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鹹魚到星巴克,那些被誤解的致癌物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的中式鹹魚↑↑

雲裡霧裡的致癌物及其分類

其實“致癌物”這個概念,總會讓人覺得不太搞不清楚。致癌物是國際癌症組織提出的一個概念,顧名思義就是會導致癌症的物質,這個很好理解——但是“致癌物”被分成了1、2、3、4一共四個等級,這就讓人看不懂了:會致癌就是會致癌,不會致癌就是不會致癌,怎麼還搞出來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呢?

科學上要判斷一個東西對人體有什麼影響,是需要拿出來證據的,而且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你不能通過少數的個例來證明這個影響,比如說有人接觸了流感病毒不會感冒,你不能說流感病毒不會造成流感。於是,在這種複雜的系統裡面,“相關性”這個概念就提出來了。

比如說——再舉這個流感的例子——找100個人,隨機分成兩組,每組五十人,一組接觸流感病毒,另一組不接觸,結果三天之後接觸的那一組裡面有30個人都感冒了,另一組則一個都沒有,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流感病毒跟感冒是相關的。

而且應該注意到,“相關”的意思是【有關係】,而不是確定的。簡單點兒說,”我碰了流感病毒就會增加我患上感冒的風險,但是不意味著我一定會患上感冒“。比如說上面的這個例子裡面,還有20個人碰了流感病毒而沒有得流感。

但是試驗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有些時候做了試驗之後發現好像相關性不那麼明顯,或者只在動物身上做了試驗,而沒有做人體試驗。於是根據不同的情況,把致癌物分成了如下四個等級(2類分為兩檔)。

1類: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

2A類: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

2B類: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

3類: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在動物實驗中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實驗性證據和充分的理論機理表明其對其他某些動物有致癌性,但對人體沒有同樣的致癌性。

4類: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缺乏充足證據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

1類的意思就是,你不吃肯定比吃好;

2A類的意思是,動物不吃肯定比吃好,但是對人什麼影響不知道;

2B類的意思是,對動物的影響不太清楚,對人的影響也不太清楚——但是為了謹慎我還是寫在這兒吧。

而星巴克咖啡裡面的丙烯酰胺就是2B類的物質,相關試驗人員對於這個物質的心理是這樣的:“做了那麼多人體、動物試驗,好像沒有什麼證據證明癌症和這個物質之間有什麼關係,但是,不寫也不太好,就寫在2B裡面,等以後有更加充分的證據再說吧。”

中國鹹魚作為1類致癌物,則是非常光榮地被證明了,就是跟癌症有直接聯繫,只要吃的足夠多,你就比別人更有可能性患上癌症。

關於概率的那點兒破事兒

記得當時我們大學本科的一位數學老師跟我們說起來概率,就說”不排除XXXX的可能性“這句話簡直就是害人不淺。他說:“新聞裡經常可以聽到‘我們不排除經濟繼續下滑的可能性’、‘我們不排除這樣或者那樣的可能性’,我看到這種話就頭大,那我還要說,我們不能排除新聞主持人當場倒地死亡的可能性呢。描述一件事情會不會發生的時候,一定要描述清楚概率,不然說的都是正確的廢話。”

而非常不幸的,2B類致癌物就屬於這種“我們不排除有致癌的可能性的物質”。

稍微有點兒理智的人在新的證據出來之前,該怎麼吃怎麼吃,不要刻意不吃或者刻意吃。但是,偏偏有一個非常不合理的法案《1986年飲用水安全與毒性物質強制執行法》,要求必須把“我們不排除咖啡裡面的丙烯酰胺會導致癌症的可能性”這個意思表達給消費者。

所以,“不排除XXX的可能性”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的意思就是,除非你能中彩票頭獎了,不然這句話您就當作沒聽見吧。

而2B類致癌物——咖啡,就讓他們隨風飄散好了。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好的,說完了咖啡說鹹魚。剛剛2B類致癌物大概是說清楚了——這就是一個概率上的小遊戲,但是鹹魚難道還能翻身麼?難道一類致癌物還能洗地嗎?

對的,因為在致癌物這個裡面,只體現了相關性,而沒有到機理層面——意思就是,我只知道有關,但是究竟是什麼關係,我不知道。

說人話就是:吃一噸才會提高0.1%的癌症可能性的食物也是一類致癌物,吃一毫克立馬三十種癌症同時爆發倒地身亡的物質也是一類致癌物——而看起來鹹魚並不是第二種。所以如果真的只是偶爾吃吃鹹魚的話,也不要大驚小怪——甚至於寢食難安,儘量改變生活習慣、少吃就行,劑量沒有達到是不會有什麼惡劣影響的——也許會提高那麼0.0X%的患上癌症的可能性,但是相比抽菸“長期吸菸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出10~20倍,喉癌發病率高6~10倍,食管癌高4~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險性增加1.78倍”還是溫和很多的。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一條叫做靜靜的鹹魚↑↑

總的來說吧,咖啡喝得,鹹魚吃得,不要被無良媒體造的謠嚇到就好。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稿件一經採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崇尚科學 反偽破迷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科學事業最大的支持!

从咸鱼到星巴克,那些被误解的致癌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