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到底有什么用?

写材料到底有什么用?

说实话,干货君也时常被“写材料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困扰。

很多人包括写材料的人在内,都认为写材料都是空对空,完全是浪费纸张、浪费生命。

由于从内心里对写材料的意义没有认同感,导致大部分材料匠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整天琢磨着如何早日出坑。长期以往,写作水平自然是原地踏步,写材料只会更加痛苦,更加难以出坑,从而恶性循环。

怎么办?

今天,干货君不想讲什么大道理,就分享两个人的故事,一个古人、一个今人。

  • 古人:张廷玉

经常看清朝电视剧的朋友,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张廷玉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等重要官职,并且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一个文官,没有尺寸攻城拔地之功,凭什么配享太庙?

就凭一点,只要皇帝口述一段话,张廷玉可以立马落笔成文,也就是能把皇帝的口语变成押韵对仗的公文,并且让皇帝大腿一拍,“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照张廷玉,我们再反思自己,哪怕只练出张廷玉五分之一的本事,何愁领导不重用?

  • 今人:王健林

王健林就不用介绍了。这里干货君只引用王健林本文的一段话:

“我以前在军队里面搞文字,因为写得好才被领导调到身边搞写作班子,应该说在军队也是大笔杆子之一。直到现在,公司的半年总结,年终总结都是我亲自写。包括自己闲暇起来,也写几篇小文章,其实文笔也是非常优美的。”

这段话可以发掘出很多信息点:

  1. 民营企业也是要写材料的。

  2. 王健林是写材料出身。

  3. 王健林是写材料出身,可以自助服务,那么其他大佬(比如马云、任正非等)需不需要笔杆子呢?

最后,我们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写材料到底有什么用?

元芳,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