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补课逼出国的孩子们

原文@罗小芙 载于中读App

作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向我女儿表白:爸爸妈妈是读书人,知道学习要怎么学,只要你在学校认真学,妈妈一定保护你的童年,绝不让你成天奔波在补课之路上,徘徊在培优机构之间。

在这样的君子协定下,女儿快乐地读完了小学,没补过课,成绩却一直领先,并顺利考上了百分之一录取率的本市最好初中。这真是补课无用的有力佐证,让我在偏执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那些被补课逼出国的孩子们

在女儿给我带来的被羡慕被讨教的荣耀中,我飘飘然向别人发表获奖感言:教育要淡定,不要跟风,不要用力过猛,不要用补课毁了快乐童年,那谁,牛顿,父亡母改嫁,谁带他补课呀?不照样牛,不照样顿一顿就震憾英伦?

口出狂言喷溅的唾沫尚未干,我就开始一遍遍被打脸。初一一开学,女儿就回家哭,说上课听不懂,说老师不讲课本,因为全班同学除了她,都在补习班学过不止一遍了。而我们的六年级暑假,唯一没有暑假作业的暑假,小学初中都管不着的暑假,女儿在我的鼓励下,玩到忘乎所以,有慕名来拉优质生源的补课机构,让女儿免费上衔接班,女儿弱弱地表示想上,在她的生态圈里,她知道同学们有多拼,她有点沈不住气。我却一字一顿地拒绝:我们学校努力学,课外不补课。

于是,初一,女儿考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倒数第一,我急三火四找老师,结结巴巴地陈述:高知原生家庭,小孩智商没毛病,小学很优秀足以证明,为何一下子落后至此?老师轻蔑表示:毫无悬念,因为全班只有你女儿一人没补课,而班上的好多同学,一门功课就同时在好几个机构补课,同学们都己学到很深的程度,老师不可能只为照顾某一个人,而讲课本讲基础,所以没补课的自然听不懂,高知原生小学优秀都只是历史,千万不可太当回事。

被老师训斥后,女儿开始在每个完成作业都很局促的周末,起早贪黑地补课,在痛悔暑假浪费的两个月时间时,那些被我拒绝的补课机构招生老师的复杂眼神,我才算回味明白,我也才开始回想并咀嚼那些被我弃之脑后的忠告:小学补课是为初中,初中补课是为高中,小学可以靠天分,初中必须多补课

果然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补课作为一种顽强的存在,那么多家庭都乖乖就范,怎么可能独我家逃脱?只要教育环境不变,补课就在劫难逃。

而我那不让女儿补课的美丽承诺,被证明只是天真的梦想,完全是误人误己子弟,完全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盲目自负。

遭遇滑铁卢后我开启疯狂带女儿补课模式,可是由于起步太晚,拼命追赶也难免顾此失彼,功课是旧债没还又欠新债,初一初二疲于奔命两年,女儿没再考最后一名,但也难进入优秀的行列,女儿的自信深受打击,而我在被动挨打中试图找到摆脱困境的新路,才发现,出国留学,是身边同样处境的孩子突围的唯一选择。

我终于放下自以为是,找很多国内学不好,出国却考上名校的牛娃父母们讨教心路历程,毕竟低龄出国留学也是并不轻松的选择。

有父母给我算经济帐:你看,留在国内,补课费、游学费,每年也是好几十万,和出国留学的费用差不多,不如干脆出国。同样的投入,国外好学校多,机会多,不用补课就能上。

有父母用孩子出国后的状态现身说法:你看,孩子在国内数学很渣,拼命补课也不成,可是到了国外,老师给孩子的评语是:具备卓越的数学能力!多扬眉吐气呀。而且,再不用埋头苦刷考完就无用的题,有时间发展终生受益的兴趣爱好,生活丰富多彩,忙并快乐着,锻炼得自信独立,多好,家长也解脱了,一举两得。

有父母用大数据来证明出国之必要:你看,国内教育家的孩子们,有几个留在国内受教育?再看同班的孩子,有几个没在准备出国?初中不出去,高中也会出去,高中不出去,大学也出去,与其晚出去,不如早出去,省出补课浪费的时间,学点有用的东西。

有父母对补课机构存疑:补课机构那么功利,刻意制造焦虑情绪,师资素质又有谁来把关?补课无止境,有如军备竞赛越演越烈,这样下去怎么了?不如退步抽身,省得在补课这件事上助纣为虐。

在听完这句句有理的教诲后,再放眼周边,蓦然回首间,发现有条件家庭的孩子们,真的都在准备出国或己完成胜利大逃亡,我和女儿的纠结,也没有太多时间了,今秋,或者明春,我们必须做一个选择。

而一旦想到可以逃离万恶的补课,那巨大的诱惑几乎是无法抗拒的。也许,我家也将会有一个,被补课逼走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