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楊國強

校长杨国强

一、招生手冊上的最後一個學校與月薪過萬的工作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鄧振全出生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農村,是一個自信、靈活、頗多點子的陽光小夥子。但家庭經濟困難,於是他從13歲開始就每年和哥哥一起利用假期打工賺錢,幫補家用。他坦言,他的學習成績並不拔尖,估計只能考取第三批次的大專院校。雖然父母一直支持他繼續完成學業,打算貸款讓他上大學。但基於自身的家庭情況,他不想讓父母再為自己操心,背上沉重的債務。當時他對自己的人生彷彿已看到了盡頭:到工廠打工,拿著一個月兩三千的工資過一輩子。

迷茫之際,他在翻閱2014年《高考報考志願指南》時,在末頁看到了最後一個名為碧桂園職業學院的學校,最吸引他的是學校名字後面括弧中寫著的:“全免費”。就是這三個字,使當時失去方向的鄧振全,頓時看到了另外一個機會、一條出路。

“我當時第一時間就上了學院的官網查詢瞭解情況,但由於這是一個之前沒有聽說過的新鮮事物,所以自己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我和家人、朋友討論,有人甚至說,不會是傳銷吧?”鄧振全笑著說。最終,他決定自己到區教育局問個清楚:這到底是不是一所正規院校?在得到教育局的肯定答覆後,他決定報讀這所免費的學校。

順利被錄取,來到學校報到後,鄧振全發現更大的驚喜在等著他:這裡不但免學費,對於當時只帶了很少隨身用品的他來說,學校還免費發了各種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讓他不用再額外花費分文,很快就能安頓下來。“後來我就安定下來了,因為來到這裡,真的不用再為學費、生活費發愁,也不讓父母再有太多額外的負擔。”他說。

除了免去學費,有生活上的補助,還有一點讓鄧振全感到驚訝,這裡跟自己想象中的大學非常不一樣。“我們的學校真的與眾不同,雖然是慈善性質,但學校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我也有在其他高職學校就讀的高中同學,當我問他們在幹什麼的時候,他們的回答是在玩遊戲。比如養了一隻寵物貓,還把照片發給我看。我們高中老師也是上過大學的,在他們口中,大學的生活也是“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但在這裡,我們實行的是準軍事化管理,連漱口杯中的牙刷都要方向擺放一致。

每天除了正常上課外,還有各種實踐活動,比如學校二期的宿舍樓建設中,鄧振全就親身參與過施工,實踐過扎鋼筋。他說,“除此之外,我們每天還都有軍體課,可以說從學院出來的學生,身體素質也都是過硬的。”

三年的學業,最終讓這位有想法的青年擁有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突出的業務能力。畢業後,他將入職廣東國良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成為學院首批畢業生中11名競聘到月薪過萬的基層一線管理幹部或技術骨幹崗位的優秀學生之一。

校长杨国强

鄧振全的故事是數百個這樣感人勵志故事中的一朵小浪花。在廣東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蟠龍園,每年都會有不少像鄧振全這樣的寒門之子,滿懷著懵懂而驚奇走進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三年後,他們又懷著憧憬和自信從這裡走出,開始自己的職業道路和人生。

使數千位鄧振全們從貧困走向希望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總佔地面積約300畝,規劃建築面積約16.8萬平方米,分期投資4.5億元。

它真正令人驚歎之處,一是它的慈善定位,“全免費”,不僅學費免,連春節回家過年的火車票,都是學校提供;二是在於它興建的速度只在一年左右時間!

2013年8月,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成功立項,2013年10月29日動工,2014年9月1日正式開學。從立項到開學,碧桂園只用了13個月,這是典型的“碧桂園速度”。楊國強曾經說:“學生們的教育是不能等的。”2014年9月28日,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迎來了隆重而簡樸的開學典禮。這一天,是孔子誕辰紀念日。

四年之後的2018年1月5日,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楊國強又專程來到這所他引以為強、引以為傲的學院,以”會做人、會做事、敢擔當“為主題,與師生們交流。

在改革開放後,從第一批農民工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領軍人的楊國強,在回憶當初的創業發展史時說,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做事認真誠實,要擁有一技之長。另外,就是喜歡學習,善於鑽研,對任何事情都抱有好奇心,學會思考,遇事要想想: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不是另外一個樣子?在思考中積累不同的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判斷力。楊國強說,即便是在今天,自己仍然像三四歲的小孩子一樣,對《十萬個為什麼》好奇不得了,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問。

在楊國強與師生們開會會堂的牆上,貼著這所傾注了楊國強心血和夢想的學校的定位:“要把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辦成經濟大潮中的‘黃埔軍校’”。

二、亞當·斯密的AB面和楊國強雙重身份

即使是在信息時代,人們也總是有意無意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汲取。

中國改革開放,秉承的原則和學習的經驗大多來自西方經濟學說和發展經驗。這其中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是市場經濟之父,是西方當代經濟理論的創始者和旗手。人們認為,二百年來,西方列強能夠實現國富民強進而重構世界,他的《國富論》是聖經和兵法,亞當·斯密本人亦被視為經濟界的牛頓。

而《國富論》就像阿里巴巴站在山洞門口喊出的那句“芝麻開門”。多少巨賈大亨,多少商界奇蹟,多少天量財富,甚至多少巧取豪奪,多少不義之財,都在借其之名恣行無忌,並心安理得。

也因此,在人們的眼中,亞當·斯密就變成了一個冷冰冰、靈魂和毛孔中都溢著利字的商業祖師爺。

其實,這只是亞當·斯密的A面。這位“商教宗師”另一本同樣重要的著作是《情操論》,普遍認為其意義不亞於《國富論》。

在亞當·斯密看來,成大功業者,逐利之心和濟世情懷缺一不可,甚至相輔相成。而當你面臨宏大目標或非常規關口(大福大貴或大災大難)之時,往往後者才是真正的支撐。

在中國,商業傳奇最多的領域之一就是房地產。到目前為止,已有三家企業的年銷售額超過了5000億人民幣,它們分別是萬科、恆大和碧桂園。

如果一定要區分情懷派和趨利派,萬科應該會歸入情懷派,而意圖吞下萬科的恆大則會被視為趨利派。

相比以精英臨世的王石和以膽略著稱的許家印,我們又怎樣給另一個龍頭企業碧桂園以及它的創始人楊國強定調?

這個在二十多年前陰差陽錯偶入房地產的廣東商人,曾經獨創“建屋、聚人與造城”兼有的大盤開發模式,在香港上市時,罕見地被一向苛刻的國際投行給予賬面資產值溢價的待遇,後來又進入世界500強,楊家族成員亦因此曾高居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位。

26年,年銷售超過5000億,楊的故事充滿傳奇,其中最華彩樂章當是楊氏辦學。

創業初期,楊國強曾用創辦貴族學校的方法,無息融資數億元,一舉拯救了因調控陷入危局的千畝大盤。成為中國房地產歷史上著名一役。

從那時起,楊國強對創辦學校著了迷,只不過從辦學賺錢,轉向了“賠錢”辦學。

從2002年起,楊國強就開始出資進行慈善辦學,計有國華紀念中學、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和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所有入讀學生免除一切費用,還發放日常生活補貼。

談到慈善辦學的動機,楊國強說:“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這段話,以“創辦者”的署名刻在了學校的石碑上。

14年後,開花結果。2016年6月26日,數百名國華學子回到母校成立了校友會,同步設立了校友基金,首期捐出60多萬元,以幫助後來者。成立大會上,楊國強感慨萬千,他說:“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天。”

從1997年設立仲明助學金開始,歷經21年的鍥而不捨,楊氏家族以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的名義,總計社會慈善捐款已超36億元,其中大部分用於助學。包括1997年的仲明大學生助學金、2002年的國華紀念中學、2007年的國良職業培訓學校、2008年的汶川桑坪中學異地復課項目、2014年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和2015年的滴灌智力扶貧項目。

對於慈善辦學的動機,楊國強說:“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這段話,以“創辦者”的署名刻在了國學紀念中學的石碑上。

2016年9月7日,福布斯集團主席、曾閱超級富豪無數的史蒂芬·福布斯,在參觀了廣東碧桂園總部和國華紀念中學之後,感嘆道,“終於明白了一個18歲之前都沒有穿過鞋的人,為什麼可以創造出這樣的企業。

如果以亞當·斯密的名著比喻楊國強的學校,那麼貴族學校與以之為支點的銷售奇蹟,就是楊氏《國富論》,而慈善學校的規模宏大與樹人千萬,就是楊氏《情操論》。

所以,你可以將楊國強視為鉅商,更可以將他視為校長。而在楊氏看來,前者或為手段和工具,後者真為目標和終點。

三、9元的滴水和36億元的湧泉

對教育和人才,楊國強一向好之、敬之、用之,最後發展到“自己動手”建校育之,成為多所慈善性學校的捐助人和創建者。

楊國強慈善建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對碧桂園而言的吸納人才,二是對社會和國家而言的感恩圖報。

吸納人才是指外部人才和高階人才的引進,為碧桂園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外部人才是以總裁莫斌為代表的空降兵,高階人才是數量驚人的博士畢業生。

在2018年年度工作會議上,楊國強深有感觸地說:我今年64歲了,5年前突然開了竅。從“開竅”那一年起到現在,碧桂園的博士數量從100增加到1000,“所以碧桂園進步才那麼快”,楊國強說。眾所周知的是,在這五年中,碧桂園的銷售額從1000億猛增到了5000億。

“在莫總領導下,現在公司治理、管理已經很好,雖然還是要努力提升,但短短几年已超出我的預想。很感謝大家!”楊國強真誠地說。

感恩回報是指,楊國強出身貧苦,是靠國家的助學金才完成了中學學業。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楊國強都滿懷感恩之心。

下面這個故事,楊國強在碧桂園內部,講過很多遍,特別是對那些他不吝重金,慈善助學的學子們。

當年讀中學的時候,還是國家給的7元錢學費和2元的補助,我才能上學。和我一樣得到國家學費補助的,還有同一個生產隊的兄弟楊文傑。我做出納,他做會計。

不管是我家還是楊文傑家,都不會給我們1分零花錢。當時就能從國家拿到2元,你想我們多開心——是我們自己的財富!這比我們今天所有財富還要多!

我們兩個人都喜歡看書,於是一起去廢品收購站,花了4元,把廢書都買回來,裡面有教材、書、作業本,我們找根竹棍子抬到我哥家門口,把有用的書挑出來,沒用的廢紙又賣回收購站。

就像沙漠裡沒水喝的人碰到水一樣,我們開始讀書,我看完的借給他,他看完的借給我。

毋庸置疑,每個學期這9元錢——7元錢學費加2元的補助——在一個曾經的光腳農民變成宇宙第一房企創始人的過程中,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句話用在楊國強慈善辦學上,再恰當不過了。楊國強當年讀中學時,每學期得到9元錢,以中學6個學年、12個學期來算,一共是108元。也就是說,與楊氏家族總計36億元的慈善助學捐款數額而論,這個回報的倍數至少是3000萬倍!

1997年為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楊國強設立以其母親名字命名的仲明助學金,2002年以全免費教育援助貧困高中生而創辦國華紀念中學,2007年為退伍士兵實現穩定就業而創立國良職業培訓學校,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捐資接收汶川桑坪中學1500餘名師生前來廣東復課,2014年,又創辦面向貧困學生、全免費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在決定捐資興辦國華中學之前的一個晚上,楊國強與女兒楊惠妍通了越洋電話,彼時後者正在美國留學。而這次全慈善辦學,不只初期投資不菲,還有學校每年各項日常開支4000萬元,合計差不多要用掉楊國強當時一半多的身家。

父女通話的詳情不得而知,但就在當年9月份,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即國華紀念中學,在碧桂園總部所在地、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建成。

21年來,慈善辦學已成為楊國強的第二事業。這個事業的起點緣於楊國強本人的經歷:從窮孩子、農民、泥瓦匠、包工頭、建築商一直到開發商。可以看出,楊國強的道路與夢想是這樣的:曾經貧困,但很優秀,渴望成才,終成大事。

四、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楊國強將這樣的道路和夢想,複製到了助學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不凡的魄力,即立足助貧,注重實效,授人以漁,止於至善,有始有終。

比如,國華紀念中學招生的標準一是成績優秀,二是家庭貧困,二者必須並存。

比如,楊國強的首次捐學是1997年的“仲明助學金”(“仲明”為楊國強母親名諱),受資助的高校貧困學子需簽訂一份《道義契約》,承諾有能力時返還助學金。但這一契約並不具備強制性,沒有懲處條款、沒有時間限制,只靠道義的“軟監督”履行。但事實上,這個契約已經獲得越來越多受助者的積極響應。楊國強在“扶貧”的同時亦“扶志”,把“感恩”與“愛”的教育理念灌輸給了受助人。

再比如,堅持“扶貧一定要扶到老百姓急需幫助的點上”,為此,在中西部地區扶貧項目“雨露計劃”中,楊國強派專人跟進慈善事業的執行,而不是捐錢了事。另外,楊國強還實行對善款善舉受助人進行公示,推行慈善執行成本額外核算,規避慈善項目因為執行成本而引發的風險。

隨著扶貧助學項目的增多,楊國強的視野和目標變成更加宏闊高遠,從自身所感:像我一樣的人該得到什麼要的幫助?上升到國家所需:中國教育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從2014年到2017年,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在兩會上的提案,聚焦到了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上。因為他注意到,中國人才的重大結構失衡之一,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精英人才的缺乏。而這一條,已成為影響青年人(特別是貧困群體)就業和成長,以及企業用工的重大瓶頸。

在楊國強眼裡,職業教育可以提升貧困家庭自我發展的能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社會培養大批急需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一個貧困家庭走出一名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孩子,往往意味著這個家庭真正脫貧的開始,所謂“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所以,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這個楊國強助學下半場的重點工程,一方面完整承繼了“全慈善”的特點,即對貧困家庭學生實施一條龍免費:學費、教材費、食宿費,並提供服裝費、床上用品費和寒、暑假期探親往返路費;一方面,又在教育模式上別開生面,實施校企融合、產教互動,企業可以提供適合人才發展的就業崗位,也可以作為學校的實習基地,還實施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體制,從企業中抽調學者型和專家型的高管員工作為教員,目的是讓學生在生產環節中掌握技能,在部門經理的引領下學會管理,實現“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

五、職業教育:廟堂之上鼓與呼

楊國強是全國政協委員,他已經連續四年在兩會期間提出加強職業教育的提案。

2014年,楊國強第一次上交有關加強職業教育的提案,當年他就完成了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從立項到開學的任務。

言為心聲。我們來看看楊國強歷年提案的名與實。2014年提案的標題為《關於加強職業教育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提案》,2015年是《關於辦好職業教育實現精準扶貧的提案》、2016年是《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教育扶貧的提案》,2017年是《關於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助力扶貧攻堅的提案》。

對於教育,有著三十多年經營企業經驗的楊國強認為,更好的教育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是現在的大學教育,二是高水平的職業教育。因受投制於傳統觀念,現在中國職業教育社會地位較低。事實上,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接受大學教育,社會同樣需要大量高素質勞動者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在楊國強看來,中國正處於城市化和工業化轉型時期,對各類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也需要許多對技能要求不高的服務型勞動力,職業教育應該是大有用武之地。但總體上說,職業教育仍是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它的發展受許多內外製約性因素影響,若其自身無法解困,則其“授人以漁”的脫貧作用也就無從談起了。

楊國強動情地憧憬,如果我們的年輕人都能的接受到良好的職業培訓,我們將擁有大量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各行各業都有足夠嫻熟的工人,任何類型國際企業都會願意來華開廠。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亦會隨之轉到依靠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經濟也將實現持續發展。

經常稱自己為農民的楊國強還說,就算是種田,也要接受系統的職業教育,從而懂得施肥的道理和使用現代化的生產工具。

再向大處著眼,楊國強認為,加強職業教育還是將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有效途徑。現在大量的年輕人,中學畢業就去工作,其知識和能力並不能滿足工作所需,而很多企業又面臨技能型、實用性人才匱乏的窘況。若能讓所有行業、所有崗位的勞動者都接受系統教育,生產率將得到大大提升。

為此,楊國強在四年前的兩會上即大聲建言,提出“從社會上請最優秀的技能專才當老師;財政上加大對貧困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傾斜;將職業教育與地方政府的政績相掛鉤”等建議。

這些建議的大部分,都在半年後被楊國強實施於廣東省碧桂園職業學校的創立當中。

六、德範兒的啟示

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上,楊國強的眼睛不只向內看,向基層看,還向上看,向外看。

他注意到,2014年6月,習近平在全國職業教育會議上發話: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他還注意到,這個課題是世界性的。2013年歐盟各國在柏林召開首次青年就業會議,形成了加強職業教育的共識;他注意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3年國情諮文中,專門提到學習德國職業教育的經驗。

他認為德國就是職業教育的典範,其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據權威組織的統計,德國大學畢業生佔同齡人的比例僅為20%,將近80%的年輕人接受的則是職業教育,並以此走上工作崗位。

正是通過成功的職業教育,為“德國製造”提供了大量優秀的產業工人,也成為德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源泉。

一生喜愛閱讀的楊國強或許熟知下列事實。

從19世紀中期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始,德國工業製造迸發出驚人的創新性與技術需求,也在於其擁有一大批專業工程技師出身的企業家。

1816年出生於漢諾威一個佃農家庭的維爾納西門子就是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甚至無法負擔中學教育費用而加入軍校,他在那裡學到了數理化基礎知識。在有過一些發明和產品改良之後,他在而立之年創立了西門子公司。

1875年,當費迪南德·保時捷出生在波希米亞小城海森堡附近村莊中的一個鐵匠之家,並在長大後進入今日的電氣工程巨頭ABB的前身貝拉·埃格公司開辦的電力學校進修時,誰也不會想到,他將成為全世界最奢華的高端汽車之父,成為“甲殼蟲”和保時捷兩大傳奇車型之父。

人們有理由對德國感到迷感不解:在兩次由他們發動的世界大戰中,德國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戰後不久就能迅速復甦,並超過原來的水平和規模。

秘訣何在?卡爾哈達赫在《20世紀德國經濟史》談到,一個很主要的內因,就是“德國民族血脈中斯巴達式的組織與紀律性,以及在科研技術方面浮士德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如果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在公共性大學中被醞釀和思辨,那麼斯巴達式的執行力就在百千個職業和技術學校,以及與它們緊密對應的企業中被落實。

與其它德國大型企業一樣,奔馳在二戰中也與納粹發生了瓜葛,戰後它決心逐漸在世界汽車市場上重塑自己被玷汙的形象。奔馳很明智地從意識形態淡薄的小眾領域——賽車跑道上開始打這個翻身仗。當時的關鍵先生、實驗部負責人魯道夫·烏倫豪特也是技術類學院慕尼黑技術學院的畢業生,他設計出了堪稱奔馳有史以來最好的賽車——奔馳300SL。

七、理想到現實的層層遞進

縱觀之後楊國強在兩會上的四次關於職業教育的提案,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亮點和側重,而且隨著2014年廣東碧桂園職業學校的建立,楊國強對職業教育也有了越來越真切和實際的體會。

2015年提案聚焦“民營企業”。楊國強在2015年兩會提案中主要談到了如何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教育扶貧,在他看來面臨著3個層面的困難和問題:1.民營企業參與教育扶貧,未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從而導致民營企業參與熱情不高;2.民營企業獲取需求信息渠道不暢;3.相關政策不健全,配套支持不夠。扣稅政策操作上手續繁雜,落實不力,其他有關政策較為原則。民營企業創辦公益學校,存在辦學審批程序複雜、招聘師資和學生困難、政府沒有相應配套資金支持等問題。

他認為,應該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針;在輿論上大力宣傳,政策上給予激勵。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對教育扶貧項目提供配套服務;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創辦職業技術學校。

2016年提案的關鍵詞是“精準扶貧”,楊國強在提案中談到4個問題:1.社會整體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職業教育出口好與入口差,雖然職業教育就業率高,但是報名者卻不夠踴躍;2.貧困人口接受培訓檔案不夠詳細,還需進一步核實和甄別,某些貧困人口甚至沒有戶口,還要重新建立檔案;3.因為交通或地域的原因,貧困人口難於集中接受培訓教育;4.企業辦校仍存在諸多障礙,民辦職校與公辦職校存在不平等的教育資源配置。

對此,楊國強在建議中提出,精準宣傳,提升貧困人口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建立檔案卡,對貧困人口接受職業教育進行精準分類;鼓勵企業辦職業教育,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給予民辦職業院校以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保障;送技能下鄉,提升貧困勞動力素質。

到了2017年,楊國強又從3個層面提出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助力扶貧攻堅的建議:

1.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國家扶貧動用了很多資源,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但最重要,也是能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還是教育扶貧。建議政府財政資金能傾斜,滿足職業教育的需要;2.校企聯辦,精準就業。國家應當出臺政策,支持鼓勵有條件的行業龍頭企業辦職業教育。教育部門簡化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審批流程,鼓勵和支持優秀的職業教育師資力量流向民辦職業學校;3.因材施教,送職業教育下鄉。重視對貧困家庭成員的技能培訓,貧困家庭孩子能讀書的讀高中,不能讀書的學技能,因人施教,使之掌握一門或者多門脫貧技能。採取上門培訓、指導培訓、函授、資料培訓或者集中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精準扶貧戶養家餬口本領。有勞動力的困難戶給予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有智力的給予農村電子商務、特色種植養殖等技術培訓。特別是隨著二孩政策的放寬,對農村有一定教育基礎的婦女進行保姆、月嫂職能的培訓。

今年兩會,連任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帶來一份提案,仍事關職業教育,他提出三條建議:一是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實現精準扶貧,讓所有行業、崗位的勞動者都接受職業教育,尤其是對那些被貧窮困擾的有志青年,阻止貧困在這些家庭的代際傳遞;二是召開國家層面的推進職業教育會議,部署職教扶貧,進一步部署和發動職教扶貧,同時推動和發揮職業教育在產業升級、振興實體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培養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他還建議,立法要所有年青人都接受教育,20週歲才能出來工作,沒有錢讀的先由國家付,記錄好,讓他及他的子孫有錢時還。

楊國強是個坐言起行的人。提出職業教育提案的第二年,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就橫空出世。

在校園裡,有著一塊署名“創辦者”的立校緣起碑。碑文的標題是“授之以漁,終生之用”。內文如下:

只有國家強大和民族復興,我們的生存才能更有尊嚴、意義和幸福。今我中華已漸崛起於世界之巔,國人的素質和能力需要與社會發展同步,這其中的一項就是需要推動系統的職業教育,讓所有行業、崗位的勞動者都接受職業教育,尤其是對那些被貧窮困擾的年青有志者,我們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職業教育,為他們打開通往成才、成功的大門,這不但可以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走向幸福生活,也可以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發展生產力,繁榮經濟。

我出生在農村,也曾很貧困。開始工作時做了泥瓦匠,一門手藝改變了我的生活,以汗水、知識和良好的品格執著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感謝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的佑助,讓我有機會為社會建造廣廈千萬間,亦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有需要的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這裡選擇了職業教育扶貧,幫助那些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回報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道路上,我盡我所能,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創辦這所學校的目的,也是想努力改變“學而優則仕”的觀念,讓社會知道受到良好職業教育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和過上好生活。我期望從碧桂園職業學院畢業的學生,以良心、奮鬥和感恩為信念,實踐對人好、對社會好,為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其字灼灼,其意鏗鏗。

八、初心與終點

楊國強是書法愛好者,他位於碧桂園總部大樓裡的辦公室,更像一個書畫展覽館。在會客區的四周牆上,掛著很多楊國強自己書寫的感言,如“不忘初心”“光榮與夢想”“清風正氣”“生命如此美好”等,頗引人注目的還有一幅名為“德蘭修女的話”的掛框,裡面是這位聖者勸勉世人不懼困難、誤解、危險、自私、貪婪、嫉妒等的干擾,堅持做善事的話。

在最近一次與老友傾談時,自稱泥瓦匠和農民出身的楊國強真誠地強調說:空談誤國呀。做一個事情,要實實在在。要問自己:為什麼是你做而不是別人做?你有什麼本事比人家做得好?你能做出哪些與眾不同的東西?這都需要付出智慧和勤勞,來證明你存在的價值。

一位與楊國強有過長期交往的媒體人士,曾經說過:做一個富家翁並不是他的目標,他對那些世俗的名利也保持著足夠的警惕。甚至成功亦不是他的目標,楊國強是要樹立一個夢想,然後去實現。

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楊國強常說常寫“不忘初心”。對於他而言,這不是一個裝飾用語或政治口號,而是與他的夢想血肉相連的,是他過往賴以成功精神原點,也是今後繼續前行的動力支點。比如,就職業教育而言,楊國強認為,如果未來所有年輕人都接受了良好的職業教育或大學教育,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的國民素質,我們的生產力,必能達到超級強國的水平,成為世界第一。

“胸懷凌雲志,腳踏實地奮鬥!敬畏黨、國家和民族,並愛之!”在最近的一次公司大會上,楊國強鄭重地對15萬碧桂園員工透露,他準備將地產板塊交予集團總裁莫斌全權負責,而他想用80%的精力投入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