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同學做互聯網年薪20萬,我工科985做實體經濟年薪不到10萬,這是什麼體驗?

王君藍

這個問題提的好,確實時代發展中出現的週期性的“突兀”現象。舉一個例子,就說明白了:二十年前學計算機的都是香餑餑,十五年前學計算機的則臭了大街,五年前學計算機的都要上天了。風口來了,豬都能飛,如果你真是豬,早晚還要掉下來。

第一:週期性風口輪到互聯網企業了,華為員工平均年薪70萬元,其他行業的人是不是一頭撞到牆上?

當今世界,毫無疑問地進入是了互聯網時代。尤其是中國,互聯網的應用深入人心,不再是一個免費的平臺,而是一個創富的風口,比如,我們知道的共享單車、支付手段、自媒體、智能社交等等,都是巨大的財富風口。

財富排行榜上,互聯網大佬已經把當年的石油、房地產等傳統企業大佬甩出了三條街。各大傳統企業也紛紛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好嘛?互聯網+的理念,剛剛提出,現在已經是“區塊鏈+”了。

第二:投資大水漫灌,造成互聯網專業人才暫時短缺,市場薪酬必然水漲船高。

這是時代發展的大浪潮,大家一哄而上、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各種投資拼命砸錢,金錢就像大水漫灌,別說是豬,大象都能飄起來。

比如,某頭條招聘大數據應屆生年薪開到了50萬,比如BAT,還有TMD等新老互聯網企業,招聘構架師、數據師等專業人才,籌碼都開到了幾十萬。大家一哄而上,水漲船高,造成短暫的人才稀缺,自然出價就要高。

在人才市場裡,人才的身價不是靠學歷和學校來標定的,要根據市場供需關係來決定人才的市場價格,價格就是反映了價值。

第三:既然選擇了傳統企業,就要踏踏實實走完自己的路,下一個風口可能就是你。

互聯網企業大量崛起,人才供小於求,員工薪酬的市場價位就是高,因為人才爭奪的焦點,終將體現在工資價格上。作為傳統行業的員工,有些心理落差也是很正常的。

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一是要知道人才的市場價格,取決於供求關係,而不是取決於學校名稱和一二三本,沒有學歷的人掙錢多的也不少。

二是即使互聯網企業,20萬年薪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因為互聯網企業的平均薪酬達不到月薪一萬的,高薪企業也就是那麼少量的龍頭標杆型企業。

三是既然是週期性風口,現在供小於求,將來一窩蜂跟風,早晚有一點就會供大於求,互聯網人才的價格也會逐漸攤薄,如果有天過剩之後,甚至要跌破傳統企業的價格。

綜上,首先要清醒認識到人才價格不是取決於學校和學歷,其次要知道互聯網企業高薪處於週期性風口,再次要修煉自身,爭取自己進步拿到高薪才是正道。


職場火鍋

隔著屏幕都感受到樓主深深的怨念,“985有什麼用,還不如二本掙得多”儼然就在嘴邊。提問的慣例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第一,二本畢業隨隨便便年薪20萬是常態嗎?顯然不是的,年薪20萬這個數目,對於大多數城市的平均薪資水平來說都是偏高的,就像在深圳這樣的大城市,2017年統計的應屆畢業生平均薪資也並非想象中的人人月入過萬,事實上,只有4500元左右。如果統計“二本畢業”和“985畢業”兩個群體,後者的總體收入是比前者更高的。樓主的同學不能代表“二本畢業生”,他在二本畢業學生裡只是個例;樓主自己的收入也同樣不能代表“985畢業生”這個群體收入。

第二,互聯網行業隨隨便便年薪20萬嗎?答案也是否定的。互聯網行業雖然現在仍處在紅利期,但是一輪泡沫已經破滅了,大公司裁員也經歷了好幾輪。一些小型創業公司誕生一兩年以後就很快地消失在了浪潮中。就算是在bat這樣的大公司,也是要付出努力才能拿到20萬的,且不說畢業進這些大公司有多難。一些小公司甚至只有做到高管才能拿到20萬。互聯網行業相比於實體經濟行業來說來說的確更容易賺錢,但也並非遍地是黃金。能賺到大錢的,永遠都是那些手握資源、能力卓越的人。

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樓主的同學拿到“20萬”絕不是“隨隨便便”。樓主心裡不平衡的原因是覺得自己學歷比同學高,因而產生了“讀書有什麼用”的情緒。學歷並非衡量能力的唯一標準,即使是同樣教育經歷的人,畢業3-5年之後差距也會越來越大。一個人的情商、溝通力、思維方式等等產生的效果,都會在這個階段被放大。

你其實本來就不瞭解你的同學,以為考上了二本就是他的全部;你只是通過這一件事認識了他而已。

賀嘉

我知道你心裡不服氣。我也不服氣,我一個二本畢業的在廣告行業年薪不過十萬,一個大專中途休學的同學在富士康門口賣麻辣燙,輕輕鬆鬆一年二十萬。你說這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要在這裡說明兩點:

1.學歷與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努力與收入才成正比。

我說出這句話,一定有人覺得我扯了。我承認,學歷與收入有關係,但大多數情況下,能掙多少錢,與你什麼學校畢業,本科還是研究生的正相關性不大。反而能決定你賺多少錢的,是能在步入社會後,能付出多少努力,流了多少汗水。畢竟,在學校,大家學的不知直接的賺錢技能。說道專業屬性上,倒是有些大學專業與錢的相關性強,比如時下最熱門的“人工智能”“編程”……這些專業畢業的,來錢比較快。

2.大學不是提升賺錢技能的,而是提升認知水平的。

雖然上面舉例提到了幾個熱門專業,但是,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大學重在提升認知水平,修煉賺錢技能的,是技校,是“藍翔”。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新東方畢業的廚師,藍翔畢業的開挖掘機的就比你賺錢快,但是,他們的世界觀,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可比不上那些碩士、博士(水貨另算)

答主有時也覺得高考一路廝殺,大學潛心修學,應該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畢竟生活中不只有詩和遠方,還要有苟且,能二者兼修的才是牛逼的。

最後提一句,985也沒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步入這個社會,一切憑實力說話,一切憑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我們只看到了買煎餅的一瞬間,不知道他們每天凌晨就要起床;我們只看到了互聯網行業來錢快,但不知道那些碼農熬夜倒班熬出頸椎病,倒不過生物鐘的苦惱。一份付出一分收穫,這個世界還是很公平的。


天天說錢

首先表示很遺憾,

因為行業不同,收入真的會差距很大。

有時候甚至是天壤之別。

比如題主在實體行業,可能是製造業,985院校,年薪才十萬,二本同學在互聯網行業,年薪20萬。

行業差距可以有多大呢?我舉個例子吧:

2018年第一個季度,數字貨幣交易所幣安,僅有200名員工,利潤高達2億美元;同時期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盈利只有1.46億美元,其員工有10萬人之多。如果換成傳統行業利潤肯定只會更低

其實芝加哥大學Andrew Abbott教授在一次演講——《大學教育的目的》中也說過:

對你未來的預測不是由大學的聲望決定的,而是一些其他的因素,主要是那些決定你能否來這所大學的那些因素:個人才能,以前幹過些什麼,父母所提供的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和智力資源。唯一一個跟未來的世俗的成功有點關係的變量是你的主修專業。但是這種影響大部分源自主修專業和職業之間的聯繫。
真正對世俗的成功有影響的因素——是職業。

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決定你收入的根本不是985、211或是成績有多好,而是你所在的職業!(行業、組織和崗位)

你只看到人前風光,沒有看到人後滄桑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5年前,一個叫brian acton的人去Facebook應聘,然後悲劇了。

隨後,他開發了一款叫whatAPP的軟件。

5年後的今天,facebook花了190億美元收購了whatapp。

這是不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

可是,我們來看一下他的履歷:

你還覺得這是個屌絲嗎?

同樣地道理,不論你那個同學是二本,或是三本,甚至專科。

我實話跟你說,人家能拿20萬的年薪,肯定是少不了努力的。

你只看到了你的985和他的二本,卻沒有看到他背後付出的努力和艱辛!

我們知道社會是不公平的,有各種關係、門檻……

可是,市場是公平的!

你最終的獲得,其實是取決於你所創造的價值。

因為,沒有哪個老闆是傻逼,會平白無故給他20萬,或給你10萬!


存在即合理!

並不是存在的就是對的,而是存在的東西都有他的原因。

對於我們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去認清背後的原因和真相,然後再尋求改變。


馮起升

這個問題的描述有問題,存在“倖存者偏差”。


“二本同學進入互聯網隨隨便便年薪20萬” ?

這個描述有 3 個問題:

首先,互聯網行業並不是什麼企業都能獲得年薪 20 萬的。能隨隨便便開出 20 萬以及更高的,必須是滿足以下3 個要求之一:

  1. 還未上市,但是規模已經非常大的的明星創業公司,如今日頭條、滴滴、大疆、美團點評 等;

  2. 初創階段,但是由於技術先進,吸引大量人才的超新星公司,如 Face++、Hulu、商湯 等。


以上公司的比例放在整個互聯網行業中並不高。還是有很多公司只能開出六千八千的月薪的。


第二,明星公司中二本的人非常稀少。

就我所在的互聯網企業來看,確實絕大多數人都在年薪 20 萬以上,但是,沒有幾個人是二本出身的。或者說,我接觸過好幾百人,只有不到 5 人是真正二本出身的。他們是二本學生中的佼佼者。

而且,即使是二本出身的人,通常也不是一畢業就能進公司的,基本都要在其他公司裡摸爬滾打個幾年,表現突出,才能進入很好的公司。


第三,互聯網行業的工作非常辛苦。

晚上6點以前下班基本是奢望,不加班到9點就已經不錯了,很多時候連週末都不能休息。而且這個行業變化非常快,需要不斷學習,一不留神就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



當然,我也承認,很多傳統的行業確實面臨工資不高的問題。


但你想過為什麼嗎?

這是因為,傳統行業的技術已經比較穩定,人員比較充沛,由於較高的成本和激烈的競爭,利潤已經不高。整個企業都無法有較高的利潤,裡面的人工資就很難提高了。

在行業中的人,比較依賴自己在本行業中的經驗,所以不太願意跳出行業,很多都打算一輩子幹這行了。前面的人不走,哪有後來的人的坑呢?應屆生進入以後只能做做打雜的工作,甭管你有什麼學歷,做的事情都是高中畢業就能勝任的。對企業創造的價值顯然就小了,工資又怎麼能上去呢?


所以,問題的核心在於,大學在傳統行業的招生名額太多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世界變化太快,而大學招生比較滯後,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那些被招進去的傳統行業學生,就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了。

如果你並沒有真正熱愛自己的學科,非要在這個行業中摸爬滾打,那就努力一點,讓自己多學一些其他專業(如 IT)的技能,成為一個多元化人才。這樣,即使你發現形勢不對了,也能有一個退路,不是嗎?


曾加

看到「隨隨便便」這四個字,我可以想象題主對於別人拿著20多萬的年薪,是有多麼的怨恨。

也是,我們不會去嫉妒馬雲,馬化騰等爸爸,即使他們的財富富可敵國,隨隨便便就能在北上廣深買下整棟別墅,我們只會對身邊和我們同個層次,但混的比我們好,賺的比我們多的人,產生濃濃的嫉妒之心。

所以,當你混的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參加任何同學聚會,否則你會傷心欲絕的。

其次,按照我瞭解到的,互聯網的工資水平,確實比較高,但不意味著他們的時薪高,你見過哪個程序員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大部分還不是天天加班,把凳子給坐穿之後,才能拿到萬把塊錢的工資!你可以去算算他們的時薪是多少。

再次,BAT公司招的程序員,學歷要求都很高,大部分都需要985或者211學校畢業,一個二本的畢業生,除非能力非常優秀,否則是很難進入頂級的互聯網公司的。

你的那個二本同學,進的互聯網公司,很有可能是一間小型創業公司,創業公司有著較大的風險,他在裡面,承受的壓力,應該比你大很多倍。

最後,不要總是關注別人賺多少錢,而是要多去觀察別人賺的錢為什麼比你多!

一些畢業生剛剛出來,什麼都不會,什麼都需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可你倒好,看到別人賺的錢比你多,就開始自暴自棄,開始怨天尤人了,這種心態是最不可取的,因為它會讓你變得浮躁,變得不思進取。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向他人學習,通過不斷努力的方式,看能不能超越別人。

羨慕別人這種事情,誰不會呢!關鍵是要超越別人。


曾少賢

我身邊正好有這兩類小朋友,我一直看著他們畢業就業失業,今天來給大家講一講:

第一年

小網是一家不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學的是萬金油的電子商務專業。
小工是響噹噹的985印染專業的科班出身。

兩人畢業前去了人才市場,小工很快就找到了好幾家專業對口的企業,招聘的人正巧還是小工的師兄,因為這個行業裡的人才大多就出自這麼五六家專業院校的十多個院系,所以在面試的時候幾乎可以以師兄師弟來互稱了。

因為這個印染這個行業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所以都知道全國知名的企業是哪十家,小工選擇了排名第五的一家企業,加入做了一個技術專員,月薪6K,加上加班補貼,月入8.5K。

在這一行裡,大學生甚至連崗位和底薪也不用選擇,因為這個行業,所有的一線企業都是這麼規定的:

大學畢業生就是從技術專員做起,轉正就是技術員,一年半後當組長,三年做到技術主管,五年做到工段主任,八年到高級工段主任,一直到45歲當上分管技術的副廠長,極少數人可以升到集團當副總工程師。

小網的找工作之路就坎坷多了,專業萬金油,學院也三流,好的企業根本不收他的簡歷,於是只好去一些新興的互聯網企業當運營專員。入職4K,沒有加班費。

第二年

小工沿著自己的職業道路走下去,(其實應該說是沿著他的師兄師弟的路走下去)。

按理說,第二年,他可以從6K底薪升到7K,但是因為競爭對手增多,價格戰打得很厲害,全行業的利潤都在下降,所以他的底薪只能是升到6.5K。小工想跳槽,但發現這一行業的其它公司甚至到在裁員和降薪,有一些自己去創業單幹的師兄甚至破產了,反而回來應聘一份工程師的職務,小工感到了一點涼意。

這一年,小網是最苦逼的一年,他換了三份工作。之前那家互聯網公司倒閉了,他一分錢賠償也拿不到,不過還好,因為有了一點工作經驗,他在40天內找到了第二份工作,工資還從4K漲到了5K,因為這個行業總體來說屬於上升趨勢,有這樣工作經驗的人才難得,連著小網也沾了一點光,也可以在簡歷裡寫上一句,“對XXX行業的互聯網+業務有較深刻的理解”

第三年

真正的分水嶺是在第三年!


小工這個行業象中國大多數實體經濟一樣,陷入了價格戰,產能嚴重過剩,加上歐美消費能力下降,海外訂單一減再減。小工和他的師兄們到了廣交會上唏噓不已。以前都是住五星級酒店,展位佈置超百萬,現在是兩人一間招待所,展位上精裝宣傳冊改成了單張小廣告。

身邊的人越來越多討論哪家工廠的師兄又跑路了,小工也有機會去人才市場招人了,正想衣錦還鄉一下,卻發現自己的師弟都去金融公司投簡歷了,還真有一些師弟賺大發了:聊天時都一口這個幣,那個幣的聽不懂。小工不知道什麼叫虛擬幣,只知道自己和女友的新房要實實在在交人民幣。而那些已經買了房的師兄,天天在擔心萬一公司倒閉了,怎麼還房貸。

這一年,全行業凍薪,小工年薪也就固定在了10萬左右。本來這個底薪如果拼命加班,是可以拿到15萬以上的,但是現在開工率不足70%,根本沒有理由加班。但是公司領導還是很有信心,只要熬過寒冬,就會給大家漲工資。但是想一想公司領導自己都不敢買車買第二套房,小工心裡更涼了。

現在簡歷裡敢列出一些“硬貨”了,比如:

  1. 構思並策劃過某某活動,吸引APP下載過百萬,日活過萬。

  2. 幫助公司拿到B輪融資。

  3. 業內第一個推出XX功能,雙11當天成交額600萬,月流水近一億。

於是,被另一家BAT投資的中型企業挖去當了高級經理,年薪20萬。其實小網在原來這家創業企業可以拿到25萬。

小網是這樣說自己的選擇的,這幾年在互聯網圈裡看得太多了:

創業型的互聯網公司,大多數活不過三年,我現在能拿25萬,但到明年它活不活得下去,融不融得到下一輪很難說。

現在我賺的就是行業人才暫時稀缺的錢,但等到一線互聯網企業象BAT進來這個行業,他們有流量有資金,運營能力和技術能力也強。

所以,我現在先去一線的企業學習一下正規軍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認知。這樣才能在朝不保夕的互聯網行業更穩定地賺到錢。


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小工和小網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刀職場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沒有看到題主對雙方工作強度的描述,看到的只有學校。一個985高校,一個是二本。二本的工資反而高了。

曾經,有一位清華大學的博士後,找我應聘。看著這個博士後的簡歷,我比較猶豫,認為不合適。後來對方反覆要求面試。我就讓人通知他來參加面試了。果然,面試只是浪費了他的時間。這位老兄,我和講了很多遠大理想,要做一番事業。對眼前要做的工作,他也不掩飾,認為只是熟悉一下,瞭解一下,要求多輪崗,然後做高大上的事。

我大概琢磨了一下,這位博士後,是要我給他做助手,然後陪著他鍛鍊各種能力,然後他……不知道他能怎樣。我很嚴肅地告訴他,我要招聘的,就是一位策略分析師助手,就是要做基礎的素材整理工作,就是要踏踏實實寫報告。我還告訴他,我也是博士後,我已經踏踏實實寫報告寫了七八年了,還會繼續寫下去。然後,他就不來了。

我認識多位新媒體工作人員,收入確實比較高,但他們給我的印象是,每天晚上,都是要工作到12點以後的。早上我一醒來,就會看到他們發的消息。每年的工作時間,根本不是八小時,我看都有16小時了。這樣的工作強度,收入能不高嗎?

我也遇到過類似只看級別的,出現在多次面試中,一直和我談要級別,要底薪。至於工作績效,大致的意思說,底薪高了,就會好好做績效。我能相信嗎?您能相信嗎?

人力資源,是一個需要方式方法去做的事情。不會因為一個人是985高校的,工資就高,也不會是因為做互聯網的,工資就高。據我瞭解,有一大把互聯網行業的,新媒體行業的,工資很低,主要原因就是想一天固定工作八小時,沒有主動創造性。

記得有個笑話,解釋“窮”這個字。上面的寶蓋頭,是一個固定的單位,下面的是個八字,就是八小時工作,最後是個力字。就是一天八小時只把力氣用在一個固定的單位,就是窮。這個解釋,不是說不要認真工作,而是說,要在八小時之外,更努力地學習和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實體經濟,我很多實體經濟的朋友,收入都高於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幹實體,幹得好,更有前途。


孫建波

我們都說學歷很重要,是求職的敲門磚,但是這個問題放在這裡好像狠狠地打了我們一巴掌。它告訴我們即使不是985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有春天,可以比他們獲得更高的收入。


這件事本來就是可能的,因為不是所有985的學生就比普通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強,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經過四年的努力也有很厲害的,也有可能有一些學生因為高考失利才“流落民間”的。


而且收入的高低還跟行業、崗位有關。有的行業用盡所有的力氣都可能一個月只能賺幾千塊錢。但是有的行業,輕輕鬆鬆就能月入萬元以上。其實,每個行業都各有各的辛酸,只是我們外人看著很光鮮亮麗和輕鬆而已。

比如說教育行業中的培訓老師,他們一個線上課程就是幾百元、幾千元,然後反覆被學生購買,年收入都是五十萬以上。給企業做內訓的老師就更賺錢了,年收入在百萬左右。但是他們的日常就是錄課錄課錄課,為了不影響發音,都先不吃飯。經常還要出差,去某個地方現場講課。


我有很多初中就輟學的同學,他們的存款比我多多了。在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人家就已經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走上人生巔峰,而我還在打工中苦苦掙扎。但是我不去比較,因為一旦開始比對,就會痛苦叢生,總會覺得有不如人的地方。


不管我們是什麼學歷,什麼收入,如果羨慕別人的生活和收入,就想辦法去努力。如果做不到,不要喪氣,不要傷心,就想現在擁有的就已經很好了,人也不能太貪心是吧。你肯定也有令他人羨慕的地方,只是你自己不自知罷了。如果懶於去奮鬥,那更不能說什麼了,因為你都沒有努力過。


——END——

你對自己的收入滿意嗎?你有羨慕別人的高收入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聯想到自己身邊發生的同樣的故事。我一個大學女同學,也是985名牌大學碩士畢業。之後去了上海,進入了一家比較穩定的實體經濟類型的公司做HR,6年的時間,薪資基本都沒什麼很大漲幅,因為那家公司的人員也穩定,她領導都呆了10年了,所以她也沒什麼上升的空間。後面她終於鼓起勇氣跳槽,而且機緣巧合,去了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不僅升職做了主管,薪資也一下翻了兩倍。原因也很簡單,互聯網金融平臺,同等工作崗位的話,較實體經濟薪資會偏高。

所以行業對於薪資顯然是有不小的影響的。尤其在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黃金年代,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年薪20萬都不叫事兒。不過,有句話叫不能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捱打。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不可能事事完美。

互聯網行業雖然很多崗位薪資都很高,但行業變化也很快,所以在這種公司各方面變化也都很大。這就需要員工適應公司文化,不僅僅工作時間長,經常需要加班加點,小型企業還會面臨公司突然倒閉的風險。再回到我剛才說的那位女同學,在這個互聯網金融平臺呆了一年半之後,公司就資金出現問題,進行裁員了,她也不能倖免,被迫去找下一份工作了。

還有一點想說的是,進入社會之後,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公司更看重的是你的實際經驗和真實呈現出來的能力,多的是三本或大專的領導下面跟著一群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所以,別太把學歷當回事。

人生就是這樣在做不同的選擇,無論你選左邊還是右邊,可能都有點遺憾,但也都有不同的風景。所以就看你自己如何去平衡你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