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在考證學家胡適的首開倡導下,現在廣大人民都已把曹雪芹奉為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其實,按照書中寫法,石兄和空空道人都是神話人物,那麼與之並列的東魯孔梅溪、曹雪芹也很可能是虛構人物,即使是實有其人,東魯孔梅溪和曹雪芹這兩個名字至少也應該是化名、筆名,而不會是真實的名字。

原因很簡單,《紅樓夢》作為一本隱語小說,作者千方百計要避開文字獄,是不可能把任何真名實姓寫在書裡的。即《紅樓夢》作者的真實名字絕不可能是“曹雪芹”。

“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但胡適卻認為“曹雪芹”是真名,是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還考證出這個“曹雪芹”名為霑,字夢阮,號雪芹。

但曹寅的親生子曹顒死的時候並未生有兒子,而曹寅的養子曹頫的兒子裡又沒有叫曹霑、曹雪芹的。

所以胡適沒法交待這個“曹雪芹”的父親是誰。

眾多紅學家們不顧不管,就沿胡適考證的成果,要麼說這個“曹雪芹”是曹顒的遺腹子,要麼說這個“曹雪芹”是曹頫漏記入宗譜的兒子。

總之是一筆糊塗賬。

所以,現實生活中到底有沒有一個姓曹名霑、號雪芹的人,非常值得懷疑。

事實上,多年來,也真沒有任何與“曹雪芹”有關的物品現世。

這,就讓把《紅樓夢》作者定位“曹雪芹”而構建起來的“紅學大廈”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真是急煞眾多紅學家們。

然而,1992年7月,一塊“曹雪芹墓石”在北京東郊通縣張家灣橫空出世!

“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這塊墓石的出現,對眾多紅學家來說,不啻於久旱後聽到的一聲驚雷,全活泛開了。

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紅學會會長的馮其庸,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副所長、《紅樓夢學刊》副主編的杜景華,時為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史樹青,時為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傅大卣等權威人士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很快就驗證此為文物真品。

史樹青高興之餘,即興賦詩一首:

石頭顯世見芹溪,字字斑爛望欲迷。

讀罷懋齋懷舊句,河干葬志不容疑。

馮其庸於1992年7月16日寫了題為《曹雪芹墓石目見記》的文章發表在《文匯報》上,迅速地披露了曹雪芹墓石在北京市通縣張家灣發現的消息。

緊隨其後的《北京日報郊區版》和《北京晚報》也相繼發佈了相關消息。

根據他們的說法,墓石的發現過程大致是這樣: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張家灣村四隊村民李景柱於1968年秋天平整土地時,在地下一米多深處挖出了這塊墓石。墓石正面刻“曹公諱霑墓”五字,左下端刻“壬午”兩字。“午”字已殘。在墓碑下面還挖出了一具屍骨,沒有棺材,是裸葬的,屍體骨架很完整,是一具男屍。當天晚上,李景柱就與他的堂弟李景泉一起把這塊墓碑拉回了家裡,埋在院子裡。1992年鎮裡規劃要發展旅遊,建立“張家灣人民公園”,想把周圍的古碑集中起來建碑林,李景柱想起了這塊碑,把它拿了出來。.

馮其庸在《曹雪芹墓石目見記》中用第一人稱寫李景柱最初發現曹雪芹墓石的心理,寫得非常細緻,是這樣的:“當時急於要平墳地,特別是在‘文革’中,破四舊剛過,也沒有敢多想,但我讀過《紅樓夢》,知道曹霑就是曹雪芹,並告訴了在場的人,當時有一位一起平地的人聽說曹霑就是曹雪芹,以為墓地一定有東西,就去墓坑李撥弄屍骨,結果一無所有。到晚上我就與我的堂弟李景泉一起把這塊墓碑拉回家裡,埋在院子裡了。”

“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通州區博物館根據馮其庸的描述,在館內的“曹雪芹墓石展室”內,配上了一幅彩色插圖:明月別枝,枝下兩人抬一塊石頭上獨輪車。並配以文字說明:“傍晚時分收工,李景柱喚來堂弟李景泉,將刻石抬上小車,推回家中。”

但馮其庸的寫法——或者說李景柱的說法,讓人難以置信。

“曹雪芹墓碑”長1米,寬0.4米,厚0.15米,重大約為102公斤,即204市斤。李景柱和李景泉哥倆都身材瘦小、體質孱弱,而且李景泉在當時只有18歲(不滿18週歲),根本不可能把“將刻石抬上小車,推回家中”。

“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焦保強在這麼寫的時候,顯然也覺得單靠李景柱和李景泉哥倆難以把刻石弄回家,於是在張家灣走訪後,為運石過程加上了一個身強體壯的第三者——韓士寬。在文中改為:“收工後,他請韓士寬與他的堂弟李景泉一起把這塊石頭運回了家中。”

關於發現刻石的過程,焦保強比馮其庸寫得更加生動、形象、細緻。

他是這樣寫的:“李景柱說了一句:‘這是曹雪芹的墓碑。’當時,在場的農民不知曹雪芹是何人,並沒在意。挨著李景柱平地的農民叫韓士寬,是位愣小夥子,他認為墓穴裡應該有東西,就有往下挖,結果挖出了一架白骨,沒有發現棺木,他扒拉了幾下屍骨,也沒有發現隨葬物。韓士寬以為死者嘴裡含有東西,還拿起顱骨在小車把上磕了磕,沒有磕出什麼,順手扔在小車上運走了。”

但對於焦保強這段描述,又有人提出質疑,1968年平整土地的時候,韓士寬是張灣村三隊的,李景柱是張灣村四隊的,他們根本就沒有在一起幹活,不可能一起發現刻石,也不可能一起運走刻石。

……

有時候,為了圓一個謊言,就必須補充上一千個謊言。

反正,關於刻石發現的描述,漏洞很多,欲蓋彌彰。

因此,同為紅學家的周汝昌和同為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的秦公均對其真偽表示出質疑。

其實,這塊刻石最大的造假馬腳就在其上所刻的“壬午”兩字上。

為什麼會有“壬午”兩字?

“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原因在於《石頭記》第一回脂批所寫:“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

可笑的是,造假者卻認定了“曹雪芹”是死於“壬午除夕”,畫蛇添足,加了這兩個字。

而退一步說,就算“曹雪芹”真的是死於“壬午除夕”,即紅學家們所說的乾隆朝的“壬午”年,但碑石所刻的應該是立碑時間而非死者時間。除夕過後,第二年是癸未年,所以石碑上刻的應該是“癸未”。

“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另外,立碑時間的表達方式應該是年月日,乾隆朝壬午年應為“乾隆某年某月”,並不一定要用甲子表示。當然,用甲子表示也是可以的,但朝代年號的某年月卻必須有。

此石只知迎合脂批中“壬午”二字,其他一無所知,由此可知其是偽造贗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