副会长,多次出国进行国民外交。1980年代后,何应钦又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

3.晚年何应钦。网络配图

其间,晚年的何应钦反共之志不改,坚持三不政策。随着反攻大陆的希望破灭,他把更多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台湾的经济文化建设上,并提出不少建议。其余大部分时间在打桥牌、打猎、打高尔夫球、栽花种树等。妻子病故后,何应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应钦因心脏衰竭死亡,享年98 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