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臣王素因何被称为“贤御史”?

王素,字仲仪、朴夫,北宋大名莘县人,生于1007年,卒于1073年。其父亲王旦,在朝中官职太尉,他是家中第四个儿子。他自幼年起即以承继光大祖业为己任。宋天圣五年即1027年,王素应试学士院,后受赐进士出身,并担任屯田员外郎一职。而且御史中丞孔道辅还举荐他做了侍御史。后来,举荐的孔道辅被朝廷贬官,随之王素也出任鄂州知府。

北宋大臣王素因何被称为“贤御史”?

对于王素的才华与贤能,宋仁宗非常赏识,于是擢升他到知谏院。此时的王素,正直壮年,凡是遇见不平的事情总是勇于批评,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他就曾对朝廷中名目繁多且有些并不需要的费用支出大发意见,并恳请有关部门坚决减除。恰巧的是,这是皇太子降生,皇帝非常高兴,于是要给大臣们加官,给兵卒们发赏钱。对此,王素很是看不惯,并义正言辞地指出,如今面临各方费用告急,国库中的银两应该奖赏那些建功立业的有功之人,而且还倡导将节约下来的金银财富用作巩固边防之需。还有一次,王素直接谏言皇帝,不该接受臣子献来的两位女子,若如此怎能振兴朝纲国家。皇帝听后,深受感动,于是将两位女子返送回去,还给王素赏赐了银两,并升任天章阁待制等职。

北宋大臣王素因何被称为“贤御史”?

为官期间,王素皆能宽政爱民,深得民众爱戴。如他出定州、成都知府的时候,经他手所办之事,都能合情合理,使得成都百姓赠送他“王工异断”。而他在开封为官时,某年秋日,大雨不止,蔡河河堤决裂,河水涌入都城。当时朝廷下令阻截朱雀门,不让河水进城。但王素却认为,这样做的话,会动摇民心,因此他回绝朝廷的做法,最终河水也未形成大害。

北宋大臣王素因何被称为“贤御史”?

正有上述种种,北宋大臣王素深得民众爱戴,并被称赞为“贤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