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的汽車都那麼小?

範柯左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歐洲的汽車和中國美國相比汽車也都是比較小的,大部分家用車型基本不會進行加長,儘量保持了車的原汁原味。身材高大的歐洲人為什麼偏愛小車呢。

首先來說,歐洲作為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汽車文化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人們對汽車的理解要更加深刻,消費觀念非常成熟,在他們的認知中汽車就是為人所服務的,實用性才是購車的第一要務,很少人會把汽車作為面子消費品。小車相對來說擁有更好的操控性,開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歐洲人又是出了名最喜歡駕駛的一批人。

歐洲的自然地理條件也決定了小車在他們心中的位置。從地理上來講歐洲應該算是海洋文明瞭,山地較多,平原坡碎,島嶼遍佈。很多城市都是依山勢而建,道路蜿蜒並且狹窄,這樣的環境無疑也要對汽車的操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車軸距更短,在山路中的駕駛體驗也要比長軸距版車型好的多。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歐洲車的底盤調教如此出色。

另外歐洲的城市規劃比較嚴謹,行車道,人行道,和停車位都井井有條,次序合理。細窄的路邊並沒有更多的停車位,而停車位的化定也更加趨於短小緊湊,在這種情況下較大的車型停車也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泊車則要更難,去過歐洲的人不難發現路面停放的車輛挨的十分緊密,車尾和另一輛車的車頭間隙都相當小。所以停車位緊張,泊車位短小也是歐洲人更愛小車的原因。

小車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優勢,那就是經濟性高,油耗水平偏低,日常使用更加省油。歐洲的汽油應該也是全世界範圍內油價最高的地區了,德國和法國的汽油單價都要超過10塊,大部分國家的汽油單價也在7-10塊之間。所以出於經濟性考慮,歐洲人也更偏向小車。

最後說點虛的,都說歐洲人素質高,環保意識更強,小車的排量和汙染物釋放量都更小,更有助於保持環境的清潔。實際上應該是小車的消費稅和增值稅都更低,更具有性價比。

以上原因,包括歐洲的地形,油價,和稅費問題都使得歐洲人對小車更情有獨鍾。


李老貓說車

有沒有發現身材這麼高大的歐洲人喜歡小型車,而國人卻喜歡大車,比如奔馳寶馬奧迪進入國內都喜歡加長。而在歐洲市場銷量比較高的車,是像大眾polo這種小型車。主要原因歐洲人與國人的消費觀念也有很大不同。歐洲人買車就如同買家用電器一樣,只是需要,沒什麼面子問題,只考慮實用性能。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買大車呢?那是因為基本每一家人都上有老下有小,要是小車根本坐不下。所以大車型在國內十分吃香。

從這張圖中可見,在歐洲,小型車與緊湊型車是銷量最好的。首先,歐洲一直很看重環保問題。就拿法國來說,購車沒有什麼購置稅,但是油稅貴得嚇死人!所以說這種排量小的車非常吃香。歐洲汽車普及率高,後座使用概率比國內小太多了,後排空間也就不那麼重要了。歐洲的城市都非常小,而且每個城市的佈局都幾乎一樣。此外歐洲國家由於大多數城市歷史悠久,歐洲老建築非常多,街道異常狹窄,停車並不方便,因此小型車更適合。如果開一輛奔馳S級之類的車,肯定會卡在小巷裡動彈不得,因此他們鍾愛小車。

再者,汽車在歐洲已經成為一件普通消費品,而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人們沒必要多花錢去追求更大更貴的汽車,整個歐洲幾乎全是發達國家,因此歐洲地區幾乎所有人口都是中產階級,極少數人群是富裕和貧窮人群,小車省錢、省油,更適合家庭使用。所以歐洲人喜歡小車只是一種習慣,一種思維方式而已。


小拉車

國人都愛買大車,但在歐洲隨處可見的就是小型車,其實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據資料顯示,歐洲男性男子的平均身高有180CM,女性168CM,而我國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

  

  試想一下,一個身高一米八,體重快200斤的歐洲男人,開個菲亞特500,開個smart,你不憋的慌,我都替車捏把汗啊!

  為什麼要委屈自己,是加不起油嗎?

那歐洲人為什麼偏愛小型車?原因很簡單,都是被逼出來的。

  拋開消費觀念、環保意識不說,看看地圖我們就能知道客觀原因。

  

  以北京市區和羅馬的地圖為例,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到雖然都是密密麻麻的景象,但北京市區除了幾條環路其他的小路支路幾乎都是無法連同的“斷頭路”,而羅馬則是阡陌縱橫的佈局稱得上“條條小路通羅馬”

  

  羅馬是奔馳麾下的小型車品牌smart在全球銷量最大的市場,1998年以來在這裡累計銷售的smart已突破10萬輛。

  在羅馬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三、四輛smart扎堆停在一起。為了使羅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儘可能保持原貌,這裡的所有建築是不能輕易改動的,街道基本保持了中世紀的格局,對於現代汽車社會來說顯得擁擠,自然也就成了小型車的天下。

  Smart作為身長只有2.7米的小型車,在這樣一個擁擠的城市中無論是行駛還是停車都遊刃有餘,甚至可以橫著停在一個狹小的車位上,所以成了羅馬人的最佳選擇之一。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個小,還因為smart的可愛造型,畢竟,意大利人以酷愛造型設計而聞名於世。

  而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由於大多數城市歷史悠久,有很多古老的街道和老建築,街道也異常狹窄,因此他們鍾愛小車原因也大抵如此。

  國人為何偏愛大車?比如後排空間大,軸距加長版比標準軸距的要划算,有面子,乘坐舒適等等。奧迪A4L、奔馳C加長版,大眾途觀等等這些道路上常見的車型都在國外原版車型基礎上進行了軸距加長,汽車廠家這樣做的原因也是想盡一切方法獲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回望小型車從2010年接近250萬輛的市場容量,到2014年的133萬輛,五年時間,微車市場整體降幅超過了40%。根據2015年前三季度的銷量數據顯示,國內A0級轎車累計銷量為153.88萬輛,同比下滑0.7%;同時不可避免地,其在乘用車市場份額由去年同期的13.4%降至11.7%,可謂一年不如一年。

  但也許隨著拆掉圍牆,我們對汽車的消費觀念也會跟著改變。

  

  


柴火煮飯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據說在清光緒年間,為了給慈禧太后祝壽,袁世凱敬獻給慈禧一輛德國奔馳,慈禧看後大怒,認為這是一輛稍作改動的轎子。袁世凱見狀,趕忙讓德國司機給慈禧演示它與轎子的不同。慈禧看後大喜,並問袁世凱它叫什麼名字,袁世凱忙說為“轎車”。

這就使民間坊傳“轎車”的稱謂的來源。

在國內汽車工業剛剛起步的時候,中國消費者認為汽車應該像轎子一樣,四平八穩,大氣。轎子不是為了快,是為了尊榮和舒服。因此兩廂車(沒有屁股)在那個時候是萬萬不行的。車子就是面子,越長、越大的車就更加有優越感

明白了這個,就知道為何中國中國消費者崇尚“大車”。而相反,為何在歐洲很少有大型車?原因如下:

歐洲國家,消費觀念都比較成熟,大多把汽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只要能夠滿足日常通行即可,以追求便利為主;

同時,歐洲的國家,大多數城市歷史悠久,有很多古老的街道保存完整,但街道卻異常狹窄,停車位小,開小車更加便利;

大部分歐洲人追求操控性,重視環保,小車易於操控,駕駛靈活方便,省油,也經濟實惠。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人參考”原創,如需轉載,請務必提前聯繫。轉載時請註明“本文出處於+媒體平臺名稱+汽車人參考”以及原文鏈接,侵權必究。

汽車圈兒的清流


汽車人參考

歐洲車都小這個命題倒未必成立,我來回答一下為什麼在歐洲小型車會被這麼多人喜歡、賣的這麼好?

我覺得談不上什麼原因,只是長期以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維方式導致的不同選擇而已:


那比如中國大陸人經歷了相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加艱苦的二戰、更加艱苦的建國初期,對於我們來講,喜歡性價比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既然歐洲(進而全世界)喜歡用車身大小來劃分汽車級別,用A級車的價格買到一輛B級車,總讓我們覺得十分划算;

再比如美國人大氣粗獷,美國又地廣人稀,有著很多平直的直通天際的公路,對於因其他原因不用過分考慮油耗、不太注重操控性的他們,如同大船一樣的舒適來的更加實用一些,(其實他們的直線加速賽興起、肌肉車型當道也是如此,各國的國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所以歐洲人喜歡小車只是一種習慣,一種思維方式而已,整個歐洲幾乎全是發達國家,他們最先考慮環保,小小的土地上分不了眾多國家,他們又沒有太長直的公路,對於他們來講,上述二者都無法成為他們買車的第一因素。

那麼作為經濟發達,可以輕鬆擁有第二輛汽車——可以自由的在需要時選擇越野、在需要時自由選擇大空間的MPV甚至旅行車的歐洲,夠用就好的一輛車就顯得特別有實際意義了,這時候我們則必須考慮到我們的第二部車不知道什麼時候買,一輛既能裝又有基本通過性有接近轎車油耗的城市SUV就成了國人最愛,而“遊牧民族”美國人這個時候就去買了皮卡 ╮(╯_╰)╭ ~~~~~

既然科技更發達,教育更普及,全民對機械有著更好一點的瞭解也就不足為其了(我們常常看到聽到歐洲老奶奶給愛車換備胎的視頻),雖然基礎,但是咱實話實說,這些基礎技能與機械知識的普及度確實比國內高很多,所以很自然他們都理解越短操控性越容易做好,所以廠商也會特意去為短軸距車型配備這些樂趣(比如菲亞特三廂菲翔是一個正常的居家車型,兩廂致悅就運動了許多),更不用說這些被認可後進而促進了小型市場的繁榮,繁榮的產品進而會促進人們繼續選擇小型車(比如後來甚至出現了把小型車做成小鋼炮的想法,高爾夫GTi、標誌308GTi、雷諾Clio、西亞特Leon、Mini、A45AMG等等好多好多,毫不誇張的說,小鋼炮除了歐洲以外我只能想到美國的福特RS和日本的Type R),互相促進長此以往,漸漸的形成了今天的風潮和小型車的地位。

所以說到底,我還是覺得沒有什麼原因,只是歷史長河不斷髮展,不同的人們做出的一個選擇而已。

菲亞特菲翔兩廂三廂不同名字不說,性格也截然不同。


小布侃車

在歐洲銷售的汽車當中 ,小型車佔了 35 %, 年銷量 450 萬輛 , 如果說車身緊湊的兩廂車(俗稱沒屁股的車,嘻嘻) , 銷售比例要高達六成以上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歐洲人體型普遍比較高大,但是他們開的車卻往往比較小(靈活 、省油 、佔地少 、物美價廉)。後來到當地一看才明白,他們買小車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街道狹窄。歐洲城市鄉村的街道可以用“非常狹窄”來形容。而且大部分街道還要騰出一定比例的空間作為停車位。在很多甚至不到十米寬的街道上還要行駛公交車,錯車的時候是非常考驗司機的駕駛技術的。

第二, 地形起伏。歐洲部分地區位於山地,以希臘雅典為例,雅典的佐格拉夫地區就建在起伏不平的山地地帶,坡度之大幾乎令我這個外來客有登山之感,體積小的車非常靈便輕巧,易於在既狹窄又“陡峭”的地區“翻山越嶺”。這種地帶對車的磨損大,便宜的小型車的車主也不會心疼。

第三, 消費觀念。還以希臘人為例,同他們聊天當中可以看出,他們把汽車當成一種代步工具,一種耗費品,磕磕碰碰很正常,幾年不到可能就要換新車了,剮蹭的地方甚至都懶得修理,所以雅典街頭經常看到部分車輛的車漆“青一塊、紫一塊”,絲毫不在乎美觀。有一輛價格相對低廉的小型車,也不用省著開,碰了也不心疼,壞了懶得修就直接換新的了。總之,一般民眾認為不需要把錢放在購買耗材上面,開幾年也就淘汰了。

第四, 價格優勢。在希臘,一萬多歐就能買一輛大眾、福特、歐寶等品牌的小型車。這對於能夠賺上千歐甚至幾千歐的歐洲百姓來說,是不成問題的。以我朋友的房東為例,他作為醫生在希臘每個月能賺至少兩千多歐。幾個月車錢就出來了。

另外,在歐洲,還流行雅馬哈、鈴木、寶馬、本田等品牌的摩托車。馬力大還靈活,很受男性喜愛。


滄海一聲笑桑田

歐洲的汽車小來自於三個個方面

中產階級構成

在歐洲,中產階級佔到人口組成的90%以上,經濟增長非常緩慢,而且屬於人才輸出地區,外來人口很少。因此歐洲地區幾乎所有人口都是中產階級,極少數人群是富裕和貧窮人群,這跟美國的20%80%的比例還是有所區別的。小車省錢、省油,更適合家庭使用。

歐洲城市較小

跟美國不同,歐洲的城市都非常小,而且每個城市的佈局都幾乎一樣(幾乎不分國家,城市佈局都是由火車站和教堂組成),只有極少數像巴黎那樣的大城市,才會有大量外來人口,城市不斷變大。小城市交通出行非常便利,自行車、步行、公共交通都比開車方便,在歐洲每天都有很多人坐火車跨國去上班。另外,歐洲老建築非常多,停車並不方便,因此小型車更適合。

長時間形成小車文化

歐洲汽車是從福特T行車發展起來的。雖然奔馳是發明汽車的品牌,但現代汽車產業是福特T行車帶來的。而福特的T行車也與過去二三十年代老爺車最大的不同,就是嬌小了很多。大眾甲殼蟲就是這樣誕生的,英國的mini,意大利的菲亞特、法國的雷諾、標誌雪鐵龍都是如此。而美國則一直保持著老式肌肉車的文化。


白希文

歐洲人一般體型給人的感覺都是高大、健壯, 平均身高比國人高一大截, 但出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 歐洲人一般都傾向買較小的車, 例如高爾夫、mini cooper等, 但國內的進口車一般都是加長的車型,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

首先, 像smart的小型車一般後座空間都非常窄小, 但是歐洲人其實對後座的需求很小, 因為他們的汽車普及率非常高, 主流國家每千人汽車普及率在600以上, 一般家庭其本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車, 不需要去擠後座, 因為駕駛座坐的舒服就可以了。

第二, 歐洲城市一般路都很窄, 在歐洲4.8米以上長的車就已經是大車了, 而且由於路窄, 所以兩大車並排而行非常有難度, 甚至有不少狹窄的街道對車身的長度,寬度有限制。再加上歐洲的停車位一般都是非常的剛好能塞入一輛車, 而且不少人家裡的停車位也是有限, 很多住宅的車庫都是升舉車庫, 對車的大小更有要求, 由於車的普及率非常高的關係, 家裡要有足夠的位置去停車是一大難題,因此小型車更符合他們的需求了。

而且小型車的購車成本更低,對於歐洲家庭每人都有車的情況, 買小型車的負擔更少, 更經濟性價比更高。小型車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排量較小, 更環保, 歐洲人普遍的環保意識很高, 甚至有不少人選擇以單車出行, 因為購買小型車更符合他們的環保理念。


高氏觀市

歐洲人身材比較高大,統計資料顯示,歐洲男性男子的平均身高有180CM,女性168CM,按理說,他們需要大車,可在歐洲街頭,經常可以看見一個大塊頭從smart、菲亞特500、標緻2008等小車裡出來,毫無違和感。

歐洲人愛小車尤其是兩廂車是有原因的。英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由於大多數城市歷史悠久,有很多古老的街道和老建築,街道也異常狹窄,巴黎、羅馬等城市阡陌縱橫的佈局,稱得上“條條小路通羅馬”,無論是停車還是通過,小車都有優勢。

另外一個原因是,歐洲的油價是全球最高的地方之一,每升汽油在10元RMB以上,小車省油。另外,歐洲人環保意識較強。

其實,歐洲人也不全喜歡小車,在德國就是到處可見大型的奔馳、寶馬、奧迪,德國人有錢,本身汽車工業也很發達。

歐洲人其實也開始喜歡大車尤其是SUV,大車尤其是SUV畢竟舒適好開寫。根據調查公司JATO Dynamics的數據,2016年,包含雷諾Captur、日產Qashqai、寶馬X1以及沃爾沃XC60在內的各車型的綜合銷量接近380萬輛,而漲幅上漲率達到了22%。該比率早已超過整個車市1500萬輛6.5%的增長率,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沃爾沃XC90、奧迪Q7、奔馳GLE這些大中小SUV,同時,SUV以及跨界車的銷量約佔全歐洲乘用車銷量的四分之一,較2015年的21%也有所增長。(鹿鼎記)


DearAuto

第一點:很多數的歐洲國家的街道都是既窄有多單行道。可能會問,為什麼會這麼規劃?

在19世紀的時候,城市規劃是馬車時代的遺產,特點就是街道狹窄。到新大陸移民潮時,設計出網格狀街道。再到現在的汽車時代,設置成了單行線。

為什麼沒有大改,那是因為成本、技術、地理環境、交通方式的轉變。

第二點:歐洲國家的城市規劃早於汽車的普及。

當時19世紀的城市街道,雖然有馬車,但是因為養馬成本高,馬車也是很稀少昂貴的。

1914年一戰時,法軍曾經臨時徵集巴黎的出租汽車給前線運兵。連財大氣粗的軍方都才剛開始重視對汽車的應用,汽車在民間的普及就更滯後了。一戰後的1920年代,汽車增多讓老街道逐漸開始顯得更加狹窄,為了減少交通混亂,巴黎才開始慢慢規劃單行線。

再舉箇中國的例子,老北京的街道也是很窄的,幾條窄馬路,一大堆小衚衕。現在市中心的寬馬路,都是最近幾十年慢慢改建出來的。

第三點,歐洲國家為什麼不像中國一樣,拆除舊房,拓展道路。

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土地貴,拆遷難。技術限制,地理環境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