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时怎么才能缓解疼痛?

孙先生-专属

全科D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以上是D医生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科D医生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和痛风石形成,严重者有关节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

2.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羟保泰松。吲哚美辛开始剂量为50mg,每6小时一次,症状缓解后继续按此剂量服用24~72小时,以后逐渐减量至25mg,每天2~3次。新一代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艾托考昔(120mg,每天一次)的止痛效果显著。

4.镇痛药:关节剧烈疼痛患者可口服可待因30~60mg,或肌注哌替啶50~100mg。

痛风发作常见的诱因有受寒、劳累、酗酒、食物过敏、吃高嘌呤食物、感染、创伤、手术等,痛风患者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饮食方面

痛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左右(如50公斤体重的患者每天最多摄入蛋白质50克),并忌进食高嘌呤食物(动物的心、肝、肾、沙丁鱼等)。患者需戒烟,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大于2000毫升。必要时口服碳酸氢钠(1~2g,每天3次)碱化尿液,当晨尿酸性时,晚上加服乙酰唑胺250mg,避免结石形成。


倩Sur

首先,可采取的一般措施是避免剧烈运动,嘱咐病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以冷敷目的是缓解红肿热痛。这个时期不要热敷和按摩,可以用外用消炎止痛药膏如扶他林软膏涂抹肿痛处以缓解炎症,减少疼痛。

其次,哪些药物可以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选择药物有何注意事项?

痛风急性发作期

可用的药物有三类,每种药物使用有自己的利弊,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后用药。

1、非甾体类消炎药 早期和足量使用,痛风发作前24-48小时口服,疗程是4~10天,此类药物种类很多,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丙酸类(布洛芬),苯乙酸类(双氯芬酸),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吡咯乙酸类(托美丁),吡唑酮类(保泰松),昔康类(吡罗昔康),昔布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还有尼美舒利、萘丁美酮等未分类的。这类药物口服一定注意不良反应!记住药物不是吃的越多越好,更不要两种或更多非甾体消炎药一起吃,效果不会更好,反而副作用增加。

2、秋水仙碱 也是要早期应用,超过两天开始服用秋水仙碱效果不佳。目前传统服用方法即每2小时口服2片直到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方法被小剂量疗法取代,开始服用2片秋水仙碱,1 小时后再吃1 片,1天后再吃1 片,以后每天2-3次,一次1片。也可每天三次,一次一片。

3、糖皮质激素 短期内服用小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少见,疗效和非甾体抗炎药相当。

以上三种药物无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病人之分,也就是个体化用药,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有胃肠道、肾脏和心血管影响。如肾功能不全病人建议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容易有消化道反应,出现腹泻等不建议继续服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影响血糖,合并糖尿病的病人使用时要严密监测血糖。

另外,一些中药复合制剂也可辅助缓解痛风急性期的症状,如痛风定等也可有效。



风湿免疫科孟医生

刘医生谈骨论筋🏄痛风发作时的治疗🏄

患有痛风的人还是非常多的,经常接诊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夜晚时突然出现足部疼痛来就诊。大部分是第一次疼痛,也有知道自己患有痛风的人。痛风急性发作如何能缓解疼痛?下面给大家说一下。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局部晶体形成的一中异质性疾病。它所独有的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特征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可以引起肾炎和肾结石。

痛风的症状

1.疼痛。常在夜间突然出现下肢远端单一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踇趾和第一跖趾关节处最多见。2.高尿酸血症。3.发烧。4.痛风石的形成。5.初次发作几天者后缓解,疼痛部位皮肤瘙痒和脱屑。6.疼痛关节处的骨和软骨破坏。7.肾病和泌尿系结石。


关于痛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写的很详细了,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

痛风急性发作引起疼痛时。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关节负重,并抬高患肢。尽早应用秋水仙碱,因其疗效可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2.非载体类的消炎镇痛药。

3.糖皮质激素。起效快、效果好,但容易复发。

痛风平时的预防

1.饮食控制。一定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鱼虾类、豆制品、动物内脏等。


2.禁酒。特别是啤酒。

3.多喝水,促进尿酸的排出。

4.适当锻炼身体。

5.不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

大家可以关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获得更多医学知识。

关注🏄刘医生谈骨论筋🏄享健康人生

刘医生谈骨论筋


博昼

平时注意不饮酒,不吃海鲜,不吃腌制物等。


刺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