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珍藏的明式傢俱,當年為何給了上海博物館?

夏醉淺夢201719422

1993年,王世襄花了畢生精力收集來的明清傢俱,給年近80歲的他帶來不盡煩惱。這批歷經動亂而倖存於世的重器,總計79件,於1985年收錄於文物出版社與香港三聯書店在香港聯合出版的《明清傢俱珍賞》一書中。

此後,這批傢俱備受矚目,王世襄亦藉此項收集與研究的巨大成就,名滿天下。可惜的是,他的生活境遇卻沒有因此得到多少改善。


欲捐求一房,京城橫豎偏無門

王世襄曾繼承他父親在北京的三處房產,分別是位於原燕京大學的一個菜園(今北京大學附屬小學)、東城區東單洋溢衚衕裡的一處房產及其附近芳嘉園衚衕裡的一個獨門三進制四合院落內的11間瓦房。

在上世紀60年代社會急劇動盪的時期,王世襄的這些房產,或遭強買強賣,或被脅迫剝奪,最後僅剩位於芳嘉園的4間瓦房。

芳嘉園這4間瓦房是王世襄與家人棲息生活、工作研究的地方,也是1993年以前,79件傢俱重器的聚集堆垛之所。

王世襄和他的芳嘉園小院

在常人看來,那時的王世襄年歲漸高,與家人的生活在物質上卻過得並不豐厚,只需將珍藏的傢俱賣掉幾件,便可迅速擺脫困頓窘境,外人又有何譴責之詞?

然而,王世襄在對待傢俱的態度上,是固執且簡單的,他不願意拆散傢俱中的任何一件單獨賣掉。初始,他想將這份珍藏捐給北京,並寄望於政府能補償一套舒適的單元樓房,頤養天年。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錢正英非常同情王世襄的境遇,亦欽佩他的願景,通過各種可能的方式為王世襄與他的傢俱奔走呼喚,終於從北京市政府領導那裡弄到了一紙批文。

她的秘書孫雪濤,於1993年10月,協助王世襄前往北京市房管局辦理相關事宜。無奈的是,當時的相關機構裡沒人認識得到這份厚禮的分量,將此事放置不管。

《明式傢俱珍賞》書影

按照孫雪濤的回憶,當時出了房管局的大門,王世襄拿著市領導的批文解嘲似地說道:“都說領導的批示大有學問,橫著批寫與豎著批寫結果不同,豎著批肯定辦,橫著批肯定不辦,咱們的批件就是橫著批的,我原來不信,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於是,北京與目前存世的這批最為系統、最為重要的反映明清兩代貴族階層的社會世俗與家庭生活的傢俱珍藏失之交臂。

事實上,按照王世襄在其所有撰文中的強調,這批重要的傢俱收藏,早在1993年2月,就已交由上海博物館包裝,用卡車運去上海。

筆者不解的是,為什麼王世襄,老頑童似地,竟執意要把這出“贈寶換房”的京戲演完?他是不是在客觀上需要答謝錢正英美意,抑或早已精確算計到了事情的結果?

王老既逝,此惑成謎。


舊藏落滬上,傢俱圓滿便無憾

與當時氛圍相對沉悶的北京相比,1993年的上海博物館,則正在人民廣場進行著世人關注的工程重建。重建過程中,時任館長馬承源不僅忙於工程監理,還經常飛去香港找尋高古的青銅重器擴充展覽。

當時的上海博物館也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問題,馬承源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儘可能地維護與借用私交,通過朋友先把一些重要的文物藏品買下,然後再協議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做展覽。

上海博物館傢俱館

莊貴侖就是他的這些肝膽朋友中的一員。就幫助支付王世襄的房款一事,他耗費了美金100萬元,當時約合人民幣800餘萬元。儘管這筆數目在當時與這批傢俱的市值相去甚遠,卻已足以令上海人和上海博物館尊重、感謝。

此後,世人總是重複讚賞著莊貴侖捐贈王世襄舊藏傢俱云云,卻沒有多少人去探究王世襄的本意,亦令王老在其後的年月中增加了不少煩惱糾纏。

2001年,《藝術世界》採訪到王世襄及其老友黃苗子。在他們的一段對話中,王世襄首次打破沉默,針對此筆捐贈做出瞭如下的單方面表白:

我不願意傢俱分散,我希望它歸於國家所有,能夠永久保存。但我又捐贈不起,因為我需要一處住房。後來遇到香港的莊貴侖,他想買我的傢俱送上海博物館,來紀念他的先輩莊志宸、莊志剛兩先生曾在滬創辦的民族工業之偉績。我說只要您能全部歸公,自己一件不留,那麼我印在書中的79件傢俱可以全部奉送,報酬不計,給多少是多少,只要夠我買房。就這樣,我的全部傢俱收藏到了上海博物館。後來,好多親友都說我賣虧了,我不以為然。我認為這是為我的傢俱劃了一個圓滿句號,所得雖然遠遠低於所值,我卻心情舒暢,我太太也十分高興。因為我們把花掉畢生精力蒐集到的心愛之物,安置到了一個國家博物館供大家研究,同時彌補了長期以來,只有外國博物館裡有中國古代傢俱陳列室,而我國博物館卻沒有的遺憾。

故舊有深情,第80件傢俱歸位

有些人的生命總是充滿神奇,常常伴隨有爭議並飽受曲解詬病,但他從來都是選擇文明隱晦的方式申辯,王世襄就屬這等人。

“與世無爭”的王世襄在1993年以後,背上了只愛金錢卻不愛北京的一些罵名和誤解。而上海博物館雖然接受了這筆饋贈,卻始終沒能站出來說一說其中始末。

關於入駐上海博物館的這批傢俱,筆者個人的猜測,博物館不否認這是王世襄的舊藏,只是得益於莊貴侖的鼎力運作與慷慨解囊,便話語無多。

莊貴侖以非常特殊的方式來紀念他的先賢,王世襄則以“無爭”的方式圓滿自己的夙願。

莊貴侖先生

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鮑勇劍的一篇文章——《椅子的密碼》。文中寫道:“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王世襄明清傢俱,其實不是79件,而是80件。

這第80件傢俱叫真情。文革期間,楊乃濟先生被遣去廣西五七幹校勞動改造,王世襄贈送黃花梨小交杌以示友愛。因此,在《明式傢俱珍賞》的一書關於此件傢俱的介紹中,王世襄標有“楊乃濟藏”字樣。

第80件傢俱——黃花梨小交杌

而後來王世襄尚存的79件傢俱運到上海博物館做展覽,因擔心老友心情失落,楊乃濟復又回贈此件黃花梨小交杌,表達友愛與慰藉。

一日,上海博物館館員公差北京,去機場路上致電問候王世襄,王世襄則堅持請他順道來訪。其後,這件黃花梨小交杌便與其它的79件在上海博物館的展廳重聚,見證了中國人故舊之間的友愛與對自己文化的深情。


參閱文獻:①《王世襄》文物出版社 晨舟 著 2002年5月②《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實錄》上海三聯書店 榮宏君 著 2011年1月③《奇人王世襄,名家筆下的儷松居主人》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李經國 編 2007年4月④《椅子的密碼》鳳凰網 新聞晨報 鮑勇劍 著 2014年1月7日

正大研習社

王世襄先生早年就職故宮,曾被人舉報偷竊藏品,後經一段時間後被證清白,但不堪其辱遂辭職,這也可能是其未向故宮捐贈的原因吧。

王先生居住在北京一所平房院內,與其收藏品包括明式傢俱同食同宿,愛逾生命,76年地震,別人都住在防震棚裡,王先生不捨其藏品,有段時間一直睡在其收藏的明式黃花梨櫃裡,在北京收藏圈留下了"王櫃子"的雅稱。

北京城大建設時,王先生故居面臨拆遷,為能提前安置好自己的藏品,便向市上申請一住宅,市上批了後但在具體部門卻卡了殼,據說某天拆遷者將傢俱搬到外面。同在此時,上海博物館新館即將開業,當時的館長四處化緣,被化緣到的香港莊先生找到王世襄先生商談收購,王先生初即拒絕,當碰上述那些情況,恰好莊先生又來商談,無奈之下王先生答應下來,但提出兩個條件:王先生收一筆在北京買套住房的錢,這些半賣半送的明式傢俱只能捐給博物館。這樣才有了上博四樓的莊氏夫婦明式傢俱館。大家感慨這個事情時,上海人民會不會感謝那些北京官員呢?


zhangbaoyuan2

早年收了套海南黃花梨皇宮椅,現在買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