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方法可以將紅薯儲存到第二年六月份!

用什麼方法可以將紅薯儲存到第二年六月份!

紅薯

一、大量紅薯窖藏的技術要點

1、建好薯窖

一般應選庭院的邊角處,往下打深3~5米的窖洞,洞口直徑80釐米左右,在底部向旁邊打高1.7米、寬1.4米、深3米的貯藏室2~3個。如果是老窖,薯窖每年使用之前,必須做消毒處理。可以將整個薯窖表土刮一層帶出薯窖,底部墊上新土,再撒草木灰,也可噴灑“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等殺菌劑,或用硫磺燻蒸,或撒生石灰或噴石灰水,對防止爛薯也有一定效果。

2、入窖前準備和收藏技術

過了霜降,紅薯開始收穫,應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收穫,注意輕挖、輕拿、輕運,儘量防止挖傷、碰傷和折斷。運回後放在庭院的陰涼處,晾乾表皮。有破飭的薯塊應放在通風處攤晾2-3天,促傷口癒合,同時降低表層水分、減少薯表病菌,增厚皮層,增強紅薯耐貯藏能力。若遇雨天,要用塑料布遮蓋防雨。

用“紅薯保鮮劑”或800倍多菌靈或1000倍甲基託布津液,在紅薯入窖前做噴霧(將紅薯排開,將藥液用噴霧器噴至薯表溼潤)或浸種處理,晾乾藥液後再入窖貯藏,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發生。

同時將好薯與有傷的薯塊分開存放,有病疤的、受凍薯塊不能入窖,防止病菌感染。

用什麼方法可以將紅薯儲存到第二年六月份!

紅薯儲存

3、入窖後的管理技術

紅薯入窖後,重點要控制好溫度與溼度。貯藏前期,溫溼度高,應打開窖口,加強通風、降溫散溼。以後隨著溫度下降,將窖口逐漸關閉。貯藏中期,氣溫較低,應以保溫防寒為主,徹底封閉窖門,加厚窖口保溫層,儘量將窖溫控制在12~14℃。貯藏後期氣溫逐漸增高,應適當打開窖口,通風換氣。但遇氣溫驟降時,還應及時關閉窖門,注意保溫防寒,使窖溫保持穩定。此外,在貯藏過程中,還應經常檢查,及時將爛薯剔除,可用封窖保溫或開窖放熱的措施來調節窖溫。

薯塊在貯藏期間的適宜溫度為12℃~14℃,低於9℃則易受冷害,高於15℃則呼吸作用旺盛,致使薯塊減重、發芽。根據薯塊的特點和天氣變化,對薯窖的管理分為三個階段:

3.1、前期。薯塊入窖初期以通風、降溫、散溼為主。因為剛入窖時外界氣溫高,薯塊呼吸強度大,放出大量的水汽、二氧化碳和熱量致使窖內溫度高、溼度大。這就給薯塊發芽、感染病害創造了好條件,尤其是帶病的薯塊由於病菌浸染蔓延,造成薯塊大量腐爛,俗稱“燒窖”。如果溫度適宜,薯塊只會發芽不會腐爛。薯塊入窖30天內(尤其20天內)要經常注意窖內溫、溼度的變化,加以調劑。入窖5~7天前為了促使傷口癒合,窖溫保持在15℃~18℃,注意不要使窖溫上升到20℃以上,入窖5~7天后窖溫應控制在不超過15℃,最好是12℃~14℃,相對溼度保持在85%~90%。

3.2、中期。指薯塊入窖後30天至來年立春前後,以保溫防寒為主。這個階段氣溫低,薯塊呼吸強度弱,放熱量小,是薯塊最容易受冷害的時期。注意當窖溫下降到12℃~13℃時,即開始保溫。如封土、封閉門窗與通氣口,在薯堆上蓋乾草(兼防冷凝水浸溼薯塊,以防受溼害),如嚴冬窖溫降低到9℃~10℃,視窖溫應適當加熱。

3.3、後期。指立春至出窖前。此期氣溫逐漸回升,但天氣變化無常,時有寒流,由於薯塊長期貯藏,呼吸作用微弱,抵抗力大大削弱,經不起窖溫過大的變化,受不了低溫的侵襲。所以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及時調整門窗與通氣口,要保持窖內溫度在12℃~14℃,相對溼度不低於85%~90%。

用什麼方法可以將紅薯儲存到第二年六月份!

紅薯保存

4、注童事項

4.1、禁酒。喝酒人員不能入窖,因酒會使薯塊加速腐爛

4.2、禁放其他果品和雜物,以防病菌汙染。

4.3、在管理期間溫、溼度不可頻繁突變,定期檢查薯窖,特別是天氣突變時尤應注意。

二、家庭購買紅薯存放小妙招

室內鮮存法紅薯很怕冷,當溫度過低時,就可能受凍,形成硬心,蒸不熟、煮不爛,如溫度長期高於攝氏十八度以上,又會生芽。因此,最好把室溫掌握在攝氏十五度左右。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溫度忽高忽低。紅薯受了潮溼,很容易引起病菌侵害,造成腐爛。因此,最好放在透氣的木板箱內保存。如果沒有木箱,在堆放紅薯的地方和靠牆處,應墊上木板,薯堆上再蓋些東西,以防受潮經溼。

在溫暖的白天裡,要適當打開窗口換換氣,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要防止冷風吹入。此外,市上出售的紅薯,由於經過裝運,有的會被擠破、碰傷,病菌容易侵入,造成腐爛。因此,買回的紅薯最好放在太陽下曬幾小時(不要放在外面過夜),以減少傷口水分,促使癒合,並且在取動時,要輕拿輕放,避免碰傷。

蒸熟後曬乾保存法把紅薯蒸熟後,每塊切成三至四片,放到房上或向陽、乾燥、通風的地方晾曬。

紅薯蒸熟後,水分蒸發慢,需較長時間才能曬乾,注意不要受雨淋。曬乾後,放在室內乾燥地方保存起來。吃前用水洗泡一下再蒸。

用什麼方法可以將紅薯儲存到第二年六月份!

紅薯存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