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谔:北宋“李云龙”的戎马一生


种谔:北宋“李云龙”的戎马一生

文丨《那些年》悦悦


无数话本、影视剧的演绎让杨家将在有宋一朝声名远扬。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在北宋后期的连年战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支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的军队——这就是五代从军、英雄辈出的种(chóng)家军


种家军由种世衡创立,他的 8个儿子都在军中服役,皆为将才。其中种古、种谔、种诊三人因战绩显赫,被称为“三种”。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三种”中最不按常理出牌却屡建奇功的大将种谔

某种意义上,种谔和《亮剑》中的李云龙颇为相像:军事奇才、能打胜仗、过分自信、不听指挥……

种谔:北宋“李云龙”的戎马一生

对于这个颇有个性的大将,宋神宗是又爱又恨。因为这种个性,种谔保了西北边境的一方安宁,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永乐之战的惨败。

智降悍将

在西夏和北宋的连年战火中,种谔是让西夏军队最为扎心的存在。西夏来犯,他善用奇兵,连连得胜;西夏止戈,他就施展“挖墙脚”的功夫,不费一兵一卒便将西夏悍将收入麾下。

公元1067年,西夏将领嵬名山率领部落驻扎在绥州一带。之前他的弟弟已暗中归降北宋。为了招降嵬名山,种谔一面让他的弟弟利用同胞之情诱降,一面用一个金盂暗中贿赂他的手下。不过这一切嵬名山都被蒙在鼓里。布置好一切,种谔将此事报告给朝廷,神宗大喜,命令转运使薛向全权负责招降事宜。没想到种谔等不及朝廷的答复,也没和领导薛向商量,就私自发动全部兵力直捣嵬名山的大营去了。

听到种谔率领大军包围了自己,嵬名山大惊,拿起枪就要出去应战。他的弟弟在旁劝说:“

哥哥,已经约好要投降,为什么还要这样?”而部下也趁机把金盂拿了出来。嵬名山此时才明白身边的亲信已经尽数倒戈,只能掷枪在地,垂泪投降。此一役,种谔未伤一兵一卒,仅用一只金盂作诱饵,就收复了陕北重镇绥州,得酋长首领三百人、一万五千户、兵士一万人。

种谔:北宋“李云龙”的戎马一生

然而绥州这块肥肉不是那么好吞下的。很快,西夏集结四万大军前来征讨。当时种谔晨起正在梳头,听到战报,不慌不忙地开始排兵布阵:

让嵬名山率新归附的部队打头阵,宋军紧随其后并占据险要地势;副将为两翼,自己为中军;关闭城垒,命令城中全部老弱之人登城擂鼓呐喊,造成人多势众的假象迷惑敌人。

经过全力拼杀,种谔将堵在门口的敌人打跑了,宋军追敌二十里,俘斩众多,得胜后,种谔率领众人修筑了绥州城。

智降嵬名山,乘胜痛击敌人,宋军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各种弹劾种谔不听诏令、擅自兴兵的奏章已经呈送到宋神宗案上。种谔立了大功,却也有抗命之实。该赏还是该罚?对于神宗而言,实在是一件头疼的事。最终,禁不住言官的再三进言,神宗下令贬了种谔的官。不过没多久神宗又恢复了种谔的官职。

米脂大捷

公元1081年,西夏国主李秉常被他的母亲梁太后囚禁起来。西夏政局混乱的消息传到宋廷,神宗有心趁机征伐。这时,种谔入朝面见神宗,夸下海口说:“

夏国朝堂上已无可用之人,李秉常还是个孩子,若命我出征讨伐,轻而易举便能牵着他的胳膊回来复命。”这番话让宋神宗信心倍增,于是他力排众议决意西征,并任命种谔为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都听他的指挥。

种谔:北宋“李云龙”的戎马一生

结果大权在握的种谔老毛病又犯了,皇帝还没说要打呢,他就擅自行动,率军驻扎在边境上。宋神宗不得不夺了他的指挥权,给他任命了一个新领导。

不过,种谔确实让人又爱又恨,因为面对敌人,他真的很能打。九月,种谔率军攻打米脂。米脂城城防坚固,连续三天都没有攻克下来,攻城战进入胶着状态。此时又传来西夏派精兵八万前来驰援的消息,局势更加紧张了。

种谔:北宋“李云龙”的戎马一生

敌众我寡,怎么办?眼看着就要被西夏军内外夹击,种谔依旧不慌不忙,他分兵两路,一路继续进攻米脂城,另一路埋伏在米脂城外无定河边。八万西夏军像乌云一样压城而来,一路畅行无阻,直到进入种谔的伏击圈。西夏军正在有条不紊地行进,突然间四下鼓声大作,八方伏兵齐出,西夏援军被拦腰截为两段,首尾不能相顾。一场激战过后,八万西夏军大败而走。城外援军溃败,米脂城中的守军士气大跌,再也无心恋战,主动出城请降。

米脂大捷,宋军以少胜多,军心大振。捷报传到朝廷,宋神宗大喜,下令恢复种谔的领兵权。

永乐之败


不过威震西北的种谔戎马一生却有一个洗不掉的污点,那就是永乐城之败。当时西夏和北宋的边境征战中,种谔认为横山是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占据横山,就可以慢慢蚕食西夏。他多次上表力陈在横山修筑城池的必要性。宋神宗派徐禧前往考察。徐禧却向神宗提议修筑永乐城,他认为在永乐建城,就能扼住西夏的喉咙。最终,徐禧的方案获得通过。

种谔笃信自己对战略局势的判断,加上永乐城三面绝崖无水,犯了兵家大忌,因而强烈反对。徐禧也知道自己无法制衡种谔,于是上奏神宗指责种谔骄纵跋扈。种谔素来我行我素,在神宗那儿也是上了黑名单的,于是神宗下诏种谔,让其留守延州。种谔力争未果,心生怨怼。

不久,西夏人纠集三十万大军围困永乐城,永乐城岌岌可危。种谔却因为前事怨恨徐禧,袖手观望不去援救。最后,永乐城失守,宋神宗从此对边事彻底心灰意冷。

种谔:北宋“李云龙”的戎马一生

永乐之败,种谔袖手旁观,这种行为其实和宋神宗对他的姑息不无关系。随着战功越来越大,种谔也越来越任性。一次朝廷下令种谔率领军队在灵武会合,但他故意绕远路不向前进军,士兵们又饿又乏,也没有按时完成命令。种谔却对朝廷说这是转运使粮运不继造成的。事后,神宗依然对他升官奖赏。甚至永乐城之败,神宗悲痛至极,也对种谔的问题置之不问,而且担心西夏军来犯,继续任命种谔为延州知州。

虽然神宗并没有处罚种谔,但是永乐之败,种谔自己内心想必也十分煎熬。没过多久,种谔因背上痈疽发作去世,终年五十七岁。种谔之死让宋军士气大跌,西夏听到种谔的死讯又开始蠢蠢欲动。不过在战火硝烟的洗礼中,种家军的下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在战场上继续书写着种家军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