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根本射不穿盔甲,为何两军对阵还会拼命放箭?

古代的弓箭手,就是现代的狙击手,古代弓箭射不穿盔用,那是穿盔甲的人不在弓箭的最佳射程内。古代的好盔甲价格昂贵,普通士兵都穿不上,成了战斗在第一线的牺牲品,世界上最厉害的两种弓箭,是英国的长弓和满族的清弓。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满洲人是有原因的,清弓110米可以穿破皮甲,75米用重箭可以穿破锁子甲,50米用重箭可以破板甲。而明朝当时的北方军队喜欢用的火器是三眼铳。大部分北方军队都是使用三眼铳。三眼铳的射程很短,二十左右才可以破双层棉甲。而明朝用鸟铳比较多是南方兵,也就是浙江兵,射程最远的是鲁密铳,射程150,破棉甲要在六十米之内。

古代弓箭根本射不穿盔甲,为何两军对阵还会拼命放箭?

如果在战场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弓箭虽然不能对你造成伤害,但是你心里是不是打怵,对了,这就是第一点的原因:威慑敌军;因为弓箭手一个阵营一个阵营的,同时射箭的话那是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看上去非常可怕的。同时,敌方为了防住弓箭,就要穿重甲,一方面重甲造价不菲,消耗财力,另一方面对士兵的体力消耗也是极大的,再有就是如果被弓箭擦伤了,伤口感染致死,可以间接消耗敌方兵力。三国时期使用弓箭最历害的人,当属刘备手下老将黄忠,他的箭术出众,死在他手下的大将不计其数,谁也没想到,一代用箭高手,随刘备讨代吴国时,却被吴国不出名的马忠射死。光是三国时期,死在箭下的名将还有象庞统,孙坚,张辽,张颌等等。正因为古代东方拥有弓箭技术上的优势,又有大量以弓箭手和以弓箭作为武器的轻骑兵,所以才可以一直压制西边的民族,东亚民族可以吊打中亚民族,来自中亚的民族又可以吊打中东和欧洲。比如汉朝时期,我们叫波斯为安息,对它的评价很不屑,就是国大兵弱,不尚武。这显然是对其有一定了解才这样说的。可能是经常受中亚民族欺负,因此中亚的民族都看不起它。而这个安息王国就是西方的帕提亚,却可以和罗马帝国打的旗鼓相当。

古代弓箭根本射不穿盔甲,为何两军对阵还会拼命放箭?

弓箭一般有两种射法,一种是抛射,一种是直射。而抛弃的话要达到最远射击距离,那么就必须使用45度角抛射,至于能射多远,那是根据弓箭的张力和个人力气决定。而中国历史上射的最远的人,据说是当初铁木真时期,有蒙古勇士射程达到六百米的记录。蒙古骑兵才是真正的游击战专家,用轻骑兵对付欧洲的重骑兵,欧洲重骑兵冲击力大,但耐力不足,追不上蒙古骑兵,蒙古骑兵可在马上开工,始终与欧洲重骑兵保持一定距离用弓箭射杀,当欧洲重骑兵人困马乏,跑不动时,再围而歼之!如果碰上轻骑兵,在马上集团机动,边开弓射击,边消耗欧洲轻骑兵马力,如果碰上欧洲步兵集团,就用轻骑兵集团包围,边机动,边向步兵射击!等到步兵阵型不稳,然后骑兵再冲入阵中,分割包围,各个歼灭,蒙古骑兵横扫欧洲,得益于蒙古马的耐力好,和东方复合弓可以在马上射击,及欧洲平原适合骑兵布阵。

古代弓箭根本射不穿盔甲,为何两军对阵还会拼命放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