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两次我们打输了,可能现在大家都得叫某某五十六或某某信子

中日一衣带水,历史上恩怨交加。民国之前,我们一共有过三次大战,幸亏前两次我们都痛击日本,把他们打怕了,要不然,很可能现在中华大地早就不再是华夏衣冠了,大伙早就得学着他们的样子取4个字的名字,然后叫某某五十六或者某某信子了。

众所周知,甲午海战我们输了。清王朝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关议和,我们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同时赔银2万万两。原来拟定的是3万万两,要不是李鸿章在春帆楼外面的街道上被日本愤青打了一枪,考虑到国际舆论,这一万万两,胃口甚大的日本人是绝对不会减的。

如果这两次我们打输了,可能现在大家都得叫某某五十六或某某信子

而且,自甲午战之后,按照教科书的说法,我们的半殖民地社会又加深了一层。而日本在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后迅速走上了现代化国家的道路。我们则依然在艰难困苦中缓慢爬行。再后来的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其实从甲午海战的时候就注定了是个必然的结局,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日本对我们窥视之心由来已久。早在唐朝,中日之间就爆发了一次著名的战役,白江口海战。这是日本第一次挑战一个大陆国家。

当时唐朝正值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按照杜甫的说法“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那时候,唐朝国力强盛日本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合唐朝玩,它与唐朝的战争主要通过代理人进行,分别援助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日本援助百济,唐朝援助新罗。

如果这两次我们打输了,可能现在大家都得叫某某五十六或某某信子

公元 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李治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百济转而向日本求援,日本遂于公元662年,倾全国之力借百济之手抗衡唐朝。公元663年8月,唐、新罗的水军和日本、百济的船师在白江口水面相遇,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当时日本战船有400余艘,唐、新罗联军只有170艘,但是,最后由于日本和百济方面盲目自大,结果大败,400余艘战船被焚,兵卒大多溺死,百济灭亡。

此后,见自己根本不是唐朝的对手,日本迅速改变策略,开始与唐朝睦邻友好,先后派遣多名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历史教科书上著名的阿倍仲麻吕就是当时派来的遣唐使之一。这样,中日之间和平安定的局面持续了很多年。

如果这两次我们打输了,可能现在大家都得叫某某五十六或某某信子

直到明朝万历时期,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野心极度膨胀的他又打算进攻中国,而进攻中国第一步就是要拿下朝鲜半岛。

1590年他致信朝鲜国王,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拒绝后,1592年4月,出兵朝鲜,同年12月,明朝派出将领李如松率军入朝。第二年,连克平壤、开城。4月,收复汉城。此时,日军眼看支持不住了,提出议和停战。明朝从来就没把日本放在眼里,答应了。

可数年之后,日本自感元气恢复,又于1597年,再次派遣大军侵朝。明朝方面此次则派出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援朝作战。双方最后在露梁水域进行决战。此一役,日本损失惨重,海军统帅小西行长仅以身免。明朝方面则水师副将邓子龙战死,朝鲜方面一代名将李舜臣战死。

如果这两次我们打输了,可能现在大家都得叫某某五十六或某某信子

但是这一仗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军威,彻底消灭了日本侵略朝鲜,侵略中国的野心。随后,丰臣秀吉壮志未酬,病死日本。德川家康取而代之,转而奉行闭关国策,日本进入江户时代。中日之间再次实现战略平衡,恢复到和平发展时代。

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自感国力强盛,又转而挑战中国,爆发了甲午海战。这一战,我们输了,这曾让日本人欣喜若狂,尤其是战败赔款2万万两白银,那是日本很多年的国民收入,自此,日本走上了战略扩张的道路一去不再回头。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最终无条件投降,但是根植在日本一些人心中的军国主义思想挥之不去。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