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专权几十年,为什么一直没有篡位?

依苒栀子花开

霍光专权几十年没有篡位,客观上条件不具备。

汉昭帝初期,霍光和桑弘羊上官桀一起辅政,后来霍光利用汉昭帝的信任搬倒了桑弘羊和上官桀,从此开始专权,但这时他根基不深,没有条件。

汉昭帝驾崩,没有子嗣,在霍光的主持下,找来昌邑王刘贺继位。刘贺办事操之过急,刚进京就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霍光觉得他不好控制,就废掉了刘贺。大臣废皇帝可是大逆不道。这在霍光心里留下很大的阴影,想起来就后背发凉。这时的汉朝势气正盛,人心思汉,霍光要篡位,那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他当然更是心有余悸。



刘贺当了27天皇帝被赶出京城。霍光又找来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位。刘病已是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因无巫蛊之祸全家被杀,无根无派,霍光以为他好控制,才被立为继承人。刘病已也就是汉宣帝,非常聪明,有智慧,霍光专权他可以隐忍,霍光一旦有篡位的表现,必然有大批的士大夫跟随汉宣帝,诸侯王也必然捍卫刘家王朝,霍光胜算不大。

从主观上讲,霍光篡位可能性也不大。应该说,霍光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对时局的看法应该是很准确的。篡位他没有必胜的把握。没有把握的事儿不能干,何况篡位是天大事儿,失败了,是要掉脑袋的。



另外,霍光可能根本没想篡位。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拿着汉朝的俸禄,却要篡夺汉朝的皇位,这为儒家君子所不齿。更何况汉武帝信任霍光,汉昭帝也信任他,篡位怎么对得起他们的信任。这也不是儒家君子所应为。

不管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霍光没有篡位,不然会死得很难看。但是霍光只知进不知退,最后招致灭族之祸,值得深思!


豫有得

霍光是武帝时已故骠骑大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其父霍仲孺与卫子夫姐姐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后来又另娶妻并生下霍光。 汉武帝后元二年在临死之前召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霍光、左将军安阳候上官桀、后将军秺候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为托孤四大臣奉命辅佐年幼的昭帝刘弗陵。霍光为四大臣之首,又与身为四大臣之一的安阳候上官桀为姻亲。 昭帝继位之初根基不稳,朝政大权都在霍光之手,而此时身为四大臣的金日磾已死,上官桀与桑弘羊屡屡与霍光政见不合于是密谋联合武帝之女鄂邑盖长公主、燕王刘旦一起谋废昭帝窃国之大权与私用,后来被霍光察觉并一举击败四人!桑弘羊、上官桀死后霍光集朝政大权于一身,,霍光当政期间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昭帝在位十一年与元平元年驾崩,霍光立武帝之子昌邑王刘贺继位,昌邑王在位二十余天作恶三千余条霍光与是告太庙废之!后又拥立武帝之子卫戾太子刘据之孙流落在民间的刘洵为帝,刘洵继位为中宗孝宣皇帝,霍光有扶汉室与危急之中,拯救黎民与水深火热之时,一身忠心辅国,虽为权臣但对汉室忠心耿耿,不负武帝临终所托,不负兄长提携之恩,他是权臣但他的权利是武帝给予的,他诛杀上官桀桑弘羊是为朝政而不是公报私仇!他不反是因为没必要去造反,他的权利已达到顶峰位极人臣,这一切都是武帝给予的。更何况武帝子嗣汉室宗亲遍布天下就算造反也不会成功,对于一个政治老手他自然不会不知道!宣帝继位之初特建麒麟阁以表诸臣功勋,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霍光位居第一,对于霍光的功劳宣帝是认同的,后来霍光死后其侄霍云、霍山与其妻霍显谋反作乱被宣帝诛杀但已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霍光的陵墓宣帝却未动一草一木,霍光自幼长与汉宫之中,受命与武帝临终之托,扶大厦与将倾之时,他一生辅佐三位皇帝,后人把他与商朝宰相伊尹并称为“伊霍”。后世权臣欲废主自立时就自称行“伊霍”之事!


鬧市俠隱

因为他就算篡位也做不了皇帝,就像董卓也做不了皇帝一样。

霍光废皇帝立皇帝看似吊的一批,其实是虚的一批。看看过程就知道了。

霍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正常情况下这时候如果霍光真的乾纲独断,群臣肯定纷纷响应。然后先废后立,一气呵成。

结果呢?

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不说话是什么意思?因为沉默就是最高级的反抗。

没办法了,霍光的小弟田延年赶紧离席按剑,再放句狠话: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这件事才算成了。

都弄到拔刀了,可见霍光同志实力还是不够强啊。


飞鹰走马大谁何

这个问题我觉得你问错了。应该问霍光为什么要谋反?

一,汉武帝对霍光有知遇之恩,霍光打仗方面其实不如卫青霍去病。当时卫子夫和卫太子自杀的时候,也没有牵连到霍光,从情感方面来说他不应该谋反。

二,当时皇权至上,谋反风险是很大的。就算霍光是托孤重臣,就算他女儿是皇后,他也没必要谋反。谋反需要人会极端喜欢权力的,而且胆量要很大。当时霍光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汉昭帝和汉宣帝都很尊敬霍光,霍光的外孙女和女儿分别是皇后。还需要谋反吗?

三,霍光虽然喜欢权力,挤掉了其他的政治对手,但是他品性不错,对皇帝是忠心的,没想过谋反。

四,可能他活的不够久,所以没时间谋反。

五,他老婆儿子女儿谋反,他就要谋反吗?他老婆儿子谋反正是因为他死了,汉宣帝对霍家有意见了,他老婆儿子害怕才谋反,如果他没死,又可以维持很久一段时间。

补充一点,汉昭帝和汉宣帝都是相当聪明的人。昭宣之治就是说他们两。汉宣帝继位的时候已经不年轻了,受过很多磨练。你觉得霍光篡位能成功吗?


实梦阁

霍光因霍去病而深受汉武帝信任重用,汉武帝晚年错杀太子,致使不得不新立年幼太子。太子年幼,没有能力处理朝政。汉武帝封霍光为顾命大臣,令他辅佐幼主。霍光感恩先帝信任重用,忠心辅佐。

那么,霍光专权几十年,为什么一直没有篡位呢?个人认为有以下2点原因:

1、主观上,霍家世沐皇恩,霍光感恩,不愿背叛,不愿做乱臣贼子。

2、客观条件不允许。当时汉朝刘姓宗室仍有相当实力,汉武帝的余威尚在,上至王侯,下至百姓拥护刘汉天下。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再加上,当时匈奴未灭,仍时不时南下,骚扰汉朝。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致使国力衰落,民生艰苦,百姓渴望安定,不希望天下动乱。

总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有的人愿意做乱臣贼子,有的人愿意做权臣,这是个人选择。霍光终其一生,都是汉朝的一个臣子,没有篡位夺权。


实力和运气兼备的人

他为什么要篡位,,,专权的就要篡位?他霍家包括他霍光本人都是备受汉武帝恩宠,他本人被汉武帝任命为托孤大臣,以为汉室鞠躬尽瘁为己任,根本不可能篡位。这问题太傻了,懒得详细回答。


耶律萧

小时候问妈妈。她说自古贤相是霍光,自古贤后称马邓。霍光辅佐了两代小皇帝,没人怀疑他会篡逆,做的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而且汉朝在他的治理下发展得十分顺利。马皇后不是大脚马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邓皇后是谁我不记得了。她们的文化程度很高,对后宫的制度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妈妈讲,为什么杨贵妃只能是“贵妃”,不能是皇后,就是因为后宫的制度限制了她成为“皇后”。这就是后宫制度的作用。再说,西太后为什么不能拿掉这个“西”字,也是这个原因。


老Q54

一个主要条件不够,在这个位置的人,肚子里至少打过鼓,进如何进,退这么退,霍光也没有为篡位创造条件,也可以证明他选择当有权位的忠臣,他也明白权力斗争的风险,所以到死也不放弃权力,关健这权力和至高皇权相冲突,霍光在世时刘病已一直忍,忍是心上一把刀,霍光后人的行为也为后面的悲剧创造发酵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