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有多残忍?竟用钝刀处决戊戌六君子!

慈禧太后有多残忍?竟用钝刀处决戊戌六君子!

处斩是古代封建社会对犯人处以的一种刑罚。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898年),即是120年前的戊戌年,戊戌变法失败。慈喜将光绪囚禁到中南海瀛台,同时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其中维新派的首领康有为和梁啓超,早已事先听到风声逃了日本,而谭嗣同、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则被捕,最后就义于菜市口,遭斩头处决,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于1898年6月11日开始在满清体制下进行改革,不过最后随著以慈喜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变法于1898年9月21日彻底的失败告终。维新失败导致六君子走上这个结果。然而,行刑砍头在古代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快刀行刑,基本刽子手一刀下去,过程中犯人不会受到太大痛苦,另外就是使用钝刀行刑,这对犯人来说是非常残忍,一般折磨至少十几刀或者几十刀,犯人才会断气。一般犯人家属,为了让亲人少受罪,很多时候会在刑场「打点一下」,好让处决时使用快刀。不过这一次「戊戌六君子」不单止被朝廷,还要被慈喜盯上,由于戊戌首领康有为和梁啓超逃脱了,憎恨维新党人的慈喜,要用尽方法来解心头之恨,告诉天下,她是大清最有权力的人。

在处斩戊戌六君子的时,朝廷特意选用钝刀。「戊戌六君子」被处决当中,谭嗣同因为那首绝命诗,令人印象最为深刻:「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崑崙。」内容表达自己对革命就义的绝然,而谭嗣同的行刑场面,也悲壮和惨烈得也令人心痛。

据指,在六君子处决当中,慈喜要求的不只于用钝刀那麽简单,而是使用「将军刀」,是钝刀之中钝,简单来说其实只是没有开刃的铁片。有份去到刑场目撃处决的谭嗣同好友,晚清著名武术家胡志廷,本身与另一好友「大刀王五」王子斌一起劫法场打算营救谭嗣同,但因守卫森严而没有成行。

据胡志廷的《谭嗣同就义目击记》记载,当天行刑之时的头一刀是杀康广仁,直到第五个才开始杀谭嗣同。所使用的是「将军刀」的钝刀:「几刀下去根本要不了人命,这根本不叫斩首和锯头没什麽区别,其手段比砍头的痛苦不知多少倍。谭嗣同却一直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神情若然,毫不畏惧,直至几十刀后谭嗣同才断气,享年33岁。」

还有指,刽子手刀刀乱砍,将谭嗣同后脑、脖颈、后背看出条条血痕。十馀刀砍过后,谭嗣同虽满脸满身是血,但仍可喊出:「吾有一言!」,其后谭嗣同英勇就义,这句话也因此成了千古之谜。

谭嗣同死后被人冒险抢走尸首,葬在其家乡湖南浏阳城南约8公里的一处石山下,父亲谭继旬因子获罪罢官回到浏阳,并为谭嗣同輓联作诗:「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