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薩不就是一塊大餅嗎?為什麼那麼貴?

劉國東

問題:披薩不就是一塊大餅嗎?為什麼那麼貴?


這個問題看著很簡單,其實回答起來並不是一句話,沒錯,披薩實際上是一塊大餅,但你不能按市面的大餅價格來定義它,通常,我們做餅,如果包餡的話一定是放在裡面,內餡外皮,而披薩卻正好相反,皮在下面,稱之為餅底,餡在上面,敞開式的做法,看了特別誘人食慾~中西方做餅的思路不一樣,方法也不同,中國人偏含蓄保守,西方則比較開放敞亮,從飲食上也可以略探一二,我們做餅,是從小吃的角度去定義和售賣的~而披薩則完全不是~



披薩從產品上來說,它是一塊餅,確切的說是一種洋大餅,餡料豐富,風味獨特,尤其特別受年輕人和小孩子喜歡~單純從披薩的製作原料和成本上來說,價格不會很高,從文化和飲食上來說,它售賣的是一種美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品牌的定義裡它有著無形的價值附加在產品本身的價值之上,所以加入了這些因素在裡面,所以價格會上升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它會比較貴的真正道理所在~


我們吃東西,很多時候不只是吃產品,更多的是對這種飲食背後文化和品牌價值的認同,所以你買單的部分不僅僅是產品單價,就像星巴克的咖啡不便宜一樣,他們在售賣咖啡的時候,也在售賣小資的生活方式~明白這些,你也就能理解了為什麼那麼貴了~


我是美食博主:海燕的廚房,喜歡研究吃,也樂意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心得,如果你對美食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微公號:海燕的廚房,或者微博搜索:海燕的廚房,大量的私房美食和你分享,帶你一起提升廚藝哦!



海燕的廚房

對於一個鄉下小夥子來說,同齡的那個上海女生簡直是女神一樣的存在,你本就有些不自在,再加上還要去一個用刀叉吃飯的地方,你就更加的侷促不安了。


記得那時的必勝客還有按盤算的沙拉,就是一人一個盤子,可以裝一次,裝多少都一個價錢。你就傻傻一樣挑幾片,然後回頭一看那個女生,沙拉的高度幾乎遮住她的臉!你不由自主的說好厲害,她笑著回答你說這個是有技巧的,哪些水果放哪一層,怎麼搭結構巴拉巴拉,似乎在她們的圈子裡,沙拉堆的越高的女生,意味著榮耀和勝利。

對那時候的你而言,必勝客不僅僅是一個很貴的吃“西餐”的地方,更意味著一個不同的世界,讓你望而卻步的世界。



說實話哪怕家境不好,吃個把月泡麵也還是可以去一次必勝客的,但是你就是單純的不敢去,似乎是怕自己的土氣暴露給了全世界,你不知道咖啡原來還分種類(不是都叫雀巢),你也不知道端上來的意大利麵是不是沒煮熟(咬著硬邦邦的),更別說牛排還要告訴別人幾分熟這種高難度的事情了!

恐怖的必勝客,不僅僅貴,更把你無情的拒之門外。為什麼要去吃必勝客,湖南餐館12塊的蓋澆飯根本就是人間美味,還可以送餐到寢室,為什麼要去吃必勝客!萬惡的資本主義!

然而,城市終於還是改變了你,由不得你。別人拿著最新的N73看無間道的時候,你也拼了命的想存點錢買一個K750C跨入智能機的行列,別人拿著MacBook打wow的時候你也想要一個256M顯卡的筆記本,別人帶著妹子在南京西路買買買的時候,你也想去正大廣場給女朋友買雙英文名字的鞋(媽蛋,後來才知道英文名字的都TM的是東莞產的)。

你會遇到一個心儀的女孩子,渾身散發著淡淡的香水味,講話輕聲細語,掩著嘴巴笑起來的眼睛好動人,她半開玩笑的說,怎麼不是要請我吃飯嗎?吃什麼呀?


你突然意識到,湖南餐館的小板凳連個靠背都沒有,大熱天也沒空調,辣椒放這麼多,菜這麼鹹,旁邊桌擠過來的胖子哥一身汗臭味,和眼前人格格不入。

必勝客怎麼樣,你彷彿一瞬間找到了救星。對,必勝客很好,貴?老子賺點錢這時候不用他媽的什麼時候用?

“必勝客啊,可我昨天剛吃過誒。”女生說。

你慌了吧,恨自己為什麼不多記住幾個名字,那個什麼上鳥咖啡,還有那個什麼爬爬瓊斯,你一時想不起來,愣住了。

她衝你瀟灑的一揮手,不介意的話,陪我吃沙縣拌麵吧,我知道一家花生醬特別濃的。

你2了,脫口而出,你也吃沙縣拌麵嗎?

她不假思索的說,是啊,我超喜歡的,不過好久沒吃了。

你們旁邊桌的大哥袒露著上半身拿鴨脖子下酒,你點了沙縣套餐(拌麵+蒸餃),她則點了拌麵和雲吞,她認真的對你說,拌麵和蒸餃也是不錯,但是拌麵比較幹,配雲吞會好。

吃著吃著,你忍不住問了一個很傻的問題,必勝客的沙拉,你是不是可以堆很高啊?

必勝客早就沒有自助沙拉了,披薩也越來越不好吃了呢。

是嗎,原來必勝客早就沒有自助沙拉了啊!原來必勝客早就沒有自助沙拉了啊!

你彷彿下定了決心,很認真的對女生說,下次陪我去吃必勝客吧!

幹嘛啦,早知道你那麼喜歡吃披薩剛才就答應你去吃了。


“不,我不是去吃披薩的,我是去征服他的。”這句話你沒說出口,低頭吸掉了碗裡的麵條。




思思思思哈寶她老公啊

說白了,披薩就是外國的大餅,其實披薩材料本身不值什麼錢,賣的更多是品牌的價值和人們對於國外文化的媚同。

披薩材料可能也就值20塊錢,但可以賣到八九十塊錢


前一陣子有人買了一個有lv的包包,後來她洗了一下,lv的包包如紙一樣散掉了。這個顧客然後找到銷售商,銷售商告訴他,這個lv的包包就是紙做的,因為買得起v包包的人,從來都不會去洗,他們的包包就是一次性的。

所以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所有的披薩,賣的更多是它的品牌價值和它的文化溢價。

披薩每天要做那麼多的廣告,在各大電視臺,各大網站,各大平臺上面是需要換花費大量的錢,還要請明星代言。而且披薩店很多都是開在市中心,佔地位置很大,這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


這些必然要求,披薩賣出很高的溢價,才能保證披薩店的正常運營。如果披薩本身的價值20塊錢,只賣30塊錢,這樣披薩店是虧本呢。

所以為什麼我們願意去披薩店去享受高價的披薩?原因是我們是對他文化的一種認同吧。

如果想要享受品質披薩,可以試著自己在家做


披薩做法並不複雜,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做,如果有烤箱的話。

還有就是,如果你想要享受量大,而且還要低價的披薩,可以試著買速凍的披薩,無論是淘寶還是京東都有的賣,拿回來放在烤箱裡面烤一下就可以了。雖然品質上沒有現烤出來的披薩那麼好吃,但還能夠勉強接受。


南寧美食攻略

這些回帖亮了!

小蘑菇屯兒:“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再說洋和尚的就餐環境不錯,乾淨,明亮。

吳蛋蛋:人的一點崇洋心理,生意就火了。我反正不吃,不單單是貴,而是不合口味。

特蘭杜文凱:因為是外國食品,所以就貴啦。其實還沒有中國的餡餅好吃呢。我只吃過一次,就夠了。不是有句話說,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就是有些人喜歡跟風。眾心理吧,看人家都排隊買,就會覺得一定很好吃,於是,排隊的人越來越多,想排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烤毛蛋:其實一點也不好吃,味道怪怪的,還粘忽忽的,不如咱們的“肉夾饃”好吃!

劉備思密達 \n:披薩之所以受到不同地方的人們喜愛,就是因為它輕鬆隨意的本質,喜歡什麼口味都可以任意的搭配,簡單也行、豪華也好,一個人獨享或是一群人分享都有不同的感受。

只要有麵粉與奶酪,翻翻冰箱找些新鮮食材,就能做出自己喜歡的好吃披薩,也許你不相信,但是披薩真的就是這麼簡單!不論蔬菜、水果、肉類、海鮮,新鮮的食材或是醃漬、風乾、罐頭類的加工食材,都能成為披薩的餡料,喜歡什麼,撒上去就對了。


鮮百味

誠謝相邀!!






就披薩(也譯作比薩〈P​​​​IZZA〉,的價格談點看法,披薩源於意大利的一種手工麵食製品,現在大家都以明瞭,勿須多述。就,其價格為什麼會貴?其實,如果此種食物源自於諸如朝鮮,越南,印度,南非,蒙古國這類欠發達國家,它會貴嗎?答案就省了吧。

還有一種原因,歐美人將飲食當作一種文化來欣賞,如同欣賞藝術。這樣飲食(食品外觀等)的價值就有所跟進(上揚)。物品價格隨所處環境而改變,比如,同一個品牌的啤酒(出廠價格一致)但由於走向不同而有升值,放在小賣舖(幾元/瓶),進了KTV(十幾元/瓶),到了高檔酒店(幾十,上百元/瓶)。

價格問題,很難定論貴賤。披薩價格亦是如此。


楊老帥

某一次外帶了一個披薩回家,我奶奶認認真真地跟我一起吃了,又認認真真地跟我提出了這個問題:“這不就是一塊大餅上加肉加菜嗎,不就是不包起來的餡餅嗎?

但是事後想想,說的沒錯呀!在講披薩的餅的時候,我也會講“這個餅太硬了”,在講餡的時候,我也會講“這塊全是菜我不要,我要那塊肉多的”呀!

「披薩不就是燒餅上面放了點肉?」 「壽司不就是生魚加米飯?」

披薩和大餅是有相似之處,但是兩者之間,還有烹飪流程、軟度、拉絲、用料、用醬、添附物、托盤容器、造型的區分。一句“這不就是個xx”把這些全部一筆抹消,如果你是個花了幾十年致力於做出最好吃的披薩的師傅,聽到了是什麼感受?

首先是味道好,再一方面是迎合了一些人的小資情調,讓人感覺高端大氣,吃披薩是身份和素質的象徵。中國的各種餅比如燒餅,雞蛋灌餅,一般1-3元一個,質量好一點的如燒餅夾牛肉,驢肉火燒也就5元1個。


美食那些事兒

如果有人去過必勝客做過兼職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大一暑假的時候我曾經去過幹了一個月,而且恰好在後廚。在那裡做飯很簡單一個人培訓個倆小時就可以做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工廠流水線上工作似的。人工成本很低,但管理比起國內一般餐館要求高得多,其中令人無語的是他們居然不管吃飯,但是他的原材料管理真的很嚴格,衛生要求可以用吹毛求疵來形容。當然以上這些都不重要,刨除這些利潤依然高的驚人;它給人提供的不僅僅是單純的事物,還有附加的那種文化氣質,很好的滿足了那些崇洋媚外的需求,必勝客其實只是一家中檔餐廳但給中國人認為是高檔餐廳的感覺。更多時候是我們把他吹高的,他的價格高一方面來自於他自己的努力,當更多的是我們內心的卑微。


藍飄帶


披薩,在很多人看開,是西餐的一個品類,就給它扣上了一個高級的面紗,當人們要揭開它時,必然要比一般的食物貴一些,是人們的需求所導致的,原來,披薩一直是情侶間去西餐廳必點的主食之一。

就像小時候吃肯德基麥當勞一樣,價格也不便宜,然而當時吃披薩還不流行,當必勝客進入中國,還很稀奇,物以稀為貴嘛,價位就一直很高,我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吃頓必勝客都是奢侈的,人均要100多呢,所以,必勝客的高價如今依然很難降下來,正所謂上去容易下來難嘛。

披薩還有個特殊屬性,就是它可以結合很多種原料,做出不同口味的披薩,有些食材你不知曉,誤以為很貴,看著披薩滿滿的餡料和芝士,或甜蜜,或麻辣,又或者某種奇妙的味道,讓你覺得物有所值,收穫滿滿,殊不知他們的成本低的可憐。

雖然現在依然有很多廉價的披薩店,但是依然改變不了披薩在中國的消費習慣,在中國,像這樣處於主食和菜之間的品類,甜的口感,大家接受度不一定特別高,尤其是男性,熱量也大,對於健康來說,不是特別好。





春城才子

據統計,意大利總共有兩萬多家披薩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週至少吃一個披薩,有些人幾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論貧富,都習慣是將披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便成為現在鑑定披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披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將其如“皮夾似的”摺疊起來,外層也不會破裂。目前,全球最為著名的披薩專賣連鎖企業是1958年創辦於美國堪薩斯州的必勝客。“紅屋頂”是必勝客外觀的顯著標志。在遍佈世界各地90多個國家和地區,必勝客擁有12300多個分店,包括在中國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過400萬顧客,烤制170多萬個披薩。


意大利的披薩,是走遍全球都能看得見蹤影的人氣美食,從早期意大利中南部將傳統麵餅隨意搭配醬料烤著吃,到19世紀以來因為各地不同的飲食文化習慣,發展出各式各樣創新獨特的新口味,披薩不僅在餡料與醬料上有了不同的組合變化,連餅皮都有了新氣象。

披薩之所以受到不同地方的人們喜愛,就是因為它輕鬆隨意的本質,喜歡什麼口味都可以任意的搭配,簡單也行、豪華也好,一個人獨享或是一群人分享都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有麵粉與奶酪,翻翻冰箱找些新鮮食材,就能做出自己喜歡的好吃披薩,也許你不相信,但是披薩真的就是這麼簡單!不論蔬菜、水果、肉類、海鮮,新鮮的食材或是醃漬、風乾、罐頭類的加工食材,都能成為披薩的餡料,喜歡什麼,撒上去就對了。

如果真要說披薩有什麼大道理,那麼唯以就是他的餅皮。


套路磚家


在外國披薩是個非常廉價的食品,基本上是你在餐館能吃到的最便宜的食物之一。

澳大利亞的披薩一般都是大披薩,單人份的小披薩沒見過。Domino‘s (達美樂)的披薩一個只要$5-$10,合人民幣約25元到50元。

其他大大小小的披薩店平均一個也會在10刀以內。在超市買的速凍的披薩就更便宜了,從3刀到10刀不等,回家在烤箱裡烤一下就可以吃了。

澳大利亞的人工費房租費比國內高了不止一點,這邊的最低工資大約在90人民幣每小時,注意僅僅是最低工資,據我所知披薩店員工工資還是要稍微高一點。

儘管如此,在澳大利亞買一個披薩還是比國內要便宜。值得一提的是,披薩店的小食並不算便宜,所以如果順帶著買一些小食的話那麼一頓飯花的錢跟國內必勝客吃一頓也差別不大了。

所以國內的披薩確實是比較貴,不管是絕對價值還是收入比。原因就是定位問題,國外的披薩定位的是低端快餐,一般的披薩店都不大,座位也不多,檔次是不高的,稍微高檔一點的餐廳很少供應披薩,想想看兩三個人花十刀買了一個大披薩就吃飽了,這個店還賺什麼錢。在國內披薩是個外來品,檔次還是比較高的,算是中檔食品,價格大約在人均七八十的水平,一個月薪4500的人大約需要三個小時的工資才能消費一頓。在國外一個拿最低工資標準的人,不到一個小時的工資就可以在披薩店飽餐一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